矾都记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头”的苏醒
  山的沉默,大多与石头的“性格”有关。但是,石头的苏醒一定是山的不安分基因的“肉体出轨”。因此,石头的灵性决定了山的内涵和外延。
  自然界山体千姿百态。它们的静与动,其实都取决于它们与生俱来的分娩能力,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山以石头的生命体的故事诉说历史,所有的意象都会凝聚成人类的灵感与智慧,炫耀于历史的长河里。或辉煌或沧桑,或繁华或落寞,曲曲折折,最终都自然浓缩成几页薄薄的青史,化作后人的一声轻叹,或一番梦境。很多时候,石头的沉默只是一种假象。
  如果石头不甘寂寞,就能与风雨同舟,与岁月同辉。
  石头一旦被历史的圣手焐热,瞬间便有了生命的体温,像复活节里的一个生命故事。自然而然便有了叙述的意义,就像春天桃花盛开时节,体内蠢蠢欲动的诱惑。过后,石头的传说,石头的价值,石头的形象便以一座山的名义行走于天地间,摇曳出春夏秋冬的生命色彩,衍生出山水的另一种生命状态。这或许是石头最激荡人心的生命蜕变。毫无疑问,石头的苏醒是山体最值得炫耀的财富。
  六百多年前,不知道是谁嗅到了山体里石头晶莹的味道,毅然决然打开了山峦亿万年的封缄,让石头以另一种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从此,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一处山体石头的定义,让这里的石头成为了世界上最耀眼的石头星座之一。这时候,石头的苏醒的意义不亚于一次生命的重生,灵魂的涅槃。
  石头以晶莹剔透的姿态风靡世界,轻而易举地让一个曾经荒蛮的山头,顷刻间就诞生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世界矾都”。从此,一个标名“矾山”,又谓“矾都”的地名,被顺理成章地镶嵌在世界地图上,熠熠生辉,接受岁月的洗礼,温暖时光的笑靥,造福一方的百姓,润泽世界的命脉。最终沉淀为历史独一无二的脚本。任凭人间沧海桑田的潮起潮落,历史变幻的云卷云舒。
  回眸晦涩岁月的轮廓,不知道是矾山的石头争气,还是偏居于浙南一隅,东海之滨一个群山相拥的狭小高地,得到了上天的垂青。总之,山体洇开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石头“革命”,制造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石头神话。事实上,矾都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矾矿的历史,亦或是延伸出的挑矾的历史。
  要让看似毫无价值的山体里的岩石,变成一种神奇的矿物质——明矾。这是一条怎样的艰辛之路。我不知道六百多年前,我们的古人是受什么样智慧的启迪。恁是从荒凉贫瘠的山头上嗅到了石头的价值,悟出了石头的玄机。更让我惊叹的是,他们居然能用卓绝的智慧,熟稔地运用“点石成金”之术,把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从山体里剥离出来,运出山洞,通过古老芜杂,几乎是原始的冶炼技术,硬生生地把它们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明矾,变成了这块土地的生命线。这是何等壮丽的人间奇迹啊!
  我宁愿相信,这样的一个山体的生命蜕变,一定是上苍给予这片土地最深情最丰盈的人间恩赐。只是人们无法想象这一过程的艰辛与疼痛。几百年来,矿工们在环境恶劣,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的矿洞里,用血肉之躯与山体搏斗,与死神抗争,创造出了石头的奇迹。他们用手中的钢钎与铁锤,一吆一喝所溅出的生命火花是何等的廉价与高贵。尽管他们当中一些人被工业粉尘,染上了难于治愈的沉疴。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献给这片古老土地最珍贵的血液。几百年的坚忍不拔,在他们看来,就是人生最明亮最潺湲的生命流淌。亦或是一种亘古的人生信仰。在这里,生命的轮回已经变成了一阕石头的挽歌,生命的刻度已经无需丈量。唯有用致敬表达景仰!
