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亭: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不抱作业本到办公室,就在班上面批面改完;
  课上不用组织纪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六年级,大家都在忙小升初考试的关键时刻,她和她的学生却经常出现在区市,甚至是省级公开课上;
  ……
  没错,这样的教师确实存在。她就是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以下简称崇仁路小学)的语文教师汪亭——立志做一名“懒”教师的人。
  初涉教坛
  2000年,师范毕业的汪亭,进入崇仁路小学。
  接手的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班,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师范时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汪亭相信,自己一定能把这一帮小不点教好。
  事与愿违,两年中,这个班学业成绩总是差强人意。
  这让汪亭不时停下来,反思、调整。
  2002年,校领导决定让她接手一(4)班,一直到毕业。一学期后,恰逢崇仁路小学建分校,学校决定把汪亭派到分校任教。消息甫出,家长几乎“倾巢而出”,堵住了校长办公室的门,任校领导怎么做工作,家长们就是“油盐不进”:不行,我们就只认汪老师,我们不同意给我们的孩子换老师!
  学校妥协了,教师们疑惑了:
  为何汪亭教这个班才一学期,家长和学生却对她如此“死心塌地”?
  问及此事,汪亭淡然一笑:“这个我也没调查过,我想应该是因为每次家长来,看见自己的孩子都很开心吧。因为我教的是一个‘7对7’的班,也就是早上7点来,晚上7点走。别的7对7的班,6点多到7点这个时间,要么是自习,要么就是做作业,而我的班不一样,我会教孩子办画报、读故事、辩论、表演……每次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教室都是一片欢腾,孩子都不愿意回家!同时我还会把这些精彩的瞬间拍下来,配上文字,以喜报的形式发给家长。”
  慢慢地,家长们发现,孩子们变得“立体”了,更加“有血有肉”了,聪慧的家长,怎会不知,这些,却是比冰冷的分数来得更宝贵?
  “分校事件”之前,时任校长的谈宇贤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
  在他看来,汪亭的个人综合素质很过硬,但她太爱孩子,以至于没有了方法,这与她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
  不过,汪亭很有思想。
  2002年,学校派汪亭代表崇仁路小学参加区语文优质课竞赛,按照惯例,学校有经验的教师会聚集在一起,和汪亭一起完成比赛课的备课,然后由汪亭按照这个设计展示。
  在那个拼“演技”的时代,汪亭对此举并不赞同,她不喜欢这样的“表演”方式,她认为,课堂关键需要“走心”,流于“表演”的课堂,终究只是表面的热闹。
  竞赛课后,汪亭愈发坚定了打造原生态课堂的决心。
  这一年,也恰逢课改,汪亭从一年级开始带班,这使得她的很多想法和理念都可以在这一群白纸般的孩子身上一以贯之地实施。同时,她还加入了硚口区“董耀红名师工作室”。参与学校“十五”课题子课题之“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在区教研员李红路的指导下,用文献资料法,做了20多万字的笔记。当时的汪亭,想法很简单:不知道如何下手,就要大量吸纳别人的经验,多看、多听、多写、多思考。
  这些,虽貌似波澜不惊,却隐含厚积薄发——
  在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大背景下,汪亭研制了《习惯养成教育细节手册》,该手册详细拟订了“学习”“礼仪”“生活”“安全”“运动” “卫生”六个方面的习惯训练项目,计90条,收效甚佳;
  开发了“表现性活动”课程,如新闻播报、张嘴就来、自主班会等,培养学生“抓住要点简洁表达”“编辑语言理趣表达”“展示才艺个性表达”,最后形成融见闻、才艺、语言、气质于一体的“表现力”;
  请不同岗位的家长到学校讲课,让学生了解、体验多彩人生;
  ……
  初涉教坛的汪亭,无疑是幸运的:进入了省示范学校,遇见了开明的家长和慧眼识珠的领导,能亲领专家的言传身教……在第一届六(4)班,汪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不过,有道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上天安排”,这点用在汪亭身上再合适不过。
  欲“懒”先勤
  弯腰俯身,这是汪亭带第一届六(4)班时的鲜明形象。
  “第一届我真是带得太辛苦了,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第二届我一定要解放自己,否则,我会被累死的。”在谈到“偷懒”的初衷时,汪亭调皮地说。
  如何“偷懒”?这是个问题。
  2008年,汪亭再次从一年级带班,巧的是,这也是一(4)班。开学不多久,孩子都还不认识几个,区里上示范课,汪亭“出征”。
  一到上课现场,汪亭傻眼了,孩子“炸锅”了:上课学校的阶梯教室,孩子们因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带队的领导不知如何是好,示意汪亭赶紧让孩子们先坐下来。
  班级轮流值日小班长的作用此时显现出来了,随着“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眼看”十字课前准备口令响起,小麻雀们“嘎”地刹住了车。
  事后,汪亭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新学期的新学生能如此神速地安静下来?是这个口号的神奇效果么?
