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成语的现代传承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易经》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了不起的人生哲学经典,可谓是古代社会百科全书类的著作,对今人研究古代社会有极其积极的意义。其智慧并非仅限于古代,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亦是巨大的。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更是被很多人当成迷茫时候的指南针,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易经》更多的还是被笼罩在神秘中,其实,遥不可及的古代经典经过代代相承的流传早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易经》中流传至今的成语及现代生活中潜藏在人们意识形态里的易学思想做浅显的剖析,并以此来拉近现代与古代的距离,促进易学思想的现代应用,加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传播。
  【关键词】:易经;成语;传承
  《易经》据考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被用来占卜,而古之民,国之事不论大小皆占,以汇成《易经》一书,被称为“众经之首”。《易经》包含有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易》是《易经》及《易传》的统称,《易传》则是对《易经》经文及其写作思想的的注解。《易经》以“阴”、“阳”为基本单位,以阴阳相交汇成世间万事万物,并将其以抽象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一套博大又精微的宇宙体系,體现了人类抽象思维的最初发展,通过几千年的传承,古老的《易经》在现代依然散发出勃勃生机。
  《易经》全文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时”,时机不同则“象”易,象易则理变,讲究“君子”要随时而动,因时而静,方能趋吉避凶。这一因时而变的思想也许是易经能应用于现代的一个重要因素。《易经》之博大精深,大至宇宙万物,小至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例如“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文言传》对《易经》乾卦九二的解释:“见(见,同现)龙在田,天下文明”,此一“文明”与现代所说文明解释有所不同,但却渊源于此。《彖传》在解释贲卦卦辞时更有“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一“文明”、“人文”着重体现的是古代社会上尊下卑,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教育人们要“文质彬彬”。古语传承至今,一部分意义尚未变更,也有一部分用法已因时而异,成语亦是如此,本文暂且将《易经》中流传至今之成语以意义变更与否分为两部分进行论述,先就保留原意之成语进行说明。
  《易经》中保留原意的成语
  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一卦为乾卦成卦之主,象征君主高高在上,志气满满,意气风发,是大吉。后世称皇帝为“九五之尊”渊源当在此。而这一卦以龙取象,使得所要表达的意义更加饱满。现今社会上父母对孩子的普遍期待便是成龙成凤,以到达“九五之尊”的高度,成人上人。这一吉祥寓意亦当源于此。“不速之客”出自需卦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不速之客即未邀请而来之人,与古意同,不多做解释。今人互相恭维多说“谦谦君子”,旨在夸赞对方谦逊、有涵养。谦卦下山上地、下艮下坤,以山之高居地之下,谦的品质可见一斑。“谦谦君子”虽保持原意,但“君子”在古代指的是诸侯、卿大夫等贵族,阶级观念浓厚。今则强调人物之内心修养。《易经》六十四卦皆有吉凶,唯谦卦各爻非吉则利,这尤其说明古人对谦这一修养的重视。这一理念反映在中华文化中则是国人内敛、独善其身的优秀品德。另有“突如其来”出自离卦九四之“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经》强调阴阳交合、阴阳平衡,而这一爻说的是人阳刚过盛而不知收敛,以致咎由自取,玩火自焚,对今人也有劝诫意义。“羝羊触藩”说的也是阳气旺盛,羝羊以角触藩,象征小人得势,恃强凌弱,可见阴阳平衡在《易经》中的重要性。“履霜坚冰”出自坤卦初九,说的是阴道渐盛,履霜便知道会有坚冰。今意同但侧重点不在阴阳消长,而在事物露出苗头,重在防微杜渐。
  《易经》中意义有所改变的成语
  其意义不与古意同的成语,由于历史变更,其意随之而变,更能反映出历史变迁的痕迹,对今人研究古代社会有重要意义。
  乾卦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成语“朝乾夕惕”、“夕惕若厉”皆出于此。今人解释这两个成语皆是就其小心行事,谨慎而为言之。即乾,自强不息;剔,小心谨慎;若,如;厉,危。解释《易经》诸家大多将惕作谨慎、小心解,另有作休息解,本文比较认同第二种解释。因对于《易经》,顺从自然规律才会吉,人道同天道,需按规律行事。“朝乾夕惕”解作白天自强不息,夜晚顺应自然而息更符合《易经》的思想。“夕惕若厉”则是将夕当朝夕讲。乾卦用九云:“见群龙无首,吉。”指乾健到极致必招损,所以需要在此阶段作出调整,使“群龙无首”,即不去故意为首,懂得拿捏分寸才能吉。这种满招损,谦得益,盈则亏的思想在《易经》中处处可见。今“群龙无首”指没有统一领导而导致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可见其意义由吉变不吉了,便是适应时代转化应运而生之故。