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欧洲的“火药桶”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zmh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土耳其”是最受欢迎的地理称呼;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它的来日显然已屈指可数。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黑山等国家相继崛起,列强则瓜分剩下的部分。1878年到1908年之间,欧洲外交会议屡次削减奥斯曼帝国的疆土,并将剩下的版图交给强权国家看管。西方的旅人、记者和宣传人士纷纷涌到这个区域,使“巴尔干”这个词大为流行,获得新的、更加广泛的使用。到了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统治)时,巴尔干已成了通用的词汇。——[英]马克·马佐尔 《巴尔干》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当代土耳其的历史一般认为起源于11世纪出现的突厥塞尔柱国家,或13世纪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人踏平小亚细亚后,开始觊觎欧洲。14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向西挺进,横扫巴尔干各地。在其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迎来黄金时代,帝国的疆界迅速膨胀——以巴尔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很快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泱泱大国。
  从17世纪中后期起,博斯普鲁斯海岸的这个帝国竟然变成了一个“病夫”,成为欧洲列强追逐的猎物。中欧的奥匈帝国试图借助日渐崛起的俄、法、英,尝试达成遏制和分割奥斯曼帝国的某种协议。
  1878年3月俄土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唯恐俄国一家坐大,根据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建议,于6月13日在柏林召开了有俄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并于7月13日签订了《柏林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保加利亚被分割为3个部分:其一是保加利亚公国,包括保加利北部和索非亚地区,为土耳其的附庸国;二是东鲁米利亚自治区,即保加利亚南部;三是马其顿,交还土耳其。塞尔维亚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领土,则被置于奥匈的统治之下。
  与此同时,希腊的疆界日益扩大,克里特岛获得了欧洲列强保护下的自治地位;英国先是占领了塞浦路斯,后又占领了埃及;俄国独吞了奥斯曼帝国的高加索地区;法国控制了突尼斯。就这样,奥斯曼帝国的疆土不断缩小。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反抗斗争达到顶峰,其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年土耳其人组织。该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年轻的军官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正在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封建阶层的利益。1889年,伊斯坦布尔的海军学校率先成立了青年土耳其人的秘密组织“团结与进步”。1894年,“奥斯曼统一与进步协会”问世,土耳其人民亲切地把它称为“青年土耳其党”。该党主张推翻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专制统治。
  1902年在巴黎召开的青年土耳其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试图克服各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分歧,而1907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则明确提出消灭苏丹制度、建立议会制国家。
  1908年7月4日,青年土耳其党人、马其顿雷森市卫戍司令阿赫梅德·尼亚齐中尉率部起义,他站在雷森的广场上,向台下的人们高喊:“同胞们,可恶的苏丹已经把我们逼到了绝路上,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我们一定要推翻苏丹的专制统治,把属于我们的所有权力都从帝国手里夺过来!”7月23日,尼亚齐率领起义军向萨洛尼卡进发,苏丹政府出动警察进行清剿。在萨洛尼卡地区组织的支持下,起义军占领了整个马其顿及斯科普里、比托拉和萨洛尼卡等重要城市。苏丹哈米德二世走投无路,被迫在7月24日凌晨发出诏令,宣布立即恢复1876年的宪法,并在最短时间内举行全国大选。
  但是,苏丹哈米德二世及其宰相萨伊德内阁依然控制着权力部门,而青年土耳其党并未直接掌权。在双方的生死较量中,1909年4月27日,议会举行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废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决议,并将这个奥斯曼帝国苏丹押解到遠离首都的萨洛尼卡囚禁起来。新苏丹雷希德号称穆罕默德五世,他软弱无能,是个傀儡,完全听命于青年土耳其党。这样,青年土耳其党实际掌握了政权,把一个封建专制的君主国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欧洲列强剑拔弩张
  19世纪末,当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的时候,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奋力争夺地盘。英法两国与德国之间的摩擦与日俱增。
  1873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玩弄政治和外交手腕,拼凑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其后的德法战争和俄土战争,使俄德、俄奥关系迅速恶化,因此,1878年“三皇同盟”条约到期时未能续订,代替它的是次年10月7日秘密签订的《德奥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受到俄国的攻击,另一方将以“本国的全部武装力量”予以援助。这显然是为了制衡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接着,意大利由于在与法国争夺突尼斯时遭遇失败,经俾斯麦拉拢,投靠了德奥一方,从而形成“三国同盟”。
