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追求高中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改变了过去只重历史、政治思想教育的局面,转而重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三维目标,成为摆在广大一线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看法,请前辈、同行指正。
  一、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制订要科学、合理、具体,可操作、可评价,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首先,三维目标的制定,应做到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制定,以《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同时还应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强调通过教与学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三维目标在制定的过程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在制定三维目标中具体说明要求学生识记哪些历史知识、达到哪些能力目标、培养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哪些途径达到。例如,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在三维目标中就应具体说明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如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字记载等,实现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目标表述上则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使三维目标具有可评价性。
  二、历史课程教学应拓宽视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新课改下的教材采取模块、专题形式编写,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学生因为课业负担和兴趣原因,普遍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学生按时收看新闻和翻阅报纸的也非常少,学生的思想总是被限制在学习和自己生活的小范围上,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关注时事,将最新发生的对学生思考和学习有意义的事件安排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工作者对古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不断深入研究,今天对许多历史事件已经有了新的解释。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将史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选入教学内容中并及时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和认识,辩证看待历史事件。
  三、历史课程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往往就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靠着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来维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过时。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历史上的事件不可能再重演,我们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
  四、历史课程教学应更新教学评价机制,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和效果。新课改提出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样就不能全面系统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当前形势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要注重量的评价,又要注重质的评价。要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评价,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新课改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历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4。
  [4]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2012。
其他文献
我们所谓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若想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键,而怎样提高就是我们这次需要共同探讨的。  一、加强阅读,增加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量”的提高必然会带动“质”的飞跃。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名作,多加阅读,大声
期刊
朱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因不在身边,对孩子没有办法教育,孩子长期生活在姥姥家。我和姥姥交谈时发现,她既不听姥姥、姥爷的话,又不喜欢写作业,而姥姥、姥爷又不识字,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其父母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对孩子的学习几乎是不闻不问。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朱同学的许多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跟其他同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上课的时候坐姿很随意,有时站起来,有时跪在凳子上,手里的小东西永不间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是极大的,特别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奠基作用。利用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进行影响,培养与陶治学生的思想感情,开发学生的思维与逻辑。然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课堂氛围
期刊
摘 要:思考从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自然离不开提出问题,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设计合理、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每位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眼里有生,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卷入”教师所预设的有效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与相应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案例1:打折问题。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寓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语言活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之一,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读中悟 悟中读  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教师讲出来的,还要学生去读、去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
期刊
自从我校试行“121”课堂教学模式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以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特别是去年12月份听了榆中老师有关生本教育的报告和课堂教学实例,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也带给我一些启发。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处于“帮学”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得更加高级、无形、超脱和得体。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性强、抽象枯燥,不像其他学科形象具体、易于感染学生,因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认知和理解常常觉得很难学,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巧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直观化 数学 途径  一、巧用实物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楼房、包装盒、皮球等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直观形象。在教学中就可
期刊
初中生刚步入高中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未能很好地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