  我没有领略过产矾过程的繁杂与劳苦,无法体会压在矿工们身上的整个产矾系统的沉重负荷。无法想象,僅靠人力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其间付出的是怎样的汗水和心血。每当目睹矿井里的遗迹,山头上一座座高耸冰冷的烟囱,厂房里一个个硕大沉寂的结晶池,都会思绪万千,头脑里会不自觉映象出曾经的熙熙攘攘,热火朝天的生产画面。此刻,仿佛就站在历史的荒烟蔓草里,沐浴一场盛大的人与石头较量的生命交响曲。
  人类的智慧赋予石头的脱胎换骨的另一种生命姿态,如同矾山这旮旯古老土地的一次破茧成蝶。晶莹剔透棱角闪烁的明矾一出炉,便流淌出了世界一部不同凡响的矾石变奏曲,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明矾工业的珠穆朗玛。好像轻而易举间,改变了世界矾矿分布的格局。更重要的是从此改变了矾山此后几百年的自然地理走向和人文精神的古老面貌。仿佛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区域“蝴蝶效应”。福德湾古村落和挑矾古道的横空出世,成为了最能表达矾都峥嵘岁月的两个历史里程碑。它们是矾都辉煌腾达不可剥离的生命体。矾山拥有的这一世界瑰宝,一定是大自然和时间老人千百年酝酿的人间杰作。福兮,矾都!
  神奇的“石头”,你无声流淌的肉体与桀骜不驯的灵魂,已经被洗濯成一阕风轻云淡的诗,放逐了无数人的梦想。你的气质和不凡已经把辽阔和温情酿造成一坛馨香的琼浆,在岁月里沉淀着、芳香着、萦绕着……
  “尘封”另一种文明
  有时候回头看,是为了未来更好的激发和超越。有时候当繁华式微,新的文明才能在废墟上悄然诞生。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时候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特征,就是阶段性和局部性,并不是永无止境的。从一种文明过渡到另一种文明形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应该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果说,发现是一种智慧的灵光闪耀,那么适时的选择就是与时俱进的哲学艺术。
  生命就如那灿烂绚丽的火焰,光芒闪耀的尽头,注定是燃烧之后的灰烬,石头也然。好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一张命运时间表。从降生到壮大到巅峰到落幕,仿佛一个残酷的人生游戏。无论未来如何辽阔,生与死都是事物无法更改的自然属性,都是生活的一种履历。只是有些故事已然灰飞烟灭,有些故事依然在尘埃里浅吟低唱着。
  就像人生的轮回一样,生命总会在斑驳的时光尽头掩上重门,回归原来状态,世界矾都也不例外。曾经叱咤一时的矿山骄子——明矾,终将拗不过凋落的命运。我们无需去窥究凋敝的沉浮秘境。我们也不必悲悯叹息。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矾矿重归沉寂,好像是山体最好的归宿。或许是山体几百年来风雨兼程疲惫了,亦或许是石头厌倦了无休止的生命历练。我猜想,这也许是石头情归永恒的最好结局。这不仅是石头的私语,更是石头与生俱来的原始秉性。   俱往矣,时光的潮头始终如一,历史的脚步也从不停歇。矾山山体在历史走廊里的一次破天荒的苏醒和再一次回归生命本色,应是自身生命轮回的宿命。更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涨与落,静和动,枯与荣,生和灭都是宇宙的一种守恒定律,无人能左右。是哲学里的矛盾统一体。是世界主旋律。抑或是佛陀里最深邃的禅定。一个事物走到终点,往往是另一个事物的起点。因此,我们无需为矾矿的凋零而落寞。这是应有的胸襟和气魄,无论世间万物如何风云变幻。
  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我们不必为矾矿的“寿终正寝”而哀叹,也无需为大地的沧桑而怅惋。这或许只是“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一束自然法则的投影而已。亦或是如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所言“一切事物自然都给予一个界限”的一语成谶。我始终抱定一个信念,只要矿洞依然活络,烟囱依旧挺拔,厂房仍然健硕,矾都的灵魂就永不褪色。它们带给矾山的未来就依然强劲,带给世界的影响和力量就依旧强大。当繁华落幕,石头将会依然在风雨中守候。这便是石头的品格。我更相信,只要矾山人对矾都的眷恋如初,他们心中对明矾那种挚爱的火焰就永远不会熄灭。
