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之一

来源 :财富商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为,所谓保健品,也就卖点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骗点老人的钱而已,虽然没用,但也不会有多大危害。看多了才知道,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1
  央视财经的报道:浙江嘉兴的一名老太太,七十多岁,很节俭的那种,曾因为弄丢十块钱而懊悔好几天,并贴寻钱启示。
  因为身体不太好,被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看上,先是一个劲地叫阿姨、叫奶奶,叫得可甜,赢得老人的信任后,便说他们有一款产品可以延长寿面,老人没防备,几番下来,便被洗脑。
  之后,老太太天天去保健品公司开会,谁都拦不住,谁拦她,她就跟谁急。台上的推销员一说话,台下的老人们就使劲鼓掌,大声说:“对!对!对!”
  开完会之后,老太太就抱着一大推保健品回来,市场上从未听过的牌子,三年下来,一屋子都是。老太太家里只有一张她的照片,还是和保健品推销员的合影。
  在那之后,老太太不再吃药,就吃保健品。荤菜也不买,就为了省钱买更多的保健品。家里要装修,她不同意,要买保健品,保她一条命。
  三年里,她总共花了32万。花到连过年的钱都没有,邻居说,有一年过年,老太太还是找别人借了500块钱。
  三年后,老太太去世了,还是在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活动上去世。保健品公司没受到任何影响,他们称,号码是国家卫生部给的。
  在去年的3·15晚会上,也有一场的类似的案例:老人姓陈,三年前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娃。
  没来多久,老人就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骗取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说是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却一直没有兑现。
  去年1月,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后来,老人去旅游公司询问,旅游公司的人告诉他,用这9万块,到他们说的地方来回游三次都足够。
  老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钱是怎么也要不回来了,因为连发票都没有,哪怕一丁点的证据都找不到。
  去年3月11日,家人一直在等老人吃晚饭,却一直不见人影。三小时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海边死亡的噩耗,是自杀!
  离老人不远的沙滩上,遗落着他的裤子,里面有封遗书,字迹凌乱,上面写着:
  “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對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一直以为,所谓保健品,也就卖点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骗点老人的钱而已,虽然没用,但也不会有多大危害。看多了才知道,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2
  一个关键的问题,保健品有用吗?
  某大品牌保健品代理商说道:“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保健品都有两个特性:一是没毒,二是没用。”
  也许很多老人会问,我吃完之后感觉好了很多啊,这和心理暗示有关。
  《民主与法制》报道: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会觉得精神好、有疗效,实际上与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当他们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效果,而这又会成为推销员劝导老人多服用几个疗程的借口。
  其实是中了推销员的“攻心计”!
  《慈善公益报》的调查,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治疗,影响健康。说没用,还真算是客气了。
  如果你还有疑问,《人民日报》曾发文:《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说得很明确,时间,目前为止;地点,在中国生产;对象,所有保健品;结论: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卖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如果你还觉得保健品的维C更好更有效,那只能说明,你真的是太有钱了!
  3
  《人民日报》的报道,在哈尔滨养老的一位老奶奶,生活无忧,每月还有3000元退休金,经年累月,攒了不少钱。
  但自从社区来了名推销保健品的小妹后,老奶奶就被拉入了某健康养生群,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销某“保健果汁”,具有“喝了不得病”的神奇功效,老奶奶心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奶奶不仅退休金“月光”,连几年攒下来的储蓄也全部见底,换回来一堆胶囊、骨密度丸等保健产品。谁都拦不住!
  湖北谋生物科技公司的销售员曾这样说:“不是在于这个产品的好和坏,而是靠你的督导,我们这边的顾客,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也会情愿去买。”
  保健品的套路,防不胜防,很多老人毫无抵抗力:
  套路一:免费送物,吸引注意
  郑州的张女士被骗,就仅仅是因为一双鞋子。“那天我在花园上走,一个小伙子到我面前给我发传单,说他们在做一个活动,去参加的话可以免费领取一双鞋子!”