小畜卦卦辞言“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密云不雨”指天空云密而欠东风所以不雨,需要等待时机。现指事物经过酝酿,马上就要发作了。如前所述,《易经》讲究对时的把握,小畜卦乾下而巽上,不得亨通,但只要不卑不亢,时机终会来临。小畜卦九三取象夫妇:“舆说辐,夫妻反目。”车脱掉车辐自然受阻无法继续前行,《易经》惯以阳为正,阴为负,停滞不前亦是阴阻阳,夫妇象征阴阳,所以取象夫妇。古代讲男尊女卑因此夫妇只能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即将饭菜举到眉毛的高度奉给丈夫,以表尊敬。而如今“夫妻反目”,即丈夫仰视妻子,以表阴抑阳。古代社会看重家庭的和谐,反之则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说“夫妻反目”是非常不好的。现“反目成仇”泛指所有人,主讲人与人之间翻脸成仇,而不专指夫妇之间。从此亦可看出《易经》虽重视阴阳平衡,但抑阴助阳思想也普遍存在,阴阳分指男女时则是男尊女卑,这也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反映。泰卦初九言“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茅即白茅,一种草;茹为连茹,形容草根部互相牵连。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处于泰卦,拔一根草则其他根根相连,互相提拔。《易经》以自然规律讲人事规律,以茅草比君子,比喻君子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影响他人,一同提高。今作互相推荐,其义变化不大。这也与《孟子》“独乐乐,…不若与众。”的情境相吻合,反映出《易经》与儒家思想的交汇更是源远流长。“虎视眈眈”出自颐卦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颐是养的意思,这句爻辞是说六四居尊求下养,故虎视眈眈,即盯着一个目标不放松,讲其专注而非今虎视眈眈之伺机夺取他物。这一爻上求下养,其谦卑之义尽显所以无咎。“匕鬯不惊”出自震卦卦辞“震来虩虩,笑颜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即长男,匕鬯为祭祀用食器,可见当时宗法制度对长男的重视,只有长男可以主持祭祀,而在祭祀中,震来虩虩却能笑颜哑哑,震惊百里却能做到不丧匕鬯,充分表现出一家之主的威严和风范,与古代宗法制度是相符合的。这一卦辞主要讲作为祭祀之主的人要有足够的自身修养,良好的心态,才能担当如此大任,告诫君子平日要修身養德,关键时候才能匕鬯不惊。匕鬯不惊后用来表示行军时对百姓秋毫不犯。涣卦六四爻有“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涣同今涣散,涣卦卦体下水上风,水遇风则涣,故这一卦讲治涣,而六四爻使“涣有丘”,即聚到一起,其深谋远虑非常人所及,故言“匪夷所思”。而今匪夷所思近胡思乱想、不可思议,虽同是不可想象其义却差之千里。   由《易经》经文演化而来的成语
  另有成语虽不是直接出现在《易经》经文中,但亦由《易经》演化而来,在此亦解释一二。《易经》中卦与卦之间并非互相独立,而是有一定的关系和继承的,如泰卦后为否卦,反映了《易经》中物极必反、福祸相依的思想。今人多说“否极泰来”,意指逆境终会过去,要保持积极乐观。按照《易经》作者的思维,“泰极生否”则更符合其盈则亏的道理,当然《易经》也重视塞久必通的道理,体现的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思想。现在常说的“否极泰来”重点在“泰”,即强调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易经》中否卦在泰卦之后的顺序说的则是物极必反,日中则昃的道理。并且按照《易经》的顺序,否卦紧接泰卦之后,而否卦要再次回到泰卦则有很远的距离。这也说明了由泰转否容易,由否而泰则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强调阴阳相生,否定极端思维。“不成功便成仁”之说也源于《易经》。大过卦卦体巽在下而泽在上,是社会发生危机的时候,君子本应隐于世,此卦却强调君子有攸往,即有所動,动的结果在上六爻有分析“过涉灭顶,凶,无咎。”“过涉”则会有灭顶之灾,君子当修德以顺之方能“无咎”,即“不成功则成仁”。这便是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治国理念。虽说将《易经》简单地归为一本占卜之书有失偏颇,但《易经》能占却是既定的事实,而占则是通过数来实现的,统观全书,《易经》中最普遍的数便是九、六,即“七上八下”。而卦之为卦首先是观象画卦,所以自然之象,社会万象乃易之源头,之后便以数成占,再取象说理。自然界最普遍和确定无疑的规律便是日出。从阴阳的角度看日出到日落便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逐渐变化的过程,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用数表示则是七、九、八、六,而少阳到老阳,少阴到老阴是渐变,老阳到少阴,老阴到少阳则是质变,由于《易经》重因时而易故取九、六代表阳和阴,“七上八下”即少阳发展成老阳,少阴发展为老阴,便有了变异的意思了。
  总结
  总之,《易经》取象说理,以六十四卦构成的宇宙体系博大精微,一卦一象,卦象又因时而易,循环往复,于今亦有裨益。其流传下来的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普遍应用,易学思想同样随处可见,对《易经》中成语的研究可以为我们在生活中应用易学思想,促进自身修养打开一个学习的方向,使我们得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一窥古代易学的容貌。
  参考文献:
  [1]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2006.