  很幸运,矾山人在滚滚的改革浪潮中,不甘落伍,找到了世界矾都的另一次生命重生,另一个辉煌闪耀的窗口,另一种诉说历史的方式。这是山体回归生命本源的最明智的历史抉择。正像毛泽东吟咏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一样,这一次,矾山人可以说是用心,继承了古人智慧的衣钵,昂首挺胸,用几百年无可置疑的辉煌,用独一无二的博大,很骄傲自豪地宣言:矾山已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时机已经成熟。他们正在用积极的阳光思维,用踵事增华的气魄,准备给“世界矾都”插上一双崭新的翅膀,给世界另一个意外的惊艳。这是重塑矾都形象最有力最温暖的创意。也是“世界矾都”一个未来的梦。相信如此的华丽转身,一定是太阳手留余香的如蝶的指引。
  凝望鹤顶山“云海、花海、石海、风车”的醉美景观,回眸笔架山痴情杜鹃花的络绎人海,咀嚼福德湾古村落的淳朴厚重,远眺挑矾古道的山岚缥缈,端详沧桑壮丽的矾矿遗址的古韵雄姿,俨然一幅矾山绝美的水墨丹青。活像天地造化的灵性结晶。微风拂面,耳畔似乎飘浮着一个古老的历史回音,远方似乎有一条更明亮更宽敞的路在延伸着……
  挑矾古道的两种叙述
  一条被明矾“注册”的古道,注定是一页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
  并非所有的山与水的摩挲都能诗情画意。并非所有青山绿水的缱绻都会惹人相思成灾。
  当矾山这个荒芜的山脊经过古人智慧的洗礼,待冰清玉洁,璀璨如水晶的明矾成功出炉,便宣告了山体一次史无前例的生命质变。可以想象,六个多世纪前,我们的先人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该是用了怎样的洪荒之力啊!
  明矾的诞生,犹如一个黑暗的山脊茫然间升起了一个太阳,悄然改变了这里的历史走向。世界上一个明矾工业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将改变一个区域亘古生态文明的历史,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脉络和形象。
  石头一旦插上了“翅膀”,飞翔就是大势所趋。好比一个长成亭亭玉立的闺中少女,寻找一个心目中的“王子”,就是最大的梦想。明矾的横空出世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是,要走出大山,就要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这是矾都腾飞的必经之路。然而,面对周遭莽莽群山,自身地理位置又偏居一隅,远离水路。这样的天生短板,要去闯荡世界,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一个出口的路径,就意味着一只金凤凰将被囚禁在笼子里,失去生命的活力,无法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将会是明矾登上历史舞台最大的桎梏。看起来,似乎难于上青天!
  真是天苍苍,路茫茫。此时,不知道又是谁,在如此困顿迷茫的历史当口,竟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孕育出了一处水的灵感,找到了山水相依的自然秘笈,开启了“神奇石头”的第二次生命征程。我想,这便是石头生命的又一次转折和开窍。
  毋庸置疑,水路就是明矾腾飞的翅膀,就是走向“深蓝”的跷跷板。只要山水唇齿相依,路永远就在脚下。这似乎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我很钦佩我们的古人,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手里总能握一把智慧的钥匙,总能克服一个个人生难题。哪怕是千山万水,千难万险。这或许就是人类战胜自然和自我的奥秘。明矾的出口必须在崇山峻岭中打开一条通道,一定得找到一条通向远方的水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就像当初矿工坚定地打开山体的意志一样,古老的矾山人再一次对山体进行了另一种生命的构思。他们知道,山与水的连接是拥抱世界最好的生命载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唯一的生存路径。
  很庆幸,上天赐予了他们一条明亮清澈的小溪,一条能通向深蓝的溪流。很幸运,他们终于嗅到了一條小溪生命澎湃的脉搏,终于找到了一个和明矾共舞的生命舞台。这便是明矾插上翅膀的原动力。这便是山与水最温情的生命缱绻。
  谁又会料到,四十里外一个名曰藻溪的一个山水相间的小盆地,居然是一个上天安排的明矾的生命驿站。妙哉!藻溪人更惊讶,一种看似有点普通的矿石,居然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机遇,带来丰盈的福祉,居然能丰富一条溪的功能。如此的山水默契,应是天造地设的生命组合。矾山与藻溪两个直接以山水称谓的风水宝地,似乎蕴含着某种血缘关系的生命玄机。仿佛老天爷谱写的最玄妙的一曲“高山流水”。这便是山与水最深情的相濡以沫。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明矾的出口必须依赖水路。这是历史的抉择。纵观矾山最合情的水路连接优势,藻溪顺理成章成了最理想的启动口岸。