  张女士跟着过去,发现好多和她一样的老人,为一双鞋子而来,他们正坐在室内上课,听一种叫“排癌细胞”的保健品宣讲,讲完之后,很多老人排队去抢,张女士也跟着去抢。
  前后去了三次,免费的鞋子领到了,药也买了三盒,一万多。回来一吃,拉肚子,想退货,等了大半年也没能推掉。
  简单一想,都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人性的弱点,却恰恰在于对利的无法抵抗,尤其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点小利就能把人唬得晕头转向,却不堤防,馅饼下面往往有陷阱。   套路二:嘘寒问暖,拉近感情
  一名保健品业务员透露道:“业务员对老人真是亲,没事儿就打电话唠唠嗑儿,逢年过节去家中送礼,比对自己父母还尽心。”
  一个劲地“奶奶”“奶奶”唤,叫得比自己的儿女还亲、还甜蜜,帮这帮那,按摩搓脚,把老人哄得乐呵乐呵的,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看到一个新闻,一卖保健品的推销员被警察抓住了,被骗的老人很惋惜,还替骗子求情。警察问为什么?
  老人说,其实知道是假的,可是那小伙子对自己特别好,嘴特别甜,让自己心里热乎乎的,平时自己的孩子忙,没多少时间陪自己说话。
  在这样的情感攻势下,老人们对他们非常信赖,心甘情愿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哪怕明知毫无效果,为了获得更多的关爱,也愿意掏钱买货。
  套路三:免费体检,危机恐吓
  大街上,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张桌子,上面摆一台不大的仪器,一名穿白色制服的中年人,看上去像医生,旁边竖一广告:免费体检!然后有好几十号老人排队检查。
  老人把手指往仪器上一放,稍过片刻,穿白大褂的就对老人说,“您这是脑血栓!”“您的血管硬化比较严重”“高血压”“低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告知老人,你得的不仅仅是一种病,有几种,而且很严重,哪怕没那么严重,也会故意夸大。目的只有一个:让老人觉得,你再不买保健品吃,就快要不行了!就快要死了!
  行业内,这叫“下危机”。“会下危机吗?什么叫下危机,就是不治就死了,不治就躺了,对,就是你哪儿不好,不治就完了!”
  惧怕死亡,是人类的心病,哪怕再豁达,也不能坦然面对,老人更加。如此一来,老人的心就不在平静,这时候,穿白大褂的就开始推销起来了。(来源:齐鲁网)
  套路四:专家坐镇,打消疑虑
  经过多重的铺垫和渲染,所谓的“专家”讲座,就是打消老人防线的最后一道攻势。推销会一般会在酒店举行,上档次。
  然后会有一名高大上的专家到访,有一串响亮的头衔,某某知名医学大学的资深专家。会将他们的产品一顿胡吹。是真是假,还是有用没用,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很难辨别,何况老人。
  一般情况下,看到专家都发话了,老人的心理防线便垮了。
  最后,整个会场便骚动起来了。一个套餐动辄上万,那些平时连肉都不舍得买的老人,顷刻间有一掷千金的豪爽,下起手来,丝毫不会手软。不少老人,甚至将毕生的积蓄,全部砸进去。
  一名从保健品公司离开的的推销员是这样说的:所谓专家实际上都是“托儿”,他们讲述一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知识与案例。惋惜的表情、叹息的语气会紧紧地抓住老人的心,最后让你去买他们的保健品。有了这些铺垫,老人心甘情愿地掏钱。(来源:《民主与法制》)
  4
  曾有媒体走进200多个社区,问卷调查324位老人,发现超过69%的老人购买过保健品。有不少保健品推销员,就专门蹲在公园,挑孤独的老人下手,拉家常,要电话。
  这么多老人上当,保健品套路多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和老人自身也有关系:
  ·健康焦虑
  长沙有一名陈老爹,69岁,有高血压、高血脂,每月要去附近的保健品公司听几次讲座,然后拎一大堆保健品回来,连名字都没听过的那种。说是可以治病,能够延年益寿。
  有食用的,也有佩戴的,还有所谓的“产生负离子”的塑料花,,一屋子到处都是,一个月也就2000来块的养老金,积蓄用完了,就找人借。老伴不给钱,他还吵着要离婚。
