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醋饮料卖点难产之惑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根生存”的悖论
  果醋饮料“惊艳”面世之初,被称为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然而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08年,果醋行业的销售规模仅为6亿多元;全国近千家果醋生产企业,却没有一个强势品牌;销售额过千万元的果醋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只有广东天地壹号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
  在国外,果醋饮料同样是正在兴起、边缘化生存的小品类。在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国内果醋厂家和果醋专家告诉我们,果醋饮料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满足了女性保健、美容的需求,因此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为消费者接受,“市场非常成熟”,仅北美地区的苹果醋产量就高达2.6亿升,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种醋(包括传统的醋、保健醋和果汁醋)的人均年消费者量仅为0.19 公斤,是日本的1/9、美国的1/7。事实上,欧美的果醋产量高的确不假,但大多是作为食醋,盖我国以大米、高粱、麸皮等谷物酿醋,西方各国则以苹果、葡萄或葡萄酒酿醋。欧美果醋本质上是作为调味品,与我们所说的果醋饮料属于截然不同的品类。
  果醋饮料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1996年,许慕侠到欧洲考察果醋,发现果醋深受市场欢迎,却局限于厨房,于是决心生产一种酸甜爽口的饮料,这就有了沈阳麦金利果醋。麦金利果醋曾在亚洲营养大会上引起轰动,被确定为“21世纪亚太地区重点开发推广的功能食品”,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2001年,踌躇满志的许慕侠表示5年后麦金利果醋的销售额要达到5亿元。然而,直至今日,麦金利果醋能达到这个目标的1/10就不错了,其海外市场在不断萎缩。“果醋女皇”的境遇折射出中国果醋行业的“悖论”: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果醋行业“生存没问题,关键是发展”,这种“草根生存”从本质上揭示了果醋饮料拥有惊人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果醋饮料在国内外饮料市场的占有率很低,始终进入不了主流。
  
  产品创新“货品化”
  不可否认,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果醋行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真正的果醋是果汁经过两次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成,时间一般需要3~6个月。目前不少企业为了缩短生产时间,以果汁加食醋勾兑冒充果醋,失去了发酵法生产的果醋特有的风味。由于果汁加食醋勾兑生产果醋工艺简单,成本低,利润高,以高额“开瓶费”为竞争手段,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致使正规厂家举步维艰。为此,由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饮料分委会负责起草的《果醋饮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08年10月发布,该标准明确规定,果醋饮料须用经发酵制成的果醋制成,产品标识名称应由“发酵型”、“水果名称”和“醋饮料”三部分组成,例如,以苹果或苹果汁为主要原料发酵制成的果醋饮料应命名为“发酵型苹果醋饮料”。
  毫无疑问,标准的设立有助于提高果醋产品的质量,但果醋行业会从此挣脱魔咒,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吗?
  答案是:希望渺茫。因为“果醋”这个品类名称,才是阻碍消费者接受果醋饮料、限制果醋行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从消费者的心智来看,“果醋”这个字眼首先触发的是人的大脑对“醋”的固有认知,而醋作为调味品,其强烈的酸味刺激至少给相当一部分人的感觉并不好,“吃醋”在日常生活中被视为贬义词。因此,把醋制成饮料会让首次接触的人有一点新奇感,但很难改变人们对醋的负面联想。更糟糕的是,有兴趣的人品尝过果醋后,就会与以往对醋的认识联系起来,“有一种醋的味道”,重复购买的频率很低。有了一个坏名字,果醋饮料不可避免地滑向“货品化”—只是货架上的点缀品,在消费者心智中没有任何其他含义。
  品类“货品化”,致使众多果醋生产企业在主流的苹果醋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以推出新的产品类别引起消费者注意,于是就有了葡萄醋、梨醋、枣醋、山楂醋、桑葚醋、枸杞醋、沙棘醋、草莓醋……这些创新产品同样陷入“货品化”的循环中,导致企业分散精力。
  对果醋品类名存在的问题,营销界有人提出不再以果醋作为品类名称,以与调味醋“最大限度”地区隔开来,告知消费者这是一种饮料。
  因此,要使果醋饮料走出边缘化、“货品化”的境地,最重要、最优先的是重新打造一个品类名称,这个品类名不能带“醋”字,也不应带“果”字。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字眼呢?
  
  取舍之间聚焦属性
  果醋饮料色如琥珀,氨基酸和有机酸丰富,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如美容养颜、减肥、解油腻、增强消化功能、醒酒护肝、杀菌抗病毒、预防衰老、消除疲劳、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抗癌、保持皮肤光滑滋润等等。这么多的功能,使果醋饮料的定位问题异常棘手,是醋、保健饮料、功能饮料、营养饮料、普通大众饮料、时尚饮料或者其他饮料?营销人莫衷一是,企业无所适从。
  以单一属性为果醋定位,显然与其多种功能价值不相吻合。可一味求全,卖点诉求过多,又会使果醋的任何一种功能都难以深入人心。心智喜欢简单、明确,厌恶复杂、混乱。那么怎么对果醋的功能进行取舍,才不会埋没其“天生丽质”,使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发挥最大潜力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呢?