  为了对抗“三国同盟”,俄法两国的军事首脑于1892年签订了秘密的军事协定。协定规定,如果奥匈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与俄国并肩作战。
  进入20世纪后,俄德两国争夺的目标转向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双方都想在这一地区充当霸主。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如果这一计划实施,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这不仅激化了德俄矛盾,而且还威胁到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
  1908年,土耳其发生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奥匈帝国认为这是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良机,俄国也认为它交上了分割腐朽的土耳其的欧洲领土、染指黑海海峡的好运。1909年2月,亲德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的影响下,与奥匈签订协定,并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个行省名义上的主权。德国还进一步表示,如果沙俄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它“将不仅要同奥匈作战,而且还要同俄国作战”。
  1912年4月,不甘落后的意大利为了夺取土耳其在北非的属地的黎波里,突然发动了对土战争,炮轰了达达尼尔海口。土耳其封闭了海峡,禁止所有国家的船只通过。俄国趁火打劫,表示愿意“支持”土耳其,要求土耳其单方面向其开放达达尼尔海峡,但遭到英法的反对。在这种情势下,土耳其只好在外交上对意大利做出让步,把的黎波里等地割让给了意大利。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土耳其在军事上的软弱,从而增强了巴尔干各国与之血拼的信心。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谈到欧洲局势说: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巴尔干各国跃跃欲试
  19世纪,巴尔干半岛上出现了许多民族国家。早在民族解放、兴起和壮大的过程中,那些站在反抗奥斯曼帝国斗争前列的新兴资产阶级,就纷纷把矛头指向尚未获得独立的国家和地区,试图把同宗、同族、同文和同风俗习惯的“兄弟”民族统一到自己的疆界之内,即恢复本民族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国范围,以求称霸一方。具体表现是:
  大希腊主义。希腊认为自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是东正教的发祥地,自然就是拜占庭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大希腊”包括整个地中海、小亚细亚、伊庇鲁斯、马其顿、爱琴海各岛、塞尔维亚、色雷斯、保加利亚、达契亚,甚至叙利亚等地。这几乎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所有欧亚领地。
  大保加利亚主义。这一思想的鼓吹者认为,中世纪保加利亚曾建立辉煌业绩,创造和传播了斯拉夫文字,建立了东起黑海、西至亚得里亚海的强大国家。1878年3月《圣斯特凡诺条约》规定的保加利亚版图为17万平方公里,除现今保加利亚外,还包括马其顿、塞尔维亚的东南部、北色雷斯和南多布罗查。
  大塞尔维亚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强调,塞尔维亚是整个南部斯拉夫人的领导中心,所有受到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奴役的南部斯拉夫人和地区应该团结在塞尔维亚的周围,组成南部斯拉夫国家。新兴的塞尔维亚资产阶级力图将黑山、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地并入本国版图。
  大克罗地亚主义。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统一南部斯拉夫人的“伊利里亚”运动和大克罗地亚,其地域除克罗地亚本土外,还包括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地。他们甚至提出,在从多瑙河到亚得里亚海、从马其顿到德国这个区域里,“只有一个种族,只有一个祖国,只有一种生活,这就是克罗地亚”。
  大黑山计划。黑山是巴尔干面积最小和人口最少的袖珍国家,但它也有一个宏伟的计划。根据1878年《圣斯特凡诺条约》,黑山成为独立国家,它的领土从4400平方公里扩大到15300平方公里。同年的《柏林条约》将黑山领土缩小了近一半,仅为8600平方公里。大黑山计划打算将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的一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大阿尔巴尼亚方案。“大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者指出,大量阿尔巴尼亚人生活在邻国,应享有独立生存的权利,有朝一日应该同“母国”的同胞合并,成立一个包括所有阿尔巴尼亚人在内的“共同国家”,即“自然阿尔巴尼亚”。大阿尔巴尼亚方案预计除本土外,还包括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马其顿的西部、希腊的北部、伊庇鲁斯和黑山的一部分。
  大罗马尼亚主义。罗马尼亚资产阶级也不甘落后,同样渴望称雄巴尔干地区。他们说,在马其顿等地有大量的瓦拉几亚人,因而在奥斯曼帝国解体时有权参加瓜分它的“遗产”,获得更多的领土和居民。大罗马尼亚一旦建立,它将包括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一些地区。
  大土耳其主义。又称“泛突厥主义”,它是20世纪初由青年土耳其人提出来的。他们一方面想在制度上摧毀这个病入膏肓的奥斯曼帝国,另一方面又谋求恢复奥斯曼帝国的疆界,统治土耳其境内外的一切突厥语系民族和非突厥语系民族,重建土耳其大帝国。
  从以上可以看出,巴尔干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想趁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崩溃时,扩大自己的版图。它们一是向邻国提出“历史的权利”,称在中世纪曾有过某个鼎盛时期,其疆域达到了什么地区,二是在18至19世纪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要求把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同族居民联合到新建立的国家里。
  巴尔干民族主义情绪大爆炸的结果,就是一场战争!
