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实的自己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演化,它标志着人类前进。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要存在。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季羡林
  
  品读季羡林的文字,我们似乎永远只能持一种仰视的姿态。季老作品里流淌着的,是厚重博大的学养,是睿智的哲思;而即便只是寻常随笔,也往往因其深刻的洞悉、朴实的抒写,令人回味良深。但这一次,请你和我一样,坐下来听季老“闲谈”,没有拘束,也不要羞赧于自己学识的浅薄和文笔的青涩,让我们跟随老人家一起,走进心灵深处,探索人生。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几乎全是季羡林迈入古稀之年以后所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年轻时只觉得大千世界十分美好,即使稍有不顺心事,也如过耳秋风,转瞬即逝;等到经历了人生的风浪,垂垂老矣时,才终于对人生有了稍许的感悟。这诚然是季老的自谦之辞,却又如此真切。的确,没有丰富的阅历,不经受相当的磨炼,草率落笔,纵使“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万余言,终究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季老近百岁的人生,历经“五四”、抗战、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他做过普通的教员,也任过官职,还挨过“批斗”,世间况味,感触颇深。仅此,本书便比那些泛泛地论人生、话心灵的读物更厚实,也更真实。
  翻阅书中文字,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地与自己探讨人生。他谈论自己老了,说的是“我可真正是万万也没有想到,我能够活到89岁”,坦言自己“活得太久了,活得太累了”,多么豁达;他谈论教授职称的评定,说如今连博导也是“盈室盈堂,走上了贬值的道路”,忧虑“如果连院士都贬了值,我们将何去何从”,多么直率;他说自己被“批斗”时,当年他“辉煌”时对他毕恭毕敬的人,却“视若路人”,多么激愤;他说,一个百分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多么客观;……这些,不约而同地都指向了一个字——真!在季老看来,一个人只有活得“真”,他才能真正瞧见自己的内心,追寻活着的意义。所以这个“谈”,我以为有两层涵义:一是季老晚年回顾往事,用“真话”记录下他的人生经历,他是在用文字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二是用这些故事,教诲后人,让我们和他、也和自己的心灵相沟通,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書中有些文章也许你现在无法读懂,那就先把它放在心间,因为我们还处在人生的积累期、上升期。从现在开始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人生这本大书,总有一天,你会读出精彩!
  (赵玮)
其他文献
许多人都相信来生与天堂,认为死后只要不下地狱,相亲相爱的人,必会在某个美丽的地方相见,或是来生轮回,仍可以做父母子女和夫妇。  我这人则有一份呆性子,对现世任何功利的事,都可以生出浪漫的想法,但对于来生与天堂,则是现实得很,即如没见过鬼,就不相信有鬼,没见過神,就不相信有神一样。如果天堂果真像美国的迪士尼乐园,或是像香港卖楼之前多半有些示范单位,可以先去看看,合意了大抵还可以下点订金,签个临时合约
家门前有条麻石路。麻石路上的游人一拨拨地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就像荡过这里的风。他们多半只留心路边明清古建筑的青砖灰瓦、飞檐斗拱、隔扇花窗,却听不到麻石路诉说的历史和牵惹的情愫。  听外婆说,麻石路的前身是一条泥土路,尘土飞扬,每逢下雨就变得凹凸不平,泥泞难走。有一次亲戚去外婆家,正好是雨天,早上出门,中午才到,10多里路走了半天,而且衣服上、手上、头上都溅满了泥点,惹得外婆捧腹大笑,客人也是狼狈不
2012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良镛,1922年生于南京,曾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由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荣获1992年度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他还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
我们欣赏唐诗时,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意境,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一、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的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
(1)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2)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
如今的新闻媒体上提起自然灾害总会加上“50年一遇”“百年一遇”这样的定语。那么,这“N年一遇”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年年能看到“N年一遇”,甚至每年不止一次?究竟是新闻媒体的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下面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助你理解其中的奥妙。    今年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入2010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着西南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现在全国各地又纷纷迎来“多少年一遇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杰出的地理著作传世,如《尚书》中的《禹贡》、《周礼》中的《职方》、《史记·河渠书》,至班固《汉书·地理志》开史志专讲地理的创例,嗣后正史中多有地志一门,如《郡国志》、《地理志》、《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等皆踪其迹而踵继问世。至于舆地专著,汉魏以来代有所出。清初顾祖禹撰作的《读史方舆纪要》“远追《禹贡》、《职方》之纪,近考春秋历代之文,旁及稗官野乘之说,参订百家之志
家里的阁楼上,收藏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这辆车已很有些年头,各部分都是斑斑锈迹,但依稀还能看得出原本天蓝色的漆,还有那印在车尾的“捷安特”标志。由于经常使用的缘故,黑色的车把被磨得乌黑发亮。  这是一辆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车。  妈妈年轻时,在上海的一家小工厂打工,几乎一个月的辛劳,才攒够钱买了这辆车。从此,这辆车陪着妈妈经历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妈妈骑着它,每天迎着朝阳,披着晚霞,为生活而努力,虽然辛
每年1月1日晚上,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我的“必修课”。聆听世界级的音乐大师演绎曼妙轻柔的乐曲,整个人都仿佛融入了金色大厅的氛围之中,心也情不自禁地想要和着跳跃的音符翩翩起舞。加演曲目环节,音乐家们一句真挚的“新年好”,又传递出浓浓的温情。尽管窗外依旧寒风凛冽,但我知道,春天,真的已经不远了。  今年,我又是在金色大厅的音乐声中迎来崭新的一年,而同学们也一定都以自己的方式辞旧迎新的吧。十四五岁,梦
(Ⅰ)    FBI  Mother:Wheredid you go? FBI islooking for you.  Daughter:FBI? !  Mother:Yes,Father, brother and I.  FBI  妈妈:你去哪儿了?FBI在找你。  女儿: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简称)?!  妈妈:是啊,你爸爸(F),你哥哥(R)和我(I)。    (Ⅱ)    Wh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