由于当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人力运输便是无可替代的运矾模式。因此,一条连接矾山和藻溪的挑矾古道,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里孕育而生。如此“山娇水媚”的绝妙大写意,仿佛前世今生的一段命中注定的因缘。尽管过程筚路蓝缕,百转千回。然而,谱写得却是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从崇山飞壑横榛断莽里诞生的一条古道,注定了其间的辛酸与艰苦。“挑”与“道”两个字似乎诠释了其中的“苦”与“乐”。矾山距藻溪有四十里路程,之间隔着莽莽群山,可以说是山高路险,山势陡峭,狼嚎出没。清朝诗人谢青扬曾诗咏:“崇峦拨山高,峻岭入烟细,清晓起问程,篮舆度空际……”可见,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开凿出一条充满生命活力的道路,得凝聚多少古人过人的智慧。仿佛是改变明矾命运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便是“道”中的一种“苦”。   时过境迁,我们现在攀越在如此一条沉寂、且很多地段已面目全非的古道上,已经无法领略“道”的沉重与艰辛。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些许疑问与不屑。这或许就是时代造成的历史记忆的短路和思维的断层。好在蜿蜒曲折的小道,斑驳的石阶,山间的溪涧,依然散发着一些看似不食人烟火,但是历史感很强的古老的味道。这也许是古道印象在现代人心中的一种“乐”。
  一个“挑”字勾起了长期蛰伏于我心中的一种悠远的乡愁。一触碰,脑海中瞬间就会浮现童年和少年时期频繁走过的挑矾古道。同时,也戳痛了一页疼痛的家族史。一条羞于启齿的古道,居然赋予了我家族另一种意义的生命内涵,个中的味道是一般人无法触及的。很多时候,感到很茫然。如此一条充满诸多历史况味的古道,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影响着什么,改变着什么…… 总之,一打开它的记忆,深藏在心底的一抹稚真与苦涩的情怀,就会喷薄而出,像涨潮的海水,汹涌澎湃。古道与我的渊源,就像前世的一个情人,说不完的爱恨情仇,道不尽的喜怒哀乐。每一次回眸,都是心意阑珊的剪不断,理还乱。
  都说童年时光是快乐的。只是我的童年时光里,多了一份古道快乐的况味,它是与生俱来的,自然镶嵌在童年生活里,成为了一道无法抹掉的风景线。因此,去回眸古道,去诉说古道,我比别人就多了些许文字的温度和深度。
  外婆家在古道的另一头,借用余光中先生乡愁的诗意,就是:我在这头,外婆在那头。但是,对于稚嫩无邪的童年来说,这样的时空眺望只有快乐的向往。至于乡愁,那是大人们口袋里的一件古玩意儿。小时候,每年正月都得去外婆家拜年,好像是妈妈定下的规矩,也好像是那时的一种乡俗。不管怎样,反正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一颗心总会怦然心动,不由自主地飞向岭头的一处熟悉和温馨的人家。那是外婆的一地山水流淌的牧野。一个我小时候的心灵家园。
  从藻溪出发,先是沿着一条在两面青山间潺湲流淌的溪流,徒步到藻溪水库。然后,搭乘一叶桨橹欸乃的扁舟,悠然在碧波荡漾的泛绿的水面上,四周群山葱郁,湖光潋滟,山林沉寂,仿佛游弋在世外桃源的一处人间仙境里,惹人遐想、陶醉。如此水路,如此意境,就像镶嵌在古道上的一颗明珠。这一段水路是我小时候行走古道最快乐的时光。应是古道当中最完美的山水交融。或许,这就是上天安排的最温暖的生命组合。只可惜,水库是后于挑矾时期。我想,如果挑夫们当初有这么一段摄人心魄的水路,帮他们卸下些许肩上的负重,放松一下他们孤寂的心灵,一定是古道里头最诗意的“协奏曲”。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古道是从水库底端的,一座乾隆年间建造的名曰“硐桥”的地方肇始的。穿过端庄秀丽的拱形小桥,漫长陡峭,蜿蜒绵延的石阶山道便长蛇似的,往“天空”无限延伸。起步即意味着嵯峨迢迢十八弯的行程的沉重。这时,可以说是对每个人身心意志的一种威慑和考验。虽然攀行在如此幽径险峻的山道上,索然无味又劳筋费力。但是,逶迤的山岗和清澈的溪涧组成的独特的高山景致,会把路途中一切的无聊与疲惫,抛掷到九霄云外。偶尔经过山里人家的小店铺,还可以“享受”到零食的“奖励”。所以,古道在我的髫年时光里并不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路途。
  与它摩挲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把古道里的原始古樸的韵味,默默地镌刻在生命的血液里。这种人生经历,不仅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财富”,而且也提炼成了人生中一段色彩纯粹的履历。于我,这便是古道上一种简约的“乐”。