  战争最后的选择
  奥斯曼帝国5个世纪的统治,断绝了巴尔干地区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联系。这是巴尔干各族人民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被奴役、被压迫的巴尔干各族人民为了反抗土耳其人的暴政,曾经上书帝廷,举行示威游行,发动武装起义,也爆发过革命,但都遭到了血腥镇压和屠杀。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时机成熟时,战争就成了最后的选择。
  1912年的意土战争,加速了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希腊“四国同盟”反对土耳其力量的结合,一场联合推翻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战争进入了倒计时。
  3月13日,保、塞签订反土防奥的军事同盟条约。5月,保、希签订同盟条约。8月,黑山加入保希同盟。9月,4个盟国宣布战争动员,开始向土耳其边境调动军队。
  10月13日,塞、保、希3国照会奥斯曼帝国,要它立即给予马其顿自治权。
  10月15日,奥斯曼帝国拒绝巴尔干同盟13日的照会,并匆忙同意大利签订和约,积极备战应对巴尔干国家。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土耳其战败告终,此次战争削弱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几个月之后,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国家之间的互相争斗,几乎没有绝对的赢家。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旋即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巴尔干百年简史》    作者:马细谱  余志和)
其他文献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上的多种课程、娱乐产品、购物网站填补了生活的空虚,各类知识付费产品迎来了小高潮。对于知识付费产品,一直有多种声音。有人看好知识付费,认为它市场空间无限;也有人不屑甚至唱衰知识付费,认为它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捷径”,发展前景黯淡。或许,疫情期间知识付费的“走红”不属意外,但疫情结束后该领域想要持续稳定发展,途径和方法还需探索。  其实,知识付费已然初具规模。有数据显
期刊
文旅产业主要由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而来,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特点的旅游体验,是典型的人群聚集性产业,极易受到突发事件冲击。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景区关闭、大型文娱活动取消,旅行社、酒店、在线旅游平台等相继按照政策给客户退单,全行业损失很大。据测算,仅春节假期,文旅产业损失就超过5000亿元。因而,文旅产业急需获得相应扶持与救助,提升应对疫情的复苏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动企
期刊
在3月1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透露,当前还有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没有返城复工。这凸显出新冠肺炎疫情后,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多么严重。  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给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对统筹防控和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摁下“暂停键”,复工复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出来。复工就是稳就
期刊
最近,不少地方发出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得益于疫情的倒逼,这些倡议受到较多关注,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效践行。不只是餐桌上的文明,还有公共场所的文明、旅游文明、遵守疫情监控举措以及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等等,都被加以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被摆上了公共文明“大桌面”的“小细节”,能否随着疫情态势的向好而不再被遗忘?  某种程度上,疫情防控恰是一次提升公共文明的有利契机,值得公众和相关政府部门借机凝聚共识、
期刊
新中国成立前夕,太原的防御体系坚固严密,星罗棋布。各式各样的碉堡5000余座,各种口径的火炮600余门。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曾吹嘘其城防工事“固若金汤”“可抵150万精兵”。然而,太原前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一举攻破城池。为什么解放军能够迅速打下太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放军在攻城前,获得了阎锡山的太原城防图。本文作者张全禧是当年中共地下情报工作人员,他回忆了智
期刊
伴着亘古传唱的皈依颂文和草原民谣,草原风永不停歇地刮着。草原风刮过碧波荡漾的查干湖,刮过草浪翻滚的西大洼,刮过无边无际的塔头滩……除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蒿草味,一路上还裹挟着苦嗖嗖的野花味和咸丝丝的汗腥味,有时还夹杂着温吞吞的马牛羊等食草动物粪便的柴腐味,或者是热乎乎的狼、狗、猫等食肉动物粪便的酸臭味,那是每个塔头滩人都熟悉的草原上特有的复合气味。那气味一点儿都不难闻,对于塔头滩人来说那是最让人心安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一个阅读的好时代,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第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崇尚阅读;第二,政府的政策鼓励阅读;第三,阅读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且每个人都有宽松自由的阅读;第四,可供大众阅读的出版物空前繁荣。从这4个方面的条件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一个提出了全民阅读的时代,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全民阅读”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界人士的
期刊
到达云南省昆明市,夜里再乘坐大巴,清晨就到达越南边境。夜晚的旅途中我欣赏着洒满月光的山脊和苍郁的山谷。到达越南边境检查所时,看到的越南女人戴着斗笠骑自行车的样子,我感觉非常自然,丝毫不像身在国外。  我的朋友中熟悉越南的大多生活在河内、西贡、顺化等知名城市,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建议我一定要去邻近中国边境的越南北部山城萨帕。萨帕位于越南最高峰番西邦峰的半山腰,许多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在此。在萨帕停留的三四天
期刊
我们身边的书店正在发生变化。  就像是新店标配,咖啡空间纷纷开进了书店——当然有一个扯不清的问题是,你是否可以喝着咖啡看未结账的书;书店们更喜欢办活动了,从新书签售,到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书店运营者们很愿意用这种方式让更多读者多一个走进书店的理由。  甚至服装、杂货等零售店,也将店铺内一定区域让给了书——它们并不在意书能带来多少收入,书籍能够为店铺清晰揭示目标族群。  看起来好像书店复苏?但也有太
期刊
某日,我因事去拜访一位开旧书店的同行。进门一看,柜台边没人。店主正在账房后一个大约六叠(约合9平方米)大的房间里整理书——几百本文库本书脊朝上地摆放在地上,占了半个房间,另一边则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文库本的外封。  我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说,正在玩纸牌游戏“翻和尚”。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他上门去收购旧书时,对方拿出一大摞全被剥掉外封的文库本,说:“平时上下班途中常在车上看书,嫌外封和腰封碍事,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