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探究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和护理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随机的选取乡镇6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居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并且针对不合理的原意提出应该采取的护理策略。对60名老年人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再次对老年人居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对60名老年人根据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行护理,经过护理之后所有老年人均能够正确合理的用药。结论:老年人存在诸多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针对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并且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保证老年人的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用药;合理性;原因;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85-02
  党的十八大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应该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有效落实党的十八大的方针政策应该中着手应对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开发发生退化,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服药的机会自然而言的也会增加。对于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服药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既经济又方便,受到老年患者的广泛青睐。但是,老年患者在居家服药的过程中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这些因素会给患者带来的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有效的消除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就成为了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2]。为了对老年人居家用药胡合理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方法和对策展开全面的研究,我院针对乡镇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病患者,随机的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老年人居家用药的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改善用药的合理性,现在将研究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需要常年服药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6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0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71.3岁。患者的病史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13年,平均病史为4.5年。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服药治疗。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程度的最多,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还有少数的患者为文盲。大部分患者为农民,没有退休工资,靠享受国家给予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子女维持生活,所有的患者均參加了居民医保[3]。
  1.2 方法
  采用调查的方法老年患者的用药状况,医护工作人员通过亲自上门,为患者建立管理治疗卡,通过与患者沟通的形式。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服药情况、各项生命体征状况。同时,医护人员通过认真的倾听患者自己的主诉,了解患者在居家服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等。在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理所获得的信息,总结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因素,并且很对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上门护理服务,认真的向患者讲述与其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服用治疗药物的各种性能,均衡服用药物维持其在血液中浓度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等。通过多次上门真诚的护理服务,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友好的关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4]。同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合理的服用各种治疗药物,在病情变化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电话咨询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护理人员再次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护理之前的对比,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护理前后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得到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P<0.05,则说明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60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用药合理性护理之前,不能够合理用药的老年患者有54例,占90%,对患者开展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护理之后,60例老年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性的问题,占8.33%,护理前后老年患者用药护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老年人居家用药不合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同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人各项身体的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减退,导致患者的视力、听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发生严重的下降,导致患者在日常的用药过程中出现忘吃、多吃等多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老年人尤其是乡镇农村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患者对于与疾病和治疗药物相关的一些知识无法理解,对于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较低的接受能力[5]。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患者为了节约会自行购买廉价的药物,降低了药物应有的效果。
  (2)环境因素
  患者居住的环境中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宣传或者是相关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人为了赚钱,不愿意参与到村镇举办的健康讲座中,认为参与这些降低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推销药物,只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敷衍了事的讲解。患者在家中可能缺乏家人的相应关心和照顾,从本次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有一半老年人的子女不知道父母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有的甚至都不知道父母最近在服用药物。同时,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同类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患者在村内可能会与熟人、亲人、朋友等交流自己的病情,同类疾病患者之间会相互分享自己服用的药物,采用的治疗方法,达到的治疗效果。通常对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就会被其他患者私自采用。但是,病人自己殊不知,这严重的违背了现在医学上讲求的个性化治疗。   (3)治疗因素
  有的患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短期不能够确定明显的治疗效果,就会选择更换医生或者是医院再次治疗,由于频繁的更换医师,不同的医师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缺乏持续性。有的患者可能过于相信广告,认为广告中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只要贵的药物就是好的药物,完全不听信医生的建议,私自到药店购买昂贵的广告类药物。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误导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合理的一个因素。某些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给予患者错误或者是误导性的指导[6]。
  3.2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用药不合理状况的关键。可以采用的护理对策有:
  (1)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护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治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内容,应该自己核心准确了再给患者答复,防止给患者一些误导性的答复。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能够提高对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了解。
  (2)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为了防止患者忘记药物的服用方法,制定一个备忘手册。手册一方面记录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考核。患者每次按照具体的方案用药之后,就在备忘录上作出标记,防止漏吃或多吃情况的发生。
  (3)加强患者自我服药能力的训练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记忆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种药物不能够很好的记住它的名字和服用量,医生为了方便患者记忆可以再药物的盒子外边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或者将药物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方便患者记忆。
  (4)加强人文关怀和健康宣传
  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对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关系情况等进行全程监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护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关心。同时,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进行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了解合理用药的好处。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在患者的村镇内举行相应的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人一同参加。
  参考文献
  [1] 唐維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8-319.
  [2] 《影响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因素的回顾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4).
  [3] 李海菊 ,郭春花 ,王嫒嫒 .影响我 院老年住院患者潜 在性 不适当用药 因素的回顾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33(14):11.89—1192
  [4] 赵欢,薛鹏,刘建秋.基于 Beers准则的社区老年慢性病 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32(3):241-24
  [5] Natalya B. Rostova, PhD, ScDTatiana F. Odegova, PhD, ScD.Rational Use of Drugs: Pharmaceutical Aspects of the Drug Sele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ine》, 2013,3
  [6] Manoj kumar saurabh*1, Jaykaran2, Ashish kumar yadav3, Naresh Jyoti 4.Study of prescribing pattern and assessment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in tertiary hospital, Rajasthan《Journal of Pharmacy Research》, 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数量巨大的群体。患者要想进行有效的治疗,必须在医院里接受身心的双重医治。护理干预作为医院医治的重要手段,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干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给予患者个体化护理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62例患者中,59例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转入相关科室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转回眼科进行手术,无一例患者因护理影响手术效果,均满意实施的个体化护理。结论:老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男性留置尿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为以后的护理操作进行理论指导。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300例老年男性留置导尿的患者,在实施导尿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无痛法以及操作技巧改进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男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能够促进护理操作顺利实施。结论:老年男性留置导尿术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由于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拔牙的护理方法,以期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保障患者健康。方法:对25例拔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总结拔牙的护理经验和方法。结果:25例患者的34颗患牙全部顺利拔除,经过有效护理,无牙创感染和严重出血发生。结论:医师在拔牙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为了避免拔牙后出现严重出血及牙创感染并发症,拔牙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操作时应心细手轻,尽量减少创伤;处理拔牙创要认真、细致;向病人或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一月至2014年一月诊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依次分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实行与对照组同样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了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21例痊愈,20例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急诊手术患者为为研究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升高、心率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神经损伤发生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97.06%)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3.53%),组间比较差异具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一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2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随进分为观察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护理前、后的15d再进行焦虑度、血糖测评。结果: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的SAS分值、血糖水平相比,实验组明显偏低,且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对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在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前提下加强綜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治疗机护理措施),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病房活动行为、对异性的角色职能等方面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使用优质护理后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阴道顺产的产妇共100例,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阴道顺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分娩进行护理,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阴道顺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分娩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内产后出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病并发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