  《说文解字》:“挑,挠也。从手,兆声。一曰:摷也。”《国语》曰:“却至挑天。”当动词用的时候,就是“担,挑。挑矾即用一根扁担挑起两笸箩明矾,扛在肩上,运达目的地,纯粹是人力支撑的一项体力差使。在古代,“挑担”这种形式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当中,是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要把矾山的明矾运出崇山峻岭,挑担是不二的选择。后来,“挑矾”便成了那时的一个专用名词。而且永远沉淀在矾都的一页历史里,成为明矾的另类符号。
  挑矾古道对挑夫们来说,无疑是一条“天路”。他们借用一根约十厘米宽,一米多长的扁担,辅助一根楮脚,凭着自身体魄,挑着沉重的“石头”,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在一条巉岩林立,荆棘密布,几近荒无人烟的嶙峋的山峦崎岖小道上,全靠一己之力。之间要克服体力上的透支和心灵上的寂寞。且还要面临无法预测的安全风险。最后,才能把一百斤左右的明矾,挑达藻溪埠头。这是何等的艰辛之旅啊!世间有千百种苦力体力活。在我的眼里,挑矾是最消磨体力和意志的一种生命“跋涉”。脑海里每每浮现父亲亲身经历的描述,我都会对古道增添一层新的思绪和惆怅。一个“挑”字溅起的何止是苦役、酸楚、无奈这样的愁绪。这便是古道衍生出的一种酸楚的“苦”。
  长大以后,从父亲颇显碍口的带着点苦涩的叙述里,我方知晓,古道赋予了我家庭另一层面的含义。为了给爷爷减轻一点家庭生活压力,我大伯和我父亲年轻时都曾经在古道上艰难劬劳过。我想,如果不是为了纾困生活,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触及那样一条让人望而生畏,谈“挑”色变的古道呐!我无法破解,如此的经历留给我父亲心灵更多的是苦痛,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记忆。我总在想象,刚成年身体羸弱的父亲,到底是靠什么样的意志支撑着,胆敢去挑战如此的硬活。要知道,躯体上承担着一百多斤重的明矾,去征服一条山高水长,道路迢递,枯燥乏味,身心俱疲的古道,于我父亲是何等的沉重与负累,是何等的“惨不忍睹”。我似乎都能嗅到父亲描述言语里的疼痛和无奈。想象总会制造出伤感。每当这样的“切肤之痛的记忆”来袭,古道给我的印象总是破碎的,破碎的那么撕心裂肺,完全淹没了儿时天真无邪的古道情怀。这便是古道带给我家庭梦魇般的一种不堪回忆的“苦”。
  然而,从某种角度上说,挑矾古道又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黄金”之道。自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着走向世界的重任,就开始改变着矾山区域的社会和生活形态,改变着矾山,乃至中国和世界的明矾文化。特别是彻底改变了矾山和藻溪两地的政治和经济地缘格局。更重要的是,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矾矿分布的格局。不仅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明矾储量最大的国家,也让矾山理所当然登上了唯一的“世界矾都”这个荣誉殿堂。几个世纪的明矾历史证明,挑矾古道于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臻至鼎盛。因此,可以说:没有古道就没有明矾的腾达与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讲,古道的酸甜苦辣,古道的风雨岁月,便是历史盛开的一种继往开来的“乐”。
  或许是生命礼赞
  怀旧,或许是人类最流连忘返,根深蒂固的心理活动。当这种情怀与现实的情景发生碰撞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偏向历史的认知和属性。
  一条承载着厚重文明符号的挑矾古道,凝聚着何止是几代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一个区域人们视之为精神高地的神祇。因此,文明的延续可以说是撩拨人们心生向往的美好愿望之一。我相信,能重温和保持古道的历史风韵,是与古道有交织的人最亲昵的闳愿。壮美无俦的挑矾古道留给世人的,不只是历史,更是辽阔的未来。
  很多时候,重温历史需要豁达,正视现实需要勇气。当我们透过历史的余温去想象未来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乱了方寸,徒生伤感。当社会的“执意”发展和历史的“倔强”格格不入时,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肆意、践踏、篡改、麻木……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历史的自尊,侵蚀着记忆的躯体。不知道是傲慢酿成的任性肆无忌惮,还是贪婪驱使的乖戾妄为。两者的博弈,代价往往是历史“符号”的不断消弭,结局总是“遍体鳞伤”。创造历史在毁灭历史面前,总是显得不堪一击。呜呼哀哉!
