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型抗震耗能挡块设计及试验研究

来源 :工业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广泛的梁式桥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横向落梁破坏.为了提高挡块在地震作用下限位和耗能效果,基于蜂窝结构轴向压缩耗能的特性并结合双重挡块防落梁抗震构造思想,设计出蜂窝型抗震耗能挡块.应用ABAQUS软件对该挡块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进行足尺拟静力试验,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数值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构滞回曲线饱满,力学模型清晰.得出以下结论:蜂窝型抗震耗能挡块承载能力强,并且在循环加载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刚度退化现象;结构耗能效果好,结构形式简单,传力明确,可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其他文献
对3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的双T板构件进行了预应力放张反拱以及7d反拱实测,并测试了与构件同材料且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结果 表明:蒸汽养护龄期30 h和自然养护龄期3d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但混凝土弹性模量仅为规范值的38% ~55%;龄期7d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则可达到规范值;蒸汽养护试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自然养护试块发展更快.利用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7d内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时效模型,并采用规范MC 2010收缩徐变模型,对构件7d反拱值进
为解决震后钢框架梁端因塑性损伤导致的残余变形过大而无法修复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低损伤和易拆卸的新型韧性钢框架梁柱节点,在梁上翼缘顶部采用悬挂抗剪连接形成旋转中心,在梁下翼缘通过屈曲约束板拉压屈服耗散地震能量.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节点受力性能开展研究,提出悬挂栓接和悬挂焊接两种构造,并与传统焊接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节点与传统节点具有相同弹性刚度,屈服耗能主要集中在屈曲约束板,有效避免梁端塑性损伤、屈曲和断裂,显著提高节点的震后可恢复性;在弹塑性阶段,节点旋转中心基本位于梁上翼缘附近,节点弯矩
对平接加预应力连接接头、凹凸面榫槽连接接头和凹凸面榫槽加预应力连接接头三种接头形式连接的预制装配式电缆隧道在软土地基上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从沉降位移、错台量、张开量、混凝土应力-应变和环缝剪力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凹凸面榫槽的存在提高了接头的抗剪性能,预应力筋的存在提高了接头的抗弯性能;两者均可提高电缆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但预应力筋张拉会引起张拉端环缝产生较大的张开量、错台量和凹凸面榫槽主拉应力.为避免环缝处产生过大变形或发生局部破坏,对各种接头形式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针对居住类钢结构建筑面临的凸梁凸柱、梁柱节点处建筑包裹困难的问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出一种具有新型贯通隔板的H型钢梁-矩形管钢柱节点.根据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对节点进行设计后,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5个节点模型,对新型节点与普通隔板贯通节点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对比分析研究,对矩形管钢柱强、弱轴方向的节点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型节点的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与普通节点基本相同;新型节点的塑性发展规律与普通节点有差异,主要体现在节点域和隔板上;与矩形管钢柱
为研究腐蚀损伤对H型钢压弯构件承载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局部屈曲性能,设计了6根不同锈蚀程度的H型钢短柱.首先进行最长达15个月的户外加速腐蚀试验、然后进行板材单调拉伸试验以及短柱的偏心受压试验,最后分析其力学性能参数、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性能与锈蚀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加,H型钢短柱试件的极限荷载和临界屈曲荷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锈蚀导致局部屈曲半波长逐渐减小,削弱了试件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了试件的偏压承载力.
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都城,在晚清时期率先见证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成为较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在历经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民国政府统治后,北京逐步结束农耕时代并迈向工业文明.近代工业建设对北京城市格局演变、建筑风格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北京地域特色的工业建筑风格,拥有独一无二的遗产价值.在系统梳理近代北京工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北京近代工业建筑的风格特征与遗产价值,以期进一步完善北京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研究,以更加微观地视角展现北京工业建筑遗产的多元化价值.
为了简化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复杂性以及降低施工难度,结合钢结构连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两端带H型钢接头的预制混凝土梁,H型钢端部连接有端板,端板通过锚件与混凝土梁端连接,混昆凝土梁段内纵筋与端板采用穿孔塞焊连接.设计了4个试件,研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形式及破坏模式,提出了挠度计算方法.对两种不同锚件形式的端板与混凝土交界面处的滑移特征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截面相同的条件下,仅腹板连接的构件变形大于翼缘与腹板均连接的构件.在满足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条件下,H型钢接头预制钢筋混凝土梁跨中变形
风荷载是大跨度空间结构及膜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以流线型单脊膜结构的实际工程为例,基于Reynolds时均方程,选取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SST k-ω 模型),采用ANSYS-CFX14.0流体分析软件对膜表面的风压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风向角下膜表面风压分布规律、平均风压系数及湍流特征,得出该结构最不利风向角取值范围以及膜表面不同分区平均风压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值.结果表明:60°~90°为此结构的最不利风向角,在此风向角区间内,膜结构表面的湍流特性复杂多变.迎风面屋檐形成较高的正压,背风面
设置锚筋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与不设锚筋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剪切黏结性能有很大的不同,现有新老混凝土黏结强度计算式大都是基于剪切摩擦理论或者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不同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给出了各自的抗剪强度计算式.基于已有的85组设置锚筋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抗剪试验结果对现有典型算式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方法要么过于保守,要么会导致结构不安全.根据设置锚筋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受力特点,建立了结合面剪切受力弹簧-摩擦块模型,结合已有剪切试验荷载-滑移曲线,深入分析了结合面全过程剪力传递机理
含减震外挂墙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U形钢板消能器,可有效利用两者间的相对水平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该新型结构通过合理的性能化设计,可以使得作为预期损伤部位的U型钢板消能器和框架梁、柱端塑性铰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先后屈服耗散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保持弹性,罕遇地震下保持低损伤,从而具有良好的韧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该种结构的基于能量平衡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了一栋8层含减震外挂墙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对其进行设防烈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