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认识了高职教育的定位,提出高职教育的发展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创业教育的思想,并从五各方面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以此抛砖引以,引起更多同行们的思考与实践,为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5W1H1Q;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国际公认的“创业时代”,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支撑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以知识、人才、信息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创新”、“创业”与“就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面对金融危机,面临就业压力,创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以知识为背景的、积极的、主动的创业素质教育成为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创业,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的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早。享誉欧洲的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迅速崛起成为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欧洲创新型大学联盟让十几所大学共享创业经验;1998年世界著名教育家、美国加州大学的伯顿·克拉克出版的《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国的创业教育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研究,主要来自一些高校自发性的创业教育探索。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教育部专门为该项目成立了国家协调组,在综合分析中国国情的情况下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创业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目前许多教育界同行都在进行创业教育研究,但创业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者较多,创业素质培养研究剛刚兴起,还只局限在整体培养研究。
三、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或者更精确地说,“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基础教育之上为引导部分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仅仅满足工作岗位的就业需要,或者说,要实现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职业培训完全能做到;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还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必须满足职业变动的需要,必须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例如创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一句形象的话来阐述:受教育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不仅能“有饭碗”,而且会有一个“好饭碗”,尤其是在丢掉这个饭碗时还能重新获得一个“新饭碗”。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职业可持续发展,是职业院校加快发展的平台。
四、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
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的教育类型和作用定位,必然引发对高等职业院校存在与发展的更多理性地思考,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满足基于培训的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更能凸显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要求?答案就是大力发展职业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
从职业生涯发展中可以发现,学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只能使人胜任一次就业工作,而学业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则可以帮助人获取更多的机会,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这种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称为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和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这些能力,既能使毕业生按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又能按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能设计性“创业”,已成为职业人士职业生涯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专业技术含量”。
1. 人才培养中的创业教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为典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使学生在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就业与创业的“零距离”对接。
2. 课程开发中的创业教育
课程是学生为未来从业需要而学习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学校是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所以要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知识够用、凸显能力、突出创业创新培养的系统化课程。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与职业品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等素质教育课程,构建与课程体系中,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技术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3. 教学实施中的创业教育
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是以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所以教学实施时,要摒弃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提高的学科式教育理念,更加注重 “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训练和培养自身的职业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创新的能力等职业能力,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4. 特色活动中的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特色活动,突出主题,大胆创新,寓企业文化、思想教育、素质培养于有形的职业综合素质训练活动之中,做到小型活动经常化、特色活动系列化、常规活动素质化。通过有针对性教育训练活动,激发学生为创业和职业发展而学习的动机,逐步建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习惯,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职业综合素质训练体系。
5. 在校学习中的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想法,不单单来源于灵感,平时对市场、科技、社会生活、技术行业的仔细观察和切身体验,都将是灵感的源泉。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多接触社会、多深入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或企业调研,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独具慧眼,发现“创业商机”;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些必要条件,引导学生从小的项目开始,积累创业经验、带团队经验,为将来岗位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职业教育社.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文集-创业、创新、就业与科学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10.
[2]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3] 姜大源.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4]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技术教育》.2008.9.
[5] 张宝蓉.从萎缩到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崛起.《煤炭高等教育》.2005.7.
作者简介:
李娟,女,1970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大庆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编写、教科研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等工作。
关键词: 5W1H1Q;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国际公认的“创业时代”,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支撑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以知识、人才、信息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创新”、“创业”与“就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面对金融危机,面临就业压力,创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以知识为背景的、积极的、主动的创业素质教育成为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创业,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的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早。享誉欧洲的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迅速崛起成为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欧洲创新型大学联盟让十几所大学共享创业经验;1998年世界著名教育家、美国加州大学的伯顿·克拉克出版的《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国的创业教育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研究,主要来自一些高校自发性的创业教育探索。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教育部专门为该项目成立了国家协调组,在综合分析中国国情的情况下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创业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目前许多教育界同行都在进行创业教育研究,但创业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者较多,创业素质培养研究剛刚兴起,还只局限在整体培养研究。
三、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或者更精确地说,“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基础教育之上为引导部分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仅仅满足工作岗位的就业需要,或者说,要实现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职业培训完全能做到;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还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必须满足职业变动的需要,必须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例如创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一句形象的话来阐述:受教育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自己具备一种能力,不仅能“有饭碗”,而且会有一个“好饭碗”,尤其是在丢掉这个饭碗时还能重新获得一个“新饭碗”。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职业可持续发展,是职业院校加快发展的平台。
四、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
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的教育类型和作用定位,必然引发对高等职业院校存在与发展的更多理性地思考,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满足基于培训的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更能凸显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要求?答案就是大力发展职业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
从职业生涯发展中可以发现,学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只能使人胜任一次就业工作,而学业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则可以帮助人获取更多的机会,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这种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称为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和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这些能力,既能使毕业生按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又能按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能设计性“创业”,已成为职业人士职业生涯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专业技术含量”。
1. 人才培养中的创业教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为典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使学生在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就业与创业的“零距离”对接。
2. 课程开发中的创业教育
课程是学生为未来从业需要而学习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学校是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所以要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知识够用、凸显能力、突出创业创新培养的系统化课程。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与职业品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等素质教育课程,构建与课程体系中,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技术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3. 教学实施中的创业教育
高职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是以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培养为目的的,所以教学实施时,要摒弃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提高的学科式教育理念,更加注重 “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训练和培养自身的职业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创新的能力等职业能力,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4. 特色活动中的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特色活动,突出主题,大胆创新,寓企业文化、思想教育、素质培养于有形的职业综合素质训练活动之中,做到小型活动经常化、特色活动系列化、常规活动素质化。通过有针对性教育训练活动,激发学生为创业和职业发展而学习的动机,逐步建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习惯,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职业综合素质训练体系。
5. 在校学习中的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想法,不单单来源于灵感,平时对市场、科技、社会生活、技术行业的仔细观察和切身体验,都将是灵感的源泉。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多接触社会、多深入企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或企业调研,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独具慧眼,发现“创业商机”;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些必要条件,引导学生从小的项目开始,积累创业经验、带团队经验,为将来岗位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职业教育社.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文集-创业、创新、就业与科学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10.
[2]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3] 姜大源.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4]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技术教育》.2008.9.
[5] 张宝蓉.从萎缩到发展:创业型大学的崛起.《煤炭高等教育》.2005.7.
作者简介:
李娟,女,1970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大庆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编写、教科研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