  习惯的力量!
  《新生入学手册》是崇仁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特色课程,持续整整一学期,主要是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包括坐、立、走、吃、睡、做;听、说、读、写、看、备。
  汪亭结合自己的研究,将这“十二字”浓缩到了一年级入学教育四节习惯导行课中,但能为课堂带来多大变化,带第一届六(4)班时,她还没意识到。
  直到这次示范课。
  通过系统的习惯培养,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管理班级,自己不就可以“偷懒”了么?
  找到“偷懒”的“点”,算是开了个好头,但还有一句话叫“魔鬼在细节中”,怎么在制度上保障顶层设计不被架空,同样重要。
  刚开始,这些古灵精怪的“小魔头”总是忘记规矩,汪亭就要不厌其烦地强调,以至于“做梦都在教孩子们学规矩”。   评价很大程度上能缓解这个问题。
  汪亭运用“代币制”把行为习惯的“十二字”分类用“习惯票”表示,作为对学生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奖励劵,“习惯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兑换成相应的奖状、喜报、荣誉证,继而可被评为月度“好习惯进步星”、“好习惯标兵”。
  即使是很简单的课前十字口令,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曾经,汪亭也喊过“123,坐端正”。但在实施过程中,她发现这个口令过于简单,口令一响,孩子们知道要坐端正了,但是怎样才算坐端正,并不知道,于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眼看”课前十字口令诞生。
  更细节的行为训练还体现在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中:
  上课回答问题时,举右手,轻举轻放,举左手,示意上厕所。手不要举得太高,也不要伸老长,喊“我,我,我”;当没有被老师点名发言时,不要气馁,不要说“唉——”;
  回答问题前,想好再说;回答时,发言自信、站姿大方、声音清晰响亮,说话有条理,接着上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先要说“我来补充他的发言,我来帮助他”;
  当老师点同学发言时,举起的手应该放下,学会用耳朵认真倾听,不要随便插话打断别人发言;
  ……
  透过这些碎片式的行为训练,大致可以勾勒出汪亭的习惯培养价值导向:尊重、自信、讲效率……
  浩如烟海的习惯要求,繁似丛林的管理与训练,在汪亭脱口而出的叙述中舒展开来。恰如汪亭所言,欲“懒”先勤,而这个“勤”的过程,犹如蝴蝶蜕变,痛苦和希冀交织。
  教师“隐身”了
  第二届六(4)班,汪亭开始做“减法”——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及读书活动,把晨会、班会、节日庆典、社团活动等,整合为培养学生表现力的语文活动课程,并与语文教学相沟通。
  因此,汪亭的语文观是以学生表现力培养为中心的大语文观。表现力的形成,得法于语文教学,得力于语文活动,增益于课堂,推动了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学的改革。
  汪亭的语文教育,以习惯养成为底色,在合作组中绘就。
  2012年3月,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正式开题,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要改变以往沉闷乏味的课堂,首先得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崇仁路小学作为课题实验学校,在校长张彦平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一套“伙伴课堂”的学习新模式。
  2012年9月,学校正式启动“伙伴课堂”实验,汪亭的五(4)班,成为“伙伴课堂”研究的实验班。
  汪亭起初有些抵触:第一,伙伴课堂要求组建合作组,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人多地方小,摆桌子麻烦;第二,一变座次,原来的行政小组成为合作组,各方面的机制都要变,考评复杂;第三,孩子讲话更方便。
  矛盾在于:学校关注的是伙伴之间的交流,而汪亭关注的是习惯的训练。不过,二者殊途同归——致力于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想通了这一点,汪亭释然了,“妙招”频现:
  建组方面,教师任命组长,组长自己挑选伙伴。
  首先由汪亭选11个学习成绩,尤其是品行比较过硬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他们各自邀请1个好朋友加入小组,然后组长在班上挑选组员,兼顾性别和伙伴关系。小组组建后,自己设计组名、组牌、合作宣言,确定小组分工,然后开展“走进我的小组”宣讲活动。宣讲前一周为准备时间:写宣讲稿、讨论宣讲顺序、排练……小组5个人,人人都要发言。
  整个过程,汪亭几乎处于“隐身”状态,但孩子们的表现紧凑有序,张弛有度,这得益于她一贯的习惯培养,和四年的口语训练:低年级主要训练学生流利朗读和大声说话,到了中年级就采用新闻播报的方式训练他们怎么把话说得简洁,说得有层次。现在到了高年级,就训练孩子写小组日志,并定期开展“日志分享”活动。
  语文教学历经了多次改革,但依然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这是因为,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与语文学科的本体性之间,似乎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汪亭,却轻松跨越了这条鸿沟。
  小组学习之初,汪亭的课堂,第一课时只能学习基本的生字词并梳理出核心问题,第二课时探讨核心问题。学生虽然动起来了,但一个课时学到的东西太少。
