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都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同被誉为乐府“双璧”。文章从以叙事为主具有感情浓烈的抒情风格、兼具壮怀激烈与儿女情长之刚柔风格、经过反复加工的民歌风格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风格等方面阐述了这两部史诗的艺术风格,探讨了花木兰、刘兰芝两个巾帼英雄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艺术风格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的长河中,民歌创作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创作更有了新的发展。总的趋向是:由短调到长歌,结构较完整,艺术表现力强。在南方,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作;在北方,成就最高的是《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为乐府《杂曲歌辞》篇,原为建安末年民间歌曲,后经文人加工而成。全诗凡三百五十五句,一千七百七十五字,系我国古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木兰诗》为乐府《鼓角横吹曲》篇名,原为民间集体创作,后经隋唐文人润色而成。全诗有六十二句,三百三十字,是对后代影响巨大而成就最高的北朝民歌。古今论者对它们的评价都是很高的。为什么这两块璀璨的美玉历经干载而仍放异彩呢?这是因为她们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意愿,代表了人民大众的道德立场,歌颂了伸张正义坚持理想的精神和勇敢向上的品质。而这种意愿、立场、精神、品质,又是以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锤炼警策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乐府“双壁”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抒情、叙事、状物、锤炼语言各尽其妙,艺术表现力强。不难看出,“双壁”在艺术风格上确有异曲同工,相映生辉之妙。
一、以叙事为主具有感情浓烈的抒情风格
就文学样式而言,“双壁”均属叙事诗。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既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浓烈的抒情,往往运用托物起兴、铺张排比等艺术手法,以增强抒情因素。“双壁”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性格赖以发展的事件,但就她们的风格而言是抒情的。《孔雀东南飞》写兰芝离开焦家时,从头上到脚下,从体态到举止、仪表,浓墨点染,着意描绘,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刘兰芝倾注的爱和敬。性格美和形象美的和谐一致,把这位背负着因袭的重担而又傲然挺立、虽备受欺凌而庄敬自重的人物,点染得熠熠生辉了。至于对太守聘礼丰厚的着意铺叙,那么多的钱财,那么多的缎匹,在兰芝面前适足以见其丑罢了。这里纯用反衬法抒发了作者对丑的僧与恨。再看花木兰,作者用了墨涂抹,写黄河,写黑山,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写爷娘、写阿姊,写小弟不也是通过人物行动来抒发胜利回乡的欢悦之情吗?她们是抒情的,但前者不同于《古诗十九首》,后者不同于《敕勒歌》。这不仅是主题的需要,也是风格上的特异之处。
二、兼具壮怀激烈与儿女情长之刚柔風格
儿女情长中有壮烈,壮烈中有儿女情长。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两“兰”(刘兰芝、花木兰)性格是一致的,她们不从俗,不忍辱,她们的牺牲精神,不自觉地顺着人性萌发着突破不合理的现实的幼芽,作者艺术地表达出来了,然而又都是女性的。《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涕落百行,车中耳语,泪落如泻,有无限委屈,千百悲怆,但当“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还有“勿复重纷纭”,“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等等,又是何等的刚强决绝,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一点不拖泥带水,决无缠绵犹豫。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充分反映出是悲壮的。再看《木兰诗》:黄河流水,燕山胡骑,朔气金柝,寒光铁衣,气氛是壮烈的;但爷娘唤女,送儿还乡,回环往复的语言风格,又是那样缠绵可人。唯其如此,所以人物的典型性格是那样的突出,以至流传千古,号称“双壁”。
三、经过反复加工的民歌风格
“双壁”皆用比兴手法引起联想,引出下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独句成段,托物起兴。托物起兴是古代自《诗经》以来的民间歌谣开头常用的手法。这里以孔雀的顾恋配偶,徘徊不前,引出仲卿与兰芝的不得不分离而又不忍分离的故事,表现出徘徊顾恋的情调,造成了缠绵凄楚的气氛,有提摄全篇的作用,因而,刘焦的爱情悲剧气氛笼罩全篇。
铺张的排比,使用它,有助于诗人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艺术效果。这是民歌的又一特点,在《孔雀东南飞》中尤显突出。诗中表示兰芝贤慧、勤劳、能干,用铺排的写法按年令进行铺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妇”这是兰芝自叙;“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遺汝嫁”,这是刘母再叙。角度不同,提法虽有别,但句法不变。作者以酣畅的笔墨来赞美自己所喜爱的人物兰芝,读来不显复沓,却感到浓烈的抒情气氛。他如兰芝被遣和太守迎亲皆用铺排手法,不仅有着反衬作用,而且也突出了兰芝的性格。在《木兰诗》中也不乏铺排手法的采用,或表示意志的坚决与情绪的饱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或表示时间的推移,行程的飞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或表示胜利的喜悦,举家的欢腾:“爷娘闻女来,出郭相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猛向猪羊”。
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风格
富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花木兰,在当时北方社会尚武成风中确实不乏如此勇敢超群的奇异女性,因而她是现实人物的典型,作者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倾注了人民的愿望,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因而《木兰诗》也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因素。
