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而,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渗透就成为当今教育发张的必然趋势之一。
  
  一、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1、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多元化目标之一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和发展性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挖掘、发展历史教育的功能,教育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已成为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这一必然的具体体现。
  
  3、中学历史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博大精深,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大,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历史教材中那丰富的伦理价值内容,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对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如何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呢?
  
  1、历史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个性、健康心理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还包括更高一层意义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的价值更大,它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为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
  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受过专业的熏陶,练就了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有自己丰富的个性、鲜明的风格。但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历史教师普遍不被重视,既要容忍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又要承受社会激烈的竞争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教师的心理,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影响的深刻性、长远性和多面性,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当今历史性的转变时期,历史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要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要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要能自觉防治和克服不良嗜好。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杜绝产生心理不健康因素的根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正确学习动机、愉悦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学科心理教育的必要前提。
  对历史老师来说,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有限时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引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尊严、权利、兴趣、求知愿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着手。
  
  三、积极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不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眼光,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从中学历史课程理念中挖掘m理健康教育资源
  许多传媒都已报导过,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在上升,自杀甚至成为青少年的第一大死因。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教育青少年理解生命的尊严和意义,认识生命的宝贵,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努力发挥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历史学科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如: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雷锋的名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等等。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的内涵。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历史上伟人的高大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我、热爱生活。如斯大林、拿破仑、邓小平等伟人的个子虽不高,但都很成功;爱因斯坦相貌虽丑陋,可全世界的人都仰慕他:通过这些事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独特及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和培养“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此外,还可利用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毒品是全球性的公害,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帮助学生增强禁毒意识和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目的。
  
  2、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通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它比较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知识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综合化的倾向。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融合与联系,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精神。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籼型杂交水稻的出现;从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到莱特兄弟飞机的问世: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这些教材一旦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应用,必 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利用教材内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历史教材中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极其丰富,从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人与儒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上述内容之时,配以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富有感染力的佳作,从中领略其优美、高雅之处,并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等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观念。
  
  3、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在现实社会是他们学习的方向,挑选那些对于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心理教育,更能为学生所认同。“越是现代的历史越应给以关注,而对遥远的古代的选择应以对当代理解是否产生影响与有利为准绳。”基于此,教师需对历史课程进行取舍,在保留必要的历史线索的基础上,突出历史知识的现实性与借鉴性,使所选取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这样,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整体素质去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也只有这样,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立足于与社会接触。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除在生活实践中锻炼之外,也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培养。历史教材内容中的名人凭借顽强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事例或史实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好素材。如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终成《史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一生中三起三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大发明家爱迪生靠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排除各种压力,经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泡:通过大量的史实,使学生深刻领悟孟子所说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教育讲究的是主体参与性原则,不再是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讲授,而更多的是要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知。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而历史课外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动手去做、去实验。让他们在“做”和“动”的过程中学习、体验和感悟。因此,开展课外活动既体现心理教育的原则,又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课外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较佳;活动的内容有许多,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对乡土历史进行调查和研究,又可以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进行有关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宣传。也可以是制作历史小报、历史小制作……活动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学生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等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选取活动的内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后,再撰写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参观后的感想、制作模型过程的心得体会和活动总结。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同时,又发展了对信息的反思和辨认的能力。这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课外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协同合作、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好机会,又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营造一切有利条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考试题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中考试卷中开放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和有力左证。可以说开放题作为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本文试图对政治课中开放题的教学功能作一些简单的探索。    一、促使教师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着眼于学会选择、学
期刊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体运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个性 渗透    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全新的教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长久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转变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的做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发现和保护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闪光点,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去创造。  本人根据近几
期刊
类比是指将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的类似现象作比较分析。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很多重大发现、发明t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伟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动了假说的产生。尽管类比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因此,作为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科学方法”,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新、旧知识类比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
期刊
摘要 探究式教学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构建关联问题观;注重问题的开放性,构建多元问题观;注重问题的实现性,构建生活问题现;注重问题的生成性,构建问题的过程观。  关键词 探究 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把一切都交给学生。既然要把一切都交给学生,那么教师到哪里去?既然是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那么课堂上是不是就不要问题?如果我们带着一种偏激的目光去认识探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就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
期刊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在专业课中逐步要减少理论、加强技能训练,它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实训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实训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实训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因此,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实训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课程改革
期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青少年,由于阅历浅、识别能力弱,又善于好奇模仿,要让青少年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劳动者、接班人,不仅要让他们有健壮的体魄、高层次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课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着眼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爱入手启发教育    思想品德教
期刊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要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