  要是谁敢拦着,他就和谁急,那是和他的名过不去,陈老爹说:“我去听健康讲座时,专家说这些保健品能根治很多病,还嘱咐我一天吃21粒,要坚持,不能停。”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一位副院长说,老年人多数存在对健康的焦虑心态,容易被暗示,主观上愿意相信一些保健品的所谓功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心理暗示的催眠场,让老人特别相信某一产品的功效,以及所有相关的说辞。”
  焦虑,是骗子的最爱,上当受骗,从来都是如此。年轻人焦虑赚钱,容易被传销骗,老人不焦虑钱,焦虑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骗。说白了,还是收的焦虑税,哪怕已过天命之年。
  ·消费陋习
  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东西越贵,效果越好,便宜的反而没疗效。一盒维生素E,药店30块,保健品店400块,他们一定要400的。
  这背后还有一种攀比心理,别以为只是年轻人爱攀比,老人也爱,别人都買了,我也买得起,总觉得花了几千块钱买的保健品,说出去有面子。
  ·缺乏陪伴
  为何老人易陷保健品骗局?有老人坦言:寂寞又有钱,买保健品是希望有人陪陪自己。一伪姓温的老伯说道,其实很多时候,他都不想买那么多保健品,只是那些销售特别热情,觉得不买都不好意思。
  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陈文广说,老人去买保健品,大多是心里空虚,希望借此来弥补。所以,独居的老人向来是推销员的重点对象。
  如果老人都有陪伴,有聊天的伙伴,有倾诉的对象,也不至于那么容易让推销员乘虚而入。曾有网友留言道:“你都没有卖保健品的了解你爸妈,你说他们信谁?”当儿女责备父母愚昧、别骗的时候,是否反思,我们曾好好地陪伴他们。
  延伸阅读:保健品推销员:替你行孝,替你喊妈,替你从爸妈兜里掏走2000亿
  你无法劝阻父母买保健品,不是因为你医学知识不够丰富,而是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到底买的是什么。
  我们的爹妈都成了保健品推销员的“干爹干妈”
  有一个非常火爆的视频,如果不仔细看,感觉像是敬老院在做活动。
  会场上,工作人员给到场的老人分发蛋糕,称呼他们为干爹干妈,嘴里说的都是老人爱听的吉祥话。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敬老院的活动,而是四川宜宾的某保健品推销大会。   会场上,推销员们亲切地称每一位参加保健大会的老人“干爹干妈”,还给到场的老人分发蛋糕,给每一位干爹干妈过生日!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会场上的人都亲如一家,好不热闹。
  每一位领到蛋糕和小礼品的老人,都满脸笑意。
  紧接着,推销员们并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乘胜追击地开始下一步的攻心计,除了言语里时刻保持的“好儿子”气息,满嘴的吉祥话以外,推销员们还灵活地运用才艺,自编自唱了一首“干爹干妈活到一百二岁”的神曲。
  然而,就在这首“干爹干妈活到一百二十岁”的保健品神曲唱响的前几天,同样来自四川宜宾的郭绍清老人,在即将迎来自己73岁生日的前一天,病逝在了家里。
  而在他离世前,最记挂的居然是让他拒绝就医,坚信能“救命”的保健品。
  老人病逝的前一天,和老伴一起去”京香华寿“参加一场保健讲座,而当天讲座上推销的“苗灵蜂枸杞天然蜂王浆口服液”就是老人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想去购买的救命药水。
  老人去世后,留给老伴和子女的除去仅有的1600元现金,就只剩满满一屋子,还没来得及开封的保健品们。
  看着一屋子的保健品,郭绍清的老伴说“丈夫曾经告诉她,能活到120岁”。
  “一百二十岁”的谎言如此拙劣,为什么还是有那多老人相信呢?
  学历高的老人也逃不出保健品的套路
  一提到家里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人们总觉得这都得怪无良的保健品推销员。他们利用老年人缺乏辨识力,设计好套路,把家里的爹妈一步步引入骗局。
  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我们的爹妈才没有这么傻。
  确实有一部分老人上了当,受了骗。但更多的老人精明得很,对各种P2P理财陷阱保持超高警惕,生怕自己辛苦一辈子攒下的钱被骗走。
  世界上骗人的套路那么多,为什么老人们偏偏就吃保健品这一套呢?