  一条古道在风雨飘摇中坚韧几百年,那是傲世品格的脊梁。屹立在历史时空里,坚守、沉淀、芬芳,那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情怀,就像挑夫们赋予明矾和古道的情感。面对不断地被无情蚕食的古道,记忆总是苦痛得找不到来时的路。矾山至三条溪的古道已体无完肤,面目似是而非,像一堵倾圮的墙垣,只能靠记忆去想象曾经的雄姿英发。相对于借明矾繁荣一时的渊薮——藻溪,见证了明矾文明的埠头的“全军覆没”,古道算是幸运的了!尽管古道并未丧失殆尽,但是已经无法回到历史的原点。真是道之流觞也!假如给我一次古道呐喊的机遇,我会倾尽全力呼啸:回来吧!沧桑俊美的挑矾古道!
  我的魂牵梦萦的古道啊!与你的爱,纵有万般情,万千语,都不知怎么去表白。当我伏案疾书,行将搁下手中文字的时候,似乎听到了来自矾都剑指“非遗”,坚定发出的铿锵绽放的回声……
其他文献
将求解发动机非线性模型转化为一优化问题 ,提出一种用遗传算法 ( GA)来求解非线性模型的方法。与传统的 N-R法相比 ,用 GA法对初猜值的精度没有要求。对猜值缺少先验知识的
ADS即自动相关监视,是英文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的缩写,是一种监视技术,由飞机将机上导航定位系统导出的数据通过数据链自动地发送,这些数据至少应包括飞机识别
激励约束机制篇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海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获得高速发展,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干部和员工。而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
提出一种不依赖于机载主惯导的 SAR运动信息传感器方案 ,即改进的基于 GNSS/ SINS组合运动系统。在成像期间 ,输出以纯惯性为主的导航信号 ,以保证较高的相对定位精度。而 GN
【美国Rawstory网站2006年3月2日报道】美国军方于2006年2月底悄然从西弗吉尼亚Alliant Techsystem公司定购了价值3800万美元的贫铀弹,这使该公司在2006财年的定货总额达到77
信息技术在飞机上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使飞机的维护工作更加快捷和方便。很多现代新型民航客机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并通过计算机控制来装载
马骏在小镇农贸市场认识了香琴。香琴像只白乎乎的萝卜,塞满了马骏的心。  今年夏秋,轮到三连驻守弹药库。弹药库建在小镇边上,离团部五十公里。除了主食粮油,三连的日常菜蔬就地采购。马骏是三连炊事班长,买菜做饭,是他的主业。  香琴父母在农贸市场经营一个菜档,平常交给香琴打理。二十出头的香琴坐在瓜果蔬菜中间,水灵水灵的样子,特别好看。尤其是皮肤,白白嫩嫩,如同刚刚洗净的新鲜萝卜。  马骏已经当了四年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产业用聚酯长丝企业Diolen Industries FibersGmbH2008年秋季破产,2009年2月26日由Polyamide High Performance GmbH(PHP)完成收购。240名从业人员继续留用。 Diolen Indust
5月27日,国内首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220千伏变电站——天津陈甫变电站竣工投产。该站所有的数字化设备均实现了国产化,一个充满科技含量的新型变电站进入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