  学习小组建立一学期后,她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由学生在小组内或者组与组之间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必讲那么多,一篇课文,可以用比较少的时间学完。第二课时可以用来完成一些阅读和练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想到就要做到——
  开学初,汪亭就把全册课文作一个自学展示任务的分配,每两个小组分配一节课,共同准备这节课基础内容的交流。基础内容包括易错音、易错字、难理解的词、课文文脉的梳理。小组按照六步预习要求做准备,再请一个学生“串场”主持基础内容的预习展示。因为课堂展示会纳入小组评价,并产生下一课的“学习领袖”,有了这样的驱动,小组就会分工合作,全力以赴准备这一课的预习展示。
  《小桃树》一课,即是一场成功的演练。
  首先,4个学习活动。活动一,交流预习,准备预习汇报。活动二,汇报生字词的学习,用“整体阅读抓要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此为第一轮汇报。活动三,运用“局部品读析词句”的方法探究核心问题,深化理解“顽强”。活动四,读中学写,揣摩表达方式。看看课文在文章线索、修辞手法、构段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
  其次,3部分学习内容。第一,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在活动一和活动二中完成;第二,探究核心问题,感受小桃树的“可怜”和“顽强”,这在活动三中完成;第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在活动四中完成。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每堂课,除了开头提出要学习的内容,课尾点评,这要花去近5分钟时间,其他35分钟,汪亭都处于“隐身”状态;
  课文主题图的PPT都由学生承担,汪亭很少做课件;
  即使上公开课,也不需要准备,因为孩子们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在很多教师课时不足的情况下,每周却可以空出一节课去图书室自由阅读;
  ……
  要原生态的课堂、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汪亭实现了。
  立于汪亭的班,视野所及,现在是学生,曾经是教师。汪亭语文教育观的形成,起于一个“懒”字,却触碰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难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稳健、灵活、智慧与定力,她已然具备。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其他文献
新的营销和传播环境下创作有效广告之思维,表现在当今广告创作者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是他们进行广告创作的脑力运行轨迹和应有观念。该思维来源于当前营销和传播环境制约下对有
铁是畜禽重要的微量元素,铁的重要性在于缺乏会导致人的贫血,故利用铁预防或治疗人的贫血病,促进健康.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表明,铁第一是作为载体及生物酶的组分而参与畜禽代谢,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年来普遍关注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是在公司治理这个层面上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机制。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出发,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
论文研究了我国公允价值推广的制度背景环境及其受到投资者认知局限的困扰。认为公允机制作为会计准则的变革引入市场,必然受到现有市场机制的约束,当这种约束面临投资者决策的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探讨了与校外合作单位建立实训基地的益处,并
创业环境是决定创业倾向、影响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采用四维度框架构建科技园区创业生态环境模型。该
戴奈尔·F·斯巴尔珀(Daniel.F·Spulber)在《管制与市场扣一书中将“管制”定义为“行政机构为直接或通过改变消费者和厂商供求决策而直接干预市场分配机制而颁布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生产和分配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和重构。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动态的分析工具。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
鸡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为喘气、咳嗽,剖检可见肺、气囊、胸腔腹腔浆膜面上形成曲霉性结节和菌斑.本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达50%~8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颅腔内。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几种常见的脑疾病的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同仁参考。1脑膜脑炎指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主要是受传染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