  在郭绍清老人逝世后,他常去的保健讲座,去听,去看,去买的老伙计们依然热情不减。
  而对于郭绍清的死亡,在场的一位老人指着会场一角的横幅这样说道:“人家写的清清楚楚,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也没有人强行要他买。”
  可见,至少这位老人对保健品的性质是非常了解的。那他为什么还要参加这些推销活动,并花钱购买呢?
  因为,老人们花钱买的,并不是保健品,而是情感关怀。
  “被保健品洗脑的老人根本就劝不住,说不听,信保健品推销员胜过信亲生孩子,心累,已经放弃和父母讲道理了,他们开心就好。”
  这是许多沉迷保健品老人的子女,抗争失败后的心声。
  知乎上有一个9239人关注的问题:如何向老人证明某些保健品是骗人的?
  评论区一片哀嚎,网友们纷纷用血和泪的经历告诉大家:放弃吧,做不到的。给老人讲保健品成分,讲疗效,讲道理,这些招数都无法将老人的心,从保健品身上拉回来!
  他们可不是因为无知被蒙蔽的。
  保健品玄学面前人人平等,学历和职业都不会成为保护伞。
  同事王富贵的一个朋友,谈起保健品也是一边恨得牙痒痒,一边无可奈何地认命。
  他的父母在退休前都是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的知识分子,甚至父亲还是中医药协会的名誉会长。面对父母疯狂购买保健品的行为,王富贵的朋友苦笑着说:“真的就是信啊,像信仰一样,太可怕了。”
  道理老人都懂,但是就要买,不但花自己的钱买,还要借钱买。
  广州的一对八旬夫妻,都是大学退休职工,一个正教授职称,一个工程師职称,因为痴迷保健品,退休工资近2万元的老夫妻,成了“月光族”,不仅积蓄被掏空,连亲友也被借怕了。
  10年里,他们在保健品上花费超过百万。
  87岁老人黄女士,退休前是浙大的心理学教授,退休后迷上保健品,多年来在保健品上花了超过40万元。
  在保健品毫无疗效的情况下,用了19年终于醒悟过来:自己可能是中了保健品的圈套……
  难道多高的学历,都破除不了保健品的迷信?
  我的同事本师傅最近总听朋友诉苦:我妈好歹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突然就迷上了保健品,每个月几千多的退休金再加上丰厚的积蓄,都变成了家里成堆的保健品。
  月底的时候,他妈竟然还主动问卖保健品的小伙子,这个月的业绩有没有完成,“不够的话,一定要说,阿姨再给凑点。”
  “我妈简直把保健品推销员,当亲生的了,别人喊她句干妈,就真的把人当儿子了!”
  老人明知保健品没用却愿意为推销员而买
  为什么亲生儿女的话,老人不信,却相信一个明显有企图,就是冲着钱来的外人呢?
  无论家人怎么解释,都无法让老人停止上当受骗。最后不是与父母决裂,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地妥协。
  过世的郭绍清老人同样在保健品问题上和子女、外孙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老人郭绍清的外孙就职于医药公司,一个专业的医药工作者也没法说服老人。结果,还是保健品推销员赢得了这场老人争夺战的胜利。
  或许,老人自己也会怀疑,推销员怕不会真是亲生的吧!不然为什么比亲生的还要孝顺呢?
  在郭绍清老人留下的手机里,仅有的27条手机短信,就有4条是来自保健品推销员“小谢”的嘘寒问暖。
  老人到底为什么痴迷保健品?他们真的都傻吗?
