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5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阵发性头痛,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可伴有头晕、躁动,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西医治疗多采用镇痛、镇静、激素或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及手术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均不够理想,且不良反应多,患者耐受性差。中医治疗方法众多,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深受患者的欢迎[1]。笔者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应用针刺和中药联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45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肺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1],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率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均持续上升[2]。安罗替尼是国产自研的新型抗肿瘤靶向药,可同时抑制新生的肿瘤血管和肿瘤生长[3],目前为指南推荐的晚期肺癌3线治疗方案之一[4]。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是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5]。笔者采用名老中医洪善贻教授经验方艾红双藤煎防治此症,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眩晕,且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听力损害,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心率加快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1]。研究显示以头晕为主诉症状的病人占头晕门诊的10%[2]。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多伴有失眠、耳聋、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宣清导汤出自叶天士《温病条辨》,由茯苓、猪苓、寒水石、蚕沙、皂荚子组成,具有宣气机、化湿浊之作用,用于湿浊久居,气机受阻所致病症。恩师宋清江依据该方化裁组成宣清导浊定眩汤,用于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尤以十二指肠及胃溃疡多见,该病常并发出血、穿孔、癌变、幽门狭窄等并发症,其中以出血最为常见[1],临床上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者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在对胃溃疡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冷冰盐水洗胃、止血药、抑酸药等治疗,严重者给予输血、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2]。近年来内镜下止血在消化道溃疡伴出血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再出血发生的情况[3];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着良好的疗效。本文将本院采用内镜介入联合止血愈疡散治疗消化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不伴急性中耳炎症状和体征。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儿童多发。分泌性中耳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发生,大部分会在3个月自愈,但30%~40%患者会反复发作,是听力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性和免疫性因素有参与其发生[2]。一般在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时选择手术治疗。临床治疗西药包括表面活性物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等,但其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疗效不确切、易反复,故指南当中并不推荐[3]。中医
脑出血是一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常见而危险的疾病[1]。多数患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虽然挽救了生命,但因局部出血及引发的颅内压升高等病理变化会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患者出现运动功能或语言功能等障碍,严重影响其各项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2]。中医学在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旨在探讨自拟祛风活血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妇女妊娠28周之前流产3次或3次以上,但在临床中连续发生2次流产时应立即引起重视[1]。研究发现在RSA患者中约66%的孕妇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PTS),PST可在小动静脉中易形成微血栓而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胚胎供血不足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引起流产[2]。目前,西医临床对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治疗主要以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为主,对孕妇和胎儿有一定的副作用[3]。中医补肾活血法具有改善胎盘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为普外科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主要指腹部手术后创伤或炎症等因素引起的肠壁水肿、渗出、增生,多发于手术范围大、创伤重、肠管暴露时间长的患者[1]。若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当会引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多不主张再次手术,以选择保守治疗为主,但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2-4]。近年来,中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胃肠运动功能调节、促进肠蠕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笔者采用自拟行气活血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
近年来,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1]。由于NSCLC前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发现时多属晚期,手术难以根治[2]。吉非替尼自2005年进入我国后,已广泛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中,腹泻作为其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为27.0%~58.2%[3]。吉非替尼相关性腹泻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减量或停药,严重者危及生命。临床上多采用口服蒙脱石散、肠道菌群调节剂、洛哌丁胺等治疗,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4]。笔者采用院内制剂补脾止泻散口服治疗吉非替尼相关性腹泻
急性胰腺炎(AP)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我消化所导致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起病急、病情严重、引起的并发症多,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AP病因复杂,临床研究显示高脂血症、酒精中毒、胆源性因素、肠道梗阻等均可引发AP,目前西医治疗AP以胃肠减压、抗炎、禁食、静脉营养支持、抑制胰酶分泌等对症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2]。近年来中医药在AP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因外力致伤、重物挤压、机械因素等引起的手外伤发病率逐年升高[1]。发生手外伤后常引起手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者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经济来源,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且有效的治疗[2]。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在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康复,为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既往多是借助手功能支具牵引来加快康复进程,经实践发现常规干预的效果并不佳[3]。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推广,近年来本院针对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在常规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