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问题有很多观点鲜明的论断,显示出各自富有时代特征的市场经济思想。同时也表明了社会主义从否认市场经济到逐渐承认市场经济,再到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一段历史进程。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与开放性特征的,不是僵死的教条,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存在
  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的著书立说来对未来的社会进行专门的描绘,只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偶尔勾画一下未来社会的轮廓。马克思曾明确表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市场经济的思想,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说“设想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这个时候“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者各种劳动只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没有了商品货币关系,也没有市场存在的必要,自然也就没有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必要。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观点一致,在《反杜林论》中,他写到“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个人的劳动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那时,一件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件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社会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在一台蒸汽机中,在一百公升的最近收获的小麦中,在一百平方米的一定质量的棉布中,包含着多少工作小时。”
  可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存在商品、价值、货币、竞争等等市场经济必然的因素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市场经济。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有计划的组织生产、以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按照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现全社会有计划按比例的生产。“如果我们设想一个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就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的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作理论上的分析和实践上的指导,他们更多的是在分析、论述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合理性和原因。同时,也和他们认为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的。
  二、列宁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断及实践
  列宁是是最早对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最早肯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的,实际是列宁。”并且他第一个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
  在1918年正式实施战时共产主义以前,列宁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实施市场经济都处在探索阶段,虽然他觉得俄国的经济建设道路应该跟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局限在马克思恩格斯当初的一般设想上。1918年夏天,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俄国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商品、货币、市场在俄国消失殆尽。列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面对1920年农业歉收、国民经济状况急剧恶化,以及群众的普遍不满情绪时,果断地指出应当根据客观事实迅速改变自己的策略,结束直接过渡政策。“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显得不适当或行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提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就是迂回过渡的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会议上,他阐述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贸易自由;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等。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列宁的市场经济思想,是从“新经济政策”的需要出发的,但是,它的理论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实际上是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俄国保持了将近十年从1921到1929年的经济增长,而新经济政策也是列宁对俄国现实经济条件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当时俄国的国情的。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曲折和漫长,但是正如列宁自己所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三、斯大林模式与市场经济
  列宁逝世以后,关于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一项长期的政策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分歧。因为虽然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却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出入很大,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新经济政策被停止,“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随之建立。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了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区别,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必然还存在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客观依据,从而把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联系在一起。斯大林说:“现今在我国,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国家的即全民的形式,一种是不能叫做全民形式的集体农庄形式。在国家企业中,生产资料和产品是全民的财产,在集体农庄这种企业中,虽然生产资料(土地、机器)也属于国家,可是产品却是各个集体农庄的财产”。第二,把商品生产和社会基本制度区别开来,看到了商品生产具有一般的性质,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运用商品生产为自己服务,社会主义也可以运用商品生产为自己服务。斯大林认为“我国的商品生产是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根本不同的。”区分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不同特点。第三,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即消费资料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同时初步认识到生产资料和商品也沾了边,具有商品形式,即商品外壳。第四,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有商品和商品生产存在,价值规律就要发生作用。   四、毛泽东的市场经济思想
  毛泽东既重视苏联的经验,又不照搬苏联的教条,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实践出发。他在商品生产、价值规律问题上,比斯大林、比苏联有更高的认识。他的观点可以作为以下概括:第一,要重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认为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以苏为戒”,苏联“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并提出对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设想。认为:商品生产看它和哪个经济相联系就为哪个经济服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因此它是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这正是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区别之所在。只要存在两种共有制,商品生产就极其必要,极其有用。关于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问题,毛泽东说:“商品,如斯大林所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行不通。他说:“生产资料归根到底是制造生活资料的”。第二,只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1959年2月8日至12日,毛泽东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说:“在社与社、队与队、社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只能是买卖关系,必须遵守等价交换原则。”同年3月25日至4月5日,毛泽东召开了上海会议。毛泽东在陶鲁笳的一个报告上所写的批语中提出价值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可惜的是毛泽东没有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始终一贯地坚持下去。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又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混同起来,把商品生产看作有利于资本主义复辟的经济基础。
  五、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对市场经济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邓小平首先从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入手,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内要革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经济体制,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体制;对外要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改革开放是纵横立体全方位的大革命,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经济运行方式问题,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弗·吉布尼时说:“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萌芽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新论断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提出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但这时候这样的观点并不是被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地计划体制”。这就突破了把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邓小平把这个《决定》称为“纲领性文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总编辑格隆瓦尔德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而邓小平最重要的、影响最大,也是最广为所知的关于市场经济的经典论述发生在1992年。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再次把他的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作了扼要地阐述,并正式公开发表。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彻底解决了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的观点是全新的,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都没有这样说过。第一,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看作和商品经济一样,认为是与社会基本制度无关的中性范畴,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它在封建社会时期就萌芽了,资本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第二,邓小平把计划与市场都看作是经济手段,不看作是经济本质。既是手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来为发展经济服务。第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是对一切传统理论的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创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一个重大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为像中国这样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找到了所必需的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道路,也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的经济条件。第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实。理论要发展,重要的不是说,而是做,要重实践。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提供了基本条件。当今世界,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只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分享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这是世界发展不可抵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3] 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4] 毛泽东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86.
  [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7] 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
  [8]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M].人民出版社,1961.
  [9] 苏星:计划·市场·价格[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0] 孙居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基本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1] 邹东涛、欧阳日辉: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M].人民出版社,2007.
  [13] 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
  [14] 伊藤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单矿战术比如双兵营压制,单兵营科技等等,曾经是zvp的主流。然而,现在在职业比赛中越来越少见了。在最新的wcg中国区选拔赛败者组决赛的比赛上,pj使用复古的双兵营开局,被f91
期刊
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以辽宁阜新为例,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阜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无意中接触到MOD,从认识到热爱,发现它带给我们很多新鲜的事物并扩展我们的思路和知识,于是和兄弟组建团队以《谛造堂》命名,它的含义:谛---仔细、妙想;造---改造;堂---兄弟
期刊
在实况足球中,阵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全国以及世界级的大赛中,对阵型的理解及运用直接决定了比赛的胜负。那么,实况足球的专业选手所使用的阵型和普通玩家的阵型有什么不
自笔记本诞生以来,"超频"笔记本一直是盲区,虽然少数厂商推出过一些超频概念的笔记本产品,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超频。GX600是微星科技在2007年底推出的一款可以实现一
期刊
素有"银城"美誉的湖南益阳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茶馆、餐馆及酒店等休闲消费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成为市民和商家"轻松休闲、融洽感情、洽谈
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通信和信息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像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融合,使传统行业的界限正显得越来越模糊,极大地
甘肃地处西部内陆,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多年以来,通信企业发展陷入政策性亏损的漩涡.
面对竞争,甘肃电信对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调整,确定了"降本增效,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低成本扩张、有效益发展"的工作思路.其核心是"降本增效,集约经营",对甘肃电信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