  答应只能是“分化”。
  分化是自然界进化的最大动力,也是推动商业世界发展的动力之一。比如计算机经过分化,就有了大型机、小型机、微型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如果我们把果醋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分化就是让它长出粗壮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都聚焦于一个强大的属性。
  属性是什么?属性是一个字眼,是驱动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抢占品类而无属性,并不会赢得特别的优势,品类的成长依然缓慢。因为消费者要的是满足需求,品类不过是向其提供解决方案的载体。要是王老吉只定位于成为凉茶的代表,而没有提出“防上火”的属性,王老吉凉茶绝不会像今天这样畅销。换句话说,大多数顾客买的不是凉茶,而是“防上火”。
  然而,对属性的忽视,使得大多数创新品类在消费者的生活中缺乏意义,成为苍白空洞的“货品化”概念。比如天地壹号推出陈醋饮料十余年了,却没有让任何一个属性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扎根,只是讲“不喝酒就喝天地壹号”。凭什么喝天地壹号,没有人知道。
  探究消费者心智,可以发现,属性是品类的本质,正是消费者对属性的关注推动品类分化,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物种”。品牌一般以先聚焦属性而后成为品类的代表。如“安全”成就了沃尔沃,提起“防蛀”人们会想起高露洁,云南白药牙膏“出人意料”获得成功是沾了白药“止血”属性的光……那么很显然,果醋饮料应当根据属性分化成多个品类(子品类),每个品类聚焦于一个属性,通过强调该属性的重要而在消费者心智中获得明确的独立的身份。
  接下来,就是根据属性为品类命名,抛开“果”、“醋”字眼也就轻而易举了。当然,新品类名称没有改变其主要质料为发酵型果醋的事实,但作为饮料,首先要抛弃“果醋”这个模糊概念。这个词本义是指食醋,如果指饮料必须称之为“果醋饮料”,现在大家简称其为“果醋”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当我国水果酿食醋壮大起来时(如海天、恒顺等调味品生产企业就推出了苹果醋的食醋),泛泛地说“果醋”就要搞清楚是作为调味品的食醋,还是指果醋饮料。因此,分化出新品类就避免了这个“第六代黄金饮品”未来可能面临的尴尬。
  
  战略配称下的USP
  以分化思维走出一揽子定位的误区,聚焦不同属性向多品类发展,这一战略不仅适用于果醋饮料,也适用于其他具有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但这只是“长征”的起点,要胜利到达的终点,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体现战略的本质。这就是迈克尔·波特所讲的“战略配称”:选择一系列独特的活动形成独一无二的价值组合。
  配称是围绕核心属性来展开的。一项产品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最重要的任务是提炼出最能打动人心的属性。由于多个属性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具有跷跷板效应,当你强化一个属性时就要牺牲其他属性,所以宁愿一个属性很强,胜过多个属性很弱。而优势属性就是品类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聚焦于USP使传播简洁有力,能够将产品迅速植入消费者的心智中。
  要使品类焦点更为锐利,还要集中打造一个品种,即选择一种与品类属性最契合的水果酿造果醋。如果决定聚焦的功能与水果品种的关系不密切,就应当只做已成市场主流的苹果醋,不要再把有限的力量耗费在其他果醋品种上。比如现在大多数果醋饮料品牌借以立足的“解酒”定位,苹果醋就足以支撑。
  塑造强大定位的秘诀是简单、简单、再简单。要在果醋饮料行业有所作为,企业必须下决心简化价格和包装,做成一个单纯的品项。目前果醋饮料的价格非常混乱,从几元、十几元到几十元的都有,包装则有玻璃瓶、屋顶包、PET、易拉罐等,容量也是大小不一,消费者很难对这个品类形成整体印象,而且在选择时会感到困惑。王老吉多年来只专注红罐一个品项,后来才有了盒装。但要让众多厂家对此形成共识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对这种自相扰乱的竞争环境避而远之。自然界青睐“极端”,打造品牌也是一样,要么做高端,要么以低价另立标准,与那些首鼠两端、用心不专的“杂牌军”拉开距离,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胆量了。
  且慢!勇气固然是实干家最重要的品质,但在重要的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千万不要匆忙上阵。这就是品牌命名—营销的“丹田”、定位的“灵魂”。好的品牌名与好的品类名组合在一起,能使分化在消费者头脑中自然发生,品牌与品类独树一帜,战略运作起来就事半功倍。一个好名字往往是灵感的瞬间迸发,而灵感是在苦思冥想中不期然降临的。可很多人往往努力想了一下,以为想不出更好的名字了,于是挑了一个觉得差不多的名字就开始往它身上投钱,而平庸的名字难以肩负起振兴品类的重任:麦金利不知所云,天地壹号像二流保健品,小乔与现代饮品格格不入,杏源是用杏果酿的吗?还有远村、绿杰、紫晨、维嘉思、淼雨等等,没有个性的名字是无数“货品化”产品共有的特征。
  世上不缺少好产品,缺的是定位、聚焦与配称。可口可乐在漫长的历史中摸索形成了其霸主之道,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当今市场激烈竞争,企业更要自觉运用定位论,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抢占有利位置。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必有“王者兴”,将先进的理论与市场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果醋饮料的潜力,进而形成中国国家心智资源!