  作者简介:史會丽(1989-),女,汉族,籍贯陕西渭南,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3级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学。
其他文献
【摘要】:“慧眼如炬笔如刀”的同时,人们往往集中关注鲁迅深厚的文字底蕴与文化内涵,而其背后,更多的是先生“黑夜里起飞的人格意志”。就好像古时的猛禽“枭”,在黑暗中奋起飞翔怒号,它是智慧的哲思,更代表在“越文化”的点滴熏染下,先生身上那“敢为天下先”的儒家士子的品格。  【关键词】:鲁迅;越文化;人格意志;大爱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这里也是他初步成长和观察世界的最早的窗口,孕育了他思想和文学的胚胎
期刊
【摘要】:郭璞的游仙诗,立足于游仙的主题,以歌咏隐逸、畅游仙境为内容,塑造了一系列诗歌意象。本文旨在以诗中的人物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些意象的人物形象特征,探讨郭璞游仙诗中的人物形象与游仙主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郭璞;《文选》;游仙诗;人物形象  郭璞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在文字学、训诂学、文学及道学术数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游仙诗为其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郭璞所作《游仙诗》,《文选》
期刊
【摘要】:阅读鲁迅的杂文,时而觉得晦涩难懂,时而又如醍醐灌顶,被其中精辟的段落或文字感染,从而产生共鸣。通过阅读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中的部分文章,再联系曾经学过或读过的鲁迅的小说,能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时刻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的人,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盲目草率地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充满怀疑与否定地看待世界和自我。  【关键词】:鲁迅;“非此即彼”;质疑   一、对经典和权威的质疑  “
期刊
【摘要】:五四早期文学是早期启蒙思想和中国传统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有机融合,其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对旧传统、旧道德的分裂。早期由于政治环境以及创作主体的限制,这种现代性的特征是不成熟的。本文从五四早期小说现代性特点入手,分析其在小说思想和内容的表现,对于探索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源头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五四早期小说;现代性;真情實感;女性  一、五四早期小說的现代性  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之
期刊
【摘要】: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通过描写金雯青,傅彩云及周遭各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科场士子,封建官僚的众生态揭露十分深刻,讽刺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除却讽刺和批判之外,其中的女性形象傅彩云也刻画得十分成功,在她身上显示出强烈的对于女性解放和地位争取的抗争,然而这种抗争又是盲目的的,不成熟的。这个人物也正因此具有复杂的魅力。  【关键词】:孽海花;傅彩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文章从来就是和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文人的始祖孔子,一生著述就致力于把礼义教化渗透到黎民百姓的心中。白居易的“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吟”将文人的良知与使命体现的淋漓尽致。所有文学作品都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情况,为民生着想,从而使得为政者能够通过作品真实地感受时下的社会情况。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清道夫,是国家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应具有社会责任
期刊
【摘要】:“趣”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泛指人们的审美理想及审美情趣,包括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趣尚、趣味以及对艺术美的认识、理解。“趣”字在历代书论中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唐代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促使书论大家频出,出现了许多经典书论,“趣”字也多有出现。  【关键词】:“趣”;书论;意味  一、唐朝前代书论“趣”字分析  通过研读历代书论,不难发下“趣”字在唐代以前的书论中有两个方向,一
期刊
Vanity Fair is a masterpiece produced by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in the Victorian age, and is also the one of greatest stamina and vitality among all his other works. It is aimed at satirizing the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索福克勒斯的经典剧作《俄狄浦斯王》,通过展示文本本身所呈现出的非理性景观,以及在这种非理性景观中俄狄浦斯所进行的自由选择,最后揭示《俄狄浦斯王》中存在的幻灭。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存在主义;非理性;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作为一种对处于深重危机中的西方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的存在困境的曲折反映,它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
期刊
【摘要】:典雅蕴藉之美,一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不懈追求和最高标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便单列出“典雅”、“含蓄”一节,讲求“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以情开端,以情收束,并以情贯串,布局精巧,语言蕴含诗味,虽不是诗,但若论“典雅”,却丝毫不逊于诗歌。本文主要从女儿群像、场景刻画、诗词世界、茶道艺术四个方面浅析其典雅之美。  【关键词】:红楼梦;典雅美;女儿群;场景;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