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荒原

来源 :地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原上的小路在蓝天白云下蜿蜒着伸向远方,路两边雪白的芦絮与紫色的荆花随着秋风摇曳,鸟儿在阳光下飞翔着,鸣唱着.不远处,有一排蓝色的野营房.野营房旁边有几台“磕头机”及高大的井架.小路上一高一矮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行走着.这个画面,在我脑海的底片上已经储存几十年了.
其他文献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杨大林却不这样想,望山跑死马,何必呢?什么高不高的.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很快就会过去,只做他认为值得且乐意做的事情,不在乎高低贵贱.他要的是享受不断奋斗过程中的那种快乐.
期刊
访谈时间:2020年9月12日下午n访谈地点:上海现代民生美术馆n张桃洲: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们的活动现在正式开始.我先向西渡请教一个问题:你关于诗的早年记忆是怎样的?有人描述自己,某个时刻读到一首诗犹如被电击了一样,从此爱上了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n西渡:我生在农村,父亲是小学老师,除了父亲以前上学用的教材,家里没什么藏书.唯一一本跟诗有关的书,就是《毛主席诗词选》.就是这本《毛主席诗词选》唤起了我对中国语言的某种感觉,领悟到语言能够创造某些生活当中所没有的东西.“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期刊
一rn张三真名叫张宜山,是与我同一年分到机械厂铸造车间的.他中等个儿,长瓜脸儿,看似挺文静却一身肌肉疙瘩.rn可能是在社会上比较能混且下手狠的原因,道上没谁喊过他真名,都叫他张三.这和东北对狼的外号称呼有关,一听就有震慑的意思.他比我高一届,家是三团的,在萨尔图铁西那片相当出名,提起张三没有人不知道.住宅区如有谁家孩子哭闹不停,家里人就说再哭张三来了,孩子的嘴立马撇成弦月状把哭声憋了回去.
期刊
通常意义上讲,学院式的作家评论不外乎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作家为何创作、作家如何创作、作家创作如何.“作家为何创作”主要关涉的是作家的创作理念、创作动因、创作主题等;“作家如何创作”主要关涉的是作家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创作形式等;“作家创作如何”则主要关涉的是作家的创作影响、创作价值、创作成就等.如按此理路,吴文莉小说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
期刊
网络小说往往将时代缩影建立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作品的主角,唯有如此,才能在特定的空间里构建起一个神奇的世界,并以此带动读者的情绪,形成读写之间的互动关系.任怨的网络小说《神工》在艺术形式上充分运用互联网特征——套路、脑洞、硬核,以校园科研和军工技术发展为叙事主体,通过环境的丰富性和人性的多元性夯实了小说的基础,以诙谐的笔法塑造了对国家工业科技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形象.
期刊
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处.绵延曲折的明长城穿城而过,九曲黄河浩浩荡荡;千里沙漠苍凉壮美,塞上古城独具风韵.rn开篇rn2019年,一群红帽蓝装的人在这里扎下根.rn他们,怀揣一腔热血,拓荒创业,把一张张蓝图带进了榆林.rn他们,立志在这毛乌素沙漠中建起国家级示范工程、上下游一体化、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烷制乙烯装置.
期刊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诗性小说的释读往往纠缠了过重的感性色彩,美感之中透出空灵兴味的寻索旨趣,一度流行的情境、意象、氛围等范畴包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凸显出印象批评的主观、抽象色彩.印象批评是一种偏重感悟描述的批评方法,相对于客观冷静的实证分析,很难进入小说的功能结构、生成语境,以及内在关系,并不利于阐明诗性叙事的精神肌理、历史建构等.
期刊
一rn奶奶去世那一年,二叔才九岁.rn九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即便在四十多年前,孩子依旧是孩子,挑不能挑,抬不能抬,又能指望些什么呢?但毕竟是在农村,又刚没了母亲,弟弟一个六岁,另一个才两岁.爷爷是砖匠,总要外出找点活做,才能维持家用.好在父亲那时候已经成为新阳小学的代课老师,虽然工资不多,但总算能贴补些.有一天,父亲把二叔拉到面前,哽咽着说:“兄弟,哥知道你成绩好,一心想读书.可是现在你也看见了,爸很少落屋,哥也要上班,这个家就只能靠你支撑了.”二叔眼里噙着泪,终于忍住没有让晶莹透亮的颗粒掉下来.二叔抬起
期刊
丽君从网课中出来,走到阳台上的小屋,寒风吹在脸上,冰凉凉的,面颊有点生疼.rn她举目望去,月光清冷,庄里一片寂静.近处有一方荷塘,枯败的残荷像是被寒冰定格一般,组成了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远处的庄稼地里黑黢黢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庄稼地里抽油机长年累月俯身亲吻着大地.夜幕深处,养鸡场的灯光在轻雾弥漫中显得有些淡漠,飘忽地跳跃着.
期刊
在地层深处工作的人,最渴望的就是光.就像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最需要的也是光.rn24小时之内,我经历了这两种境遇.而这两点,对于我都是必不可少的.rn我刚刚从兖州火车站下车.此刻已是傍晚时分, 17时30分.正是初冬,天黑得早,且已经有了些许寒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