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博物馆叙事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博物馆以音乐器物的静态聚焦承载着音乐发展的动态轨迹,它既是人类音乐史、文明史时空物证的汇集,更是族群审美关系、人文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凝聚与结晶.本文以笔者深度参与或接触的三个音乐博物馆为例,通过类型、现状及不同命运的叙事与反思,认为音乐博物馆发展的核心是在关键人、经费、展呈内容、运营模式等要素之间,组成的一个多维联结.进而,对高校音乐博物馆的建设、运行与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刘德海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琵琶艺术大师、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力主在专业音乐教育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为此,他在中国音乐学院及其附中竭力推行传统音乐中有代表性的乐种和室内乐教学,并提出了一系列包括从观念到行动、从内容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改革的设想和计划.文章作者以同事、好友的角度回忆了刘德海教授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张与活动.
在壮族的对歌实践中,人们看似“自由地”对唱,却又始终在种种观念与规则的制约下维持着“结构化”的表演实践.对歌之“礼仪”规范着歌唱主体的表演行为与社会关系.壮族对歌表演实践的制度性体现于“歌路”(展演程式)、对歌中的主体称谓与关系以及歌唱的禁忌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混沌·分形理论,催生了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推进了西方音乐研究多元发展,但国内对混沌·分形视域下音乐探究还未获得音乐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将以混沌·分形理论为依据,对利盖蒂的两首钢琴练习曲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开拓我国混沌·分形视域下的音乐探究发展的新空间提出一些思考.
传承与建构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包含的两大概念及行为系统.传承与建构在整个音乐文化行为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及“同时并存、一体两面、二元背反、此消彼长”依存关系,并且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较大的理解和解释性差异.在人文科学和艺术社会学系统中,该类研究相对于与音乐本体、文本分析及表演研究相关的“内部研究”,带有所谓的“外部研究”性质.仅从社会个体来看,其自身文化传承、建构过程中即蕴含着某种以主观意义性方式呈现和能够采用主体民族志方式表达的个体“内化、客体化和外化”一般运行规律,包含并
在音乐教育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背景下,本文探讨和梳理了“什么是音乐学,什么是教育学,什么是音乐教育”.并借作曲技术理论的学理逻辑对音乐教育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类比论述:和声——启示音乐教育的标准和方向;复调——启示“音乐+”的音乐教育本质;曲式——启示音乐教育的格局与境界;配器——启示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本文认为中国音乐学院“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应和了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也为发展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阿尔麦人是岷江上游地区嘉绒藏族的一支,处于此地区“藏羌”结合部,文化上具有多元性与交融性.与邻近藏、羌族一样,座山会仪式是其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从跨学科的学理方法予以观照,基于当地的生态情境,结合个案的深描,可以看出阿尔麦人在座山会仪式音乐展演中通过语言行为、肢体行为与歌唱行为等表演行为方式与物化的象征符号,彰显了其“显性的认同”与“隐性的区分”的社会结群方式,并由此加强了其人群的社会认同与区分.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成为近些年音乐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不少学者提出对中国传统音乐本体认知的缺失导致了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从另一角度来说,对音乐本体认知的缺失也源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即缺少系统的理论用于传统音乐本体分析.在这一悖论式的困境中,笔者尝试对传统音乐聊斋俚曲磨难曲第一回中的[耍孩儿]曲牌进行分析研究,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进行抛开西方话语影响的再分析,探究曲牌音乐本体的构建基础和发展逻辑,这一尝试的最终目的在于总结本次分析过程中
刘德海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的琵琶艺术激励和影响了许多后来者.笔者从一个演奏者的角度在七个方面感悟、思考刘德海先生的琵琶艺术之路.刘先生自称为“爬坡人”,爬坡自然是负重辛劳的.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演奏家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始终坚守琵琶艺术,在弦上“较劲”,在音符上“较真”,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琵琶艺术的精神.
本文回顾、评析了琵琶大师刘德海在作曲方面的成就.刘德海坚持“回归童心”的美学思想,作具有“童性”的音乐,不以既定意识形态作为创作导向,强调“用音乐说话”,而不是“说教”.在对传统曲目的 改编整理上,刘德海把“传统”置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重新认识,“制作新的传统”.刘德海的作品具有当代的标杆意义,他的创作不为追名逐利,而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音乐境界,和大爱、赤诚、朴素、无邪的艺术品格.
2021年4月8-12日,“刘德海音乐艺术周”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艺术周通过系列音乐会、讲座和研讨会三大板块展示了刘德海先生在表演、创作、教学和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