  一个关于保健品的街头采访,透露出了一些真相。
  有一位受访的老人,忍不住哭了出来,她说:
  “买过,大概买了有十多万。我知道,有时候是骗人的,但是我觉得他们(保健品推销员)说话说的比较……挺贴心的,所以我就能接受他的这个保健品。”
  “总比孩子强,孩子好像是跟我们沟通太少了。连骗我们,他也不去骗。”
  很多老人其实知道保健品没什么用处,之所以一直买,只是为了换来保健品推销员的关心。   “有什么用啊,没用处。但,他们(保健品推销员)比亲生儿子还要好。”
  “他们(推销员)会说,对人很好。”
  “买过,买过好多次,消费了可能四万多五万块,我也觉得他们说的好,他(保健品推销员)也很关心我。”
  保健品骗局不仅仅瞄准了老人的健康焦虑,更填补了感情空缺。即使花费不多,自认很理智,很清醒的老人也说:
  “(保健品推销员)对你很好的,然后你不买(的话)都感觉有点过意不去。”
  这场父母争夺战中你是怎么输给保健品推销员的
  在保健品公司,每个推销员都要负责十多位老人,公司要求他们不管老人买不买产品,都要定期和老人联系。
  “打电话、发短信、上门拜访的数量,频率,都是有要求的,也是我们考核的一部分。”推销员这么说。
  比起虚假宣传、夸大成分药效这种传统推销手法,保健品推销员对老人采取的感情攻势,让每个被关怀的老人都无法抗拒保健品的诱惑。
  无论老人是渴求身体健康,还是渴求情感关怀,都不重要,因为这些保健品推销员都会带给老人。
  “就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这些叔叔阿姨。”
  一个从业4年的保健品推销员这样说。
  在她的从业经历中,让她印象最深是一位75岁的周阿姨,那个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独生女儿在东北,一年难得能回来一回。
  她上门去的时候,周阿姨很激动,拉着她一直说话,不放她走,给她做饭做菜,甚至晚上都不想放她回家,请求她能留下来住一晚上。
  “就为了陪她说说话,她后来一直在我这儿买,还说只要买了,我就能经常上门去看看她,她就很高兴。”
  这话说来可笑,可实际上,因为关心保健品推销员业绩不够,主动提出花钱多买点,帮推销员凑够业绩的老人可不在少数。
  老人表面上买的是保健品,其实买的是一份情感需求。
  与此类似的是,许多收入并不高的年轻打工族,动辄为网络主播一掷千金,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其实他们买的也是一份情感需求。
  他们从农村、县城来到千里之外的一线城市,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茕茕孑立。
  在高强度的劳动环境下,上了一天班,累得要死,好不容易回到家了,有人在网络那头陪他说说话,为他喊几句“败帝王斗苍天”,为他勾勒一个虚幻的江山梦想,为他提供一个情绪的出口。
  他就满心欢喜地掉入了这样的陷阱。
  帮推销员凑够业绩的空巢老人,与这些为主播刷榜单的空巢青年,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同青春期的孩子坚持己见,父母无法理解,而老人们终于在买保健品上赢回一局。
  老人大约并不想听道理,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娱乐活动,一个与人交流的出口。就像有些孩子,为了交到朋友,迎合别人喜欢一些自己本来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一样。
  输给保健品推销员并不冤
  根据2016年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老人是保健品市场的消费主力,高达千亿的市场份额,促使保健品行业对于老人的套路,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升级,为了掏空老人的腰包,无所不用其极。
  无数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将老年人的心理分析落实到产品推销的每一个细节,这个时候,老人是否有知识文化,是否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在保健品推销的套路面前,都招架不住。
  “你还没有保健品推销员了解你爸妈。”这虽然只是个段子,但在很多人的生活里,确是真实的。
  保健品推销三步曲:
  第一步,送福利。
  大多数老年人省吃俭用,当保健品以免费体检、赠送礼品、送旅游等为噱头,先让老人真的觉得“赚了”,从而迅速在老年群体中扩散知名度。送福利和免费,成功召集老人们参加保健品的公益健康讲座。
  第二步,用健康忽悠。
  利用放之四海皆准的“慢性病”和“老人病”,和老人寻找到共鸣,逐步取信于老人:看,我们知道你们的问题在哪里,既然提出来了,我们当然会给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
  通过专业术语和扩大保健品的成分和疗效,偷换概念忽悠老人。于是老人们开始将健康的可能寄托给了“防病”“治病”的保健品。
  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旗号的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老年人难辨真假,很容易偏听偏信。对疾病的恐惧,对健康的渴望,只要没有明显副作用,老年人吃保健品就是图个心安。
  第三步,谈感情。
  如果说第一步是吸引老人,第二步是忽悠老人消费,那么第三步就是用感情套牢老人。
  如何和老人培养感情,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保健品推销员是否优秀的标准。一个好的保健品推销员会花五年甚至十年,直到掏空一个老人毕生的积蓄为止。
  只要人们还畏惧衰老,只要人們还害怕孤独,那么在保健品骗局的攻势面前,就注定有心理上的弱点。如果还有什么办法能跟保健品推销员抢回家里的老人,大概就是……
  用爱。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造富运动,无论从人数上,还是财富总量上,均令西方瞠目,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两百年的历程。  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一个前现代的贫穷中国就变成一个后现代的富裕中国,父辈们的奢侈品已经成为我们的必需品。这无疑是一场财富的革命。  从历史看,我们当下的富裕是如此不可思议,甚至连古代帝王都不一定能享受到我们视为平常的物质生活。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30年间