总之,《孔雀东南飞》和《花木兰》为后世展现了一代巾帼英雄史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刘兰芝、花木兰身上所具有的“孝”“忠”“勇”“节”“爱”为美好品质,以及表现爱和追求和平精神,传递着无私、负责与担当的时代主题,不仅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值得学习、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艺术风格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的长河中,民歌创作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创作更有了新的发展。总的趋向是:由短调到长歌,结构较完整,艺术表现力强。在南方,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作;在北方,成就最高的是《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为乐府《杂曲歌辞》篇,原为建安末年民间歌曲,后经文人加工而成。全诗凡三百五十五句,一千七百七十五字,系我国古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木兰诗》为乐府《鼓角横吹曲》篇名,原为民间集体创作,后经隋唐文人润色而成。全诗有六十二句,三百三十字,是对后代影响巨大而成就最高的北朝民歌。古今论者对它们的评价都是很高的。为什么这两块璀璨的美玉历经干载而仍放异彩呢?这是因为她们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意愿,代表了人民大众的道德立场,歌颂了伸张正义坚持理想的精神和勇敢向上的品质。而这种意愿、立场、精神、品质,又是以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锤炼警策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乐府“双壁”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抒情、叙事、状物、锤炼语言各尽其妙,艺术表现力强。不难看出,“双壁”在艺术风格上确有异曲同工,相映生辉之妙。
一、以叙事为主具有感情浓烈的抒情风格
就文学样式而言,“双壁”均属叙事诗。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既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浓烈的抒情,往往运用托物起兴、铺张排比等艺术手法,以增强抒情因素。“双壁”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性格赖以发展的事件,但就她们的风格而言是抒情的。《孔雀东南飞》写兰芝离开焦家时,从头上到脚下,从体态到举止、仪表,浓墨点染,着意描绘,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刘兰芝倾注的爱和敬。性格美和形象美的和谐一致,把这位背负着因袭的重担而又傲然挺立、虽备受欺凌而庄敬自重的人物,点染得熠熠生辉了。至于对太守聘礼丰厚的着意铺叙,那么多的钱财,那么多的缎匹,在兰芝面前适足以见其丑罢了。这里纯用反衬法抒发了作者对丑的僧与恨。再看花木兰,作者用了墨涂抹,写黄河,写黑山,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写爷娘、写阿姊,写小弟不也是通过人物行动来抒发胜利回乡的欢悦之情吗?她们是抒情的,但前者不同于《古诗十九首》,后者不同于《敕勒歌》。这不仅是主题的需要,也是风格上的特异之处。
二、兼具壮怀激烈与儿女情长之刚柔風格
儿女情长中有壮烈,壮烈中有儿女情长。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两“兰”(刘兰芝、花木兰)性格是一致的,她们不从俗,不忍辱,她们的牺牲精神,不自觉地顺着人性萌发着突破不合理的现实的幼芽,作者艺术地表达出来了,然而又都是女性的。《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涕落百行,车中耳语,泪落如泻,有无限委屈,千百悲怆,但当“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还有“勿复重纷纭”,“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等等,又是何等的刚强决绝,最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一点不拖泥带水,决无缠绵犹豫。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充分反映出是悲壮的。再看《木兰诗》:黄河流水,燕山胡骑,朔气金柝,寒光铁衣,气氛是壮烈的;但爷娘唤女,送儿还乡,回环往复的语言风格,又是那样缠绵可人。唯其如此,所以人物的典型性格是那样的突出,以至流传千古,号称“双壁”。
三、经过反复加工的民歌风格
“双壁”皆用比兴手法引起联想,引出下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独句成段,托物起兴。托物起兴是古代自《诗经》以来的民间歌谣开头常用的手法。这里以孔雀的顾恋配偶,徘徊不前,引出仲卿与兰芝的不得不分离而又不忍分离的故事,表现出徘徊顾恋的情调,造成了缠绵凄楚的气氛,有提摄全篇的作用,因而,刘焦的爱情悲剧气氛笼罩全篇。
铺张的排比,使用它,有助于诗人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艺术效果。这是民歌的又一特点,在《孔雀东南飞》中尤显突出。诗中表示兰芝贤慧、勤劳、能干,用铺排的写法按年令进行铺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妇”这是兰芝自叙;“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遺汝嫁”,这是刘母再叙。角度不同,提法虽有别,但句法不变。作者以酣畅的笔墨来赞美自己所喜爱的人物兰芝,读来不显复沓,却感到浓烈的抒情气氛。他如兰芝被遣和太守迎亲皆用铺排手法,不仅有着反衬作用,而且也突出了兰芝的性格。在《木兰诗》中也不乏铺排手法的采用,或表示意志的坚决与情绪的饱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或表示时间的推移,行程的飞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或表示胜利的喜悦,举家的欢腾:“爷娘闻女来,出郭相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猛向猪羊”。
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风格
富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花木兰,在当时北方社会尚武成风中确实不乏如此勇敢超群的奇异女性,因而她是现实人物的典型,作者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倾注了人民的愿望,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因而《木兰诗》也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因素。
总之,《孔雀东南飞》和《花木兰》为后世展现了一代巾帼英雄史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刘兰芝、花木兰身上所具有的“孝”“忠”“勇”“节”“爱”为美好品质,以及表现爱和追求和平精神,传递着无私、负责与担当的时代主题,不仅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值得学习、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