其他文献
瓦格纳被迫下课了,刚刚度过100岁生日的通用汽车走上了破产重组之路,至今仍然看不到路的尽头。曾经不可一世的汽车巨头沦落至此,令人扼腕叹息。通用汽车为何会陷入困境,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起来无非就那么几条—高居不下的制造成本和员工福利、强悍的劳工组织与公司管理层对立、无视油价上涨而忽视节能产品的研发等等,这些问题更多的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从营销的角度分析,会发现通用汽车在营销方面的失误
期刊
红海竞争异常惨烈,每个品牌都要为自己的产品披上一件“金钟罩”才能行走江湖。这件“金钟罩”就是产品的卖点。产品有了卖点,在茫茫红海中就有了立足之本,而不至于被腥风血雨瞬间摧毁。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卖点,我们可以信手拈来,早期有奥格威为麦斯威尔咖啡所做的传世名句“滴滴香浓,意犹未尽(Good to the last drop)”,近期则有大国内市场上大打“送礼牌”的脑白金、黄金酒等等,都是把卖点作为品牌
期刊
仅仅一年前,一些学者就意识到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他们提出要通过提升国内消费和投资水平,来摆脱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所带来的风险,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大、稳定的原动力,中国必须进入一个全新的内需时代。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竟然来得如此迅猛,很快便席卷全球,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得不加大力度,刺激内需,拉动内需,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经济,使之稳定增长。  在严
期刊
关于林溪山庄的经营情况,在上期的案例研讨中已经做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策划部经理Jacky Han是林溪山庄从海外人才交流会上用高薪招聘来的海归。前一段时间,他给总经理林枫发了一封邮件,提议运用一种新的促销形式推荐奖励计划来提高林溪山庄老顾客的回头率与新顾客的客流量。林枫对这一想法非常感兴趣,并为此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  此次会议之后,林枫了解到推荐奖励计划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而且这种利益的大
期刊
杨石头可以说是奥美体系中的一个“异类”。  除了他的双重角色与社会上的多重身份,你能感觉出他很强烈的性格色彩,包括其在自己备受欢迎的博客中“爱国,爱党,爱人民,当然,也爱人民币”的说辞。但你同时也能感觉到今天的奥美在人才的兼收并蓄上,已经跨出了传统奥美的IBM般的性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  很多人通过他重新认识了奥美,并发现奥美颇为贴近本土化客户的一面。他总能与本土客户的高层管理者相
期刊
过分关注“销”而忽视“营”,会让行业前途变得危险  原产地并不是灵丹妙药,一贴上标签产品立刻就畅销全国,这其中有两大品牌认知障碍必须突破,首先,建立品类区隔,必须让顾客知道,源自原产地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其次,建立品牌区隔,努力让消费者认识到,在该原产地的所有品牌产品中,只有一种品牌是最优质的。  横亘在“产”与“销”之间两大认知障碍的打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轻松。比如红酒,看着卖场里少则数十个、
期刊
《新营销》:海参是一个大产业,但由于是资源性产业,它的产能与市场是一个矛盾体。市场如果有大规模的需求时,如何解决供需矛盾?  吴厚刚:随着市场对海参的逐渐认同,必然会影响供需关系。在大连,没有人不知道海参是珍品。正因为它是珍品,所以导致了资源的过度、过量开发,但从客观上讲,这也使得海参的价值提升了。前两三年我们的海参经常供不应求,但目前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因此,我
期刊
企业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卓越增长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市场营销学教授J.C.拉莱克(J.C.Larreche)在他撰写的《冲力效应:如何启动卓越增长》(The Momentum Effect: How to Ignite Exceptional Growth)一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拉莱克的研究表明:与行动缓慢的对手相比,善于利用冲力的企业要多创造80%的股东价值。他在这本书的摘要中写道: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和以往的经济危机有所不同,此次经济危机从房地产实体经济领域开始,借由金融银行业传导,迅速蔓延到各行各业,破坏力更强,影响面更广。如何安然地度过经济寒冬,耐心等待春天到来,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在企业的众多运营成本中,通信成本多年来由于通信行业的竞争,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而在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企业通信成本
期刊
全球经济危机大冲撞之下,不少中国企业首先面临的就是销售的寒冬。  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斯管理咨询公司的“2008~2009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报告”指出:企业基本上不再计划进行迁移,无论是在国内迁移还是迁至国外;出口和国内销售都在大幅下滑,但是后者的下滑幅度不如前者那样大;日用品价格已经回落,工资增长已经不再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的下岗人数已达2000余万人,白领阶层的失业人数也在增多;超过四成的受访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