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途径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接着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健康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被摆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之上,受到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直不受重视,不少的高校大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高分低能”现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近年来十分大热的教学理念,但是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并不受重视,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缺乏理解。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主动性不高,在创业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毕业之后的他们迟迟找不到工作,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开始选择自主创业。在这样一种窘境之下,学生被迫进行自主创业,在主观上缺乏认同感,创业举动十分尴尬。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意愿,但是整个创新创业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意愿的层面上。不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选择退缩,在就业和创业中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畏难情绪十分严重。第二,各个高校对于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近年来,社会大众对于创新创业能力重视日益加深,但是各个高校似乎在領会其精髓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思想引领之下,各个高校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但是行动与思想的不一致现象也是十分明显的。不少的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一些就业网站的建立更是迟迟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之下,学生的思想僵化,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抵触十分明显,根本没有意愿和能力完成创新创业能力的完善和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
  (一)为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支持平台
  要想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一个与时俱进且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平台至关重要。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句泛泛而谈的口号,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平台支持之下,每个大学毕业生能够找寻到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契机,并愿意为创新创业真正付出辛勤努力。首先,每一个高等院校应该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该平台下积极实践,发现问题、暴露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一些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网站、中小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平台中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同时,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园也是创新创业平台的有效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引入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加入和配合,让创业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并让自己的创新创业计划逐渐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纵观现如今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相应教育体系的缺失现象十分明显。针对大部分高校出现的这一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及时调整策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让整个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走上正轨,并真正发挥实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强化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全面拓展,以保证能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一举两得。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创新创业氛围
  要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爽的创新创业氛围至关重要。在良好氛围的刺激之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渐提升,创新创业的效果得到显著增强。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有不少的途径可以选择和借鉴。其中,开设各种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社团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在参与这些社团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热情和精力,将自己的所学所思一一的运用实践过程中去。通过校园文化这种微妙氛围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变得不在陌生,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去。
  (四)与企业强强联合,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如果不想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与各个企业的强强联合必不可少。每一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找寻与自己相符合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企业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也在自己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所在。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渠道邀请一些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着杰出表现的年轻人进行“现身说法”。在同龄人的感召之下,在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看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入到积极热烈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去。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非常重要,每一个高校大学教师都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视为己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之下完成创新创业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章可循。(作者单位为沈阳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强调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专创融合”下的高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探索分析,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在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创新”被提上了新高度,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
期刊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凸显,人口出生率在下降。而高职院校数量却并没有减少,可以预见高职院校即将面临一场新危机,那就是生源的不足,从而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为了防范这一情况的发生,在现今必须采取措施,才能在竞争中脱颖出局。而在这其中会计专业竞尤为激烈。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学习会计人是比较多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也是非常多,从中职到本科院校几乎都有会计专业的开设。根据统计仅201
期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提出多种鼓励性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上调、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优惠税率限额调高、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等,旨在为行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年来,我国经
期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障碍性因素,运用综合措施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和扶持,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农发工作要想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必须要以科学的手段真实地反映农发项目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统计工作作为农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近年来个人对农发统计工作的具体实践,发现基层农发机构在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
期刊
本文分析了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的必要性,影响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的因素,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的内容及保障措施,以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体化物流服务势在必行,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一、理论基础  (一)物流服务供应链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以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为核心,以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供应商
期刊
我国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新时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第33条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启用重大事项,”这是对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作用的定位。要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个人的党建工作责任,理顺组织关系和隶属关系。文章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时代意义出发,提出了国有企业落实党建工作
期刊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在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增强自身经济管理水平,提出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建议。文章在阐述新财务会计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对以往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条探讨,以阐述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相关策略进行探究。  新时期下,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出新调整,以促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环境的发展需求,和企业会计准则相一致。医院的成本核算工
期刊
一、研究界定  高职指高等职业教育,设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学历层次,本文特指高职专科层次的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2015) 》中,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隶属于“财经商贸大类”中的“物流类”, 专业代码为“630907”。  国家标准GB/T 3935.1-1996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
期刊
新时代的变化可谓瞬息万变。面对时代的召唤、国家及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让各高校迅速投入到创新创业研究中。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作为思政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本课题的出发点旨在通过摸索出适合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个人素养提升、外部资源的提供,真正做到为社会输送“具有首创
期刊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途径。但在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过程中,政策“落地难”、居民 “签而不约”普遍存在。为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文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以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为分析工具,解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在不同情景中传递、互动和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优化政策设计的相关建议。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人民对更高水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