期刊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遇见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有的路,是脚去走,有的路,用心去走。走好已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为什么有的公司只能存活几个月或者几年,而有的公司却可以存活几十年?如果你想破解其中的奥秘,一定要看老板思维精选。
期刊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  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  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  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  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
期刊
这个小卖家讲述了她真实的辛酸历程,不知道大家看到这篇文章会怎么想。反正小蜜读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其实无论做哪一行都会经历辛酸,也没哪一个成功是不蕴含血泪的,痛也要快乐着。你的努力,老天看在眼里,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第一个中评的时候,我哭了  prostitute的中文解释是:妓女。百度上妓女的理解为:靠出卖技艺,色相或身体而以此获得生存的人。  在TB上玩了一年多,弄了两个5钻店,认识了很多的
期刊
美国船王哈利曾对儿子小哈利说:“等你到了23岁,我就将公司的财政大权交给你。”谁想,儿子23岁生日这天,老哈利却将儿子带进了赌场。老哈利给了小哈利2000美元,让小哈利熟悉牌桌上的伎俩,并告诉他,无论如何不能把钱输光。  小哈利连连点头,老哈利还是不放心,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剩下500美元。小哈利拍着胸脯答应下来。然而,年轻的小哈利很快赌红了眼,把父亲的话忘了个一干 二净,最终输得一分不剩。走出赌
期刊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正所谓成也酒桌,败也酒桌。  在中国,这饭该怎么吃?其实也不复杂,综合起来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纪律一:守时  现在的城市都拥堵,除非你是桌上最大的老板、最大的领导,如果不是就别迟到。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一般都会等人齐了才开饭,十几个人等你一个,等的越久,就越讨厌你,这样的事儿多了,干脆就不叫你。  千万不要玩“狼
期刊
现在人人都想创业,摆脱早九晚五的工作束缚,创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人因为资金问题被拦在创业的门外,或许因为担心风险问题,而选择小本创业,不要小看了小本生意,其利润也是不可估量的,今天,我们要来说说1万块钱能干什么?  01 用1万块从哪里开始创业  其实商机满大街都是,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把握住并很好地利用,与其去想1万块能做什么生意?不如去做尝试,1万元的创业项目可以做五金,日杂,建材,日用品
期刊
世界的上的人,其实只分为三种:做事的人、做式的人、做局的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种人,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  先看做事的人。  把一件事情最好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它遵循的是“事道”,讲究的是“技术”。  这是社会上最多的人,他们往往是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零工、兼职人员等等,他们依靠出卖劳动力和技能生存,比如司机、农民、会计、律师、工人、医生、老师,首先需要自己拥有某
期刊
继拿下沃尔沃之后,这个造车疯子又拿下了奔驰!真心佩服那些吹出去的牛逼还可以实现的人……  北京时间2月24日凌晨消息,戴姆勒证实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持有其9.69%的股权,按当前市价计算这笔股份的总价值为90亿美元左右。  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李书福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戴姆勒在监管文件中说,李书福拥有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  戴姆勒集团2017年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108.6亿欧元(2016年88
期刊
现代社会,许多人为了达到“标配”,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窝囊”,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够男人”。  曾几何时,你我都有过值得骄傲的过往,有人成绩碾压学渣,有人运动能力爆炸,有人桃花运不停,有人道德品行人人夸。而最后,我们都输给了一个人,他叫”人生赢家“。  “人生赢家”这个词,似乎成了褒扬一个人的最高标准,“30岁之前,妻儿在手,车房我有”这个人生赢家的“标配”,成为了很多年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