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才先成人,树人先树德。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向来重视道德修养,延续到今,社会人才的基本标准也和德有关,讲究“德才兼备”。“德”是人才的首要品质,无德无以立足。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把品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学生学习优秀与否会影响人生选择,而学生品德优劣与否则会影响人生道路和社会发展,更深层次而言,品德比成绩重要多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分数,而忽视老师育人子弟中的品德教育要求,应当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导出一个个品德优良的学生。本文主要论述现阶段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教师个人角度去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关键词】榜样;引导;德育
德育是指在学习、生活等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学生在正处于从幼嫩到成熟、从懵懂到理性的时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是处于塑造阶段,把握好这段时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及时通过德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现阶段,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看来,德育工作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教师方面,教师德育基础薄弱,理论阐述和教导亟需改进。教师没有一定的德育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经验不足,无法将德育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第二方面是学生学业压力大,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卷面分数,学生的个人品德考察占比小。这就导致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业上,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没有进一步强化学生品德方面。第三个方面是学生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好坏由成绩评定,只要成绩优秀就是好孩子。学校和家长的这些意念便会对学生的德育产生影响。
二、做好德育从行为开始
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因为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难以改变就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去弥补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好孩子。
1.以言行树榜样,以实践扬品德
学生对老师具有崇拜感,认为老师是美好的化身。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美好化身的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举动。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教师应当注意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保持为人师表的形象,把德育工作落实到行动中来,用行动给学生做示范,用自身优秀的思想道和举止去影响学生,把抽象的德育教学和道德品质具体化,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受到德育。一方面,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感染学生,不乱丢垃圾是品德,红灯停绿灯走是品德,不说伤人的粗话脏话是品德,帮助落后的同学学习是品德,见到学生问好是品德,教学期间不玩手机是品德,看到垃圾捡起来是品德,等等。品德处处可见,老师要把握好细节,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要带头做到,要以言行树榜样,以实践扬品德。
2.用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喜欢受到表扬是人的天性。经常鼓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勇气。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有大有小,比如题目要怎么做?为什么我看到题目就头疼?为什么我成绩跟不上?为什么我学不会这类题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照顾学生的情绪,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引导。面对一些比较调皮和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要多些耐心和宽容。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慢慢看到自己的优点,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保持昂扬生气。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慢慢发现学生的优点,比如,作文这次写得很棒,情感表现得很好,用词很新颖恰当,用的写作手法很好,语句写得很优美,等等。可以在评奖过程中摘抄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经常表扬学生,可以积极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往好的方面发展,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考试没考好,不要严厉批评,而是要看到表现好的一面。比如,这次知识掌握的进步了,书写也很工整,但还需继续努力,在做题时多认真看题目,细心严谨,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样既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学生不足,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优秀。
3.细化教学目标,及时调整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识水平的学生要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方式。比如,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普遍受到家人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只在乎自我感受,不尊重其他同学意愿,不关心他人,不尊重他人。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指正,适当引导,并多安排在团体活动中担当小助手,鼓励他们倾听同学意愿,面对冲突时要站在同学角度想。久而久之,学生品德就变好了。针对一些比较自卑,胆小的学生,要经常表扬,并且多安排参加团体活动,只要表现得好就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信的品质。一些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孩子,可以指出不当之处,让他换身处地想想别人在背后说他坏话是否会感到开心。并且举例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发现对方有缺点要帮助改正,而不是背后说坏话,这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一些细化,及时调整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4.与家庭一起构建行为习惯教育体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德育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孩子的德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在校期间,不少学生的不良行为来自家庭影響,比如,上课玩手机,爱迟到,做事拖拉,等等。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且及时和孩子父母反映,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和孩子父母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老师要和孩子父母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父母树立榜样,以自身行动引导学生。学校和孩子家庭要互相配合,监督学生行为举止,及时引导,通过这样长期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
三、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明确为人底线,以昂扬、热情、蓬勃的面貌,在尊重和坚守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毋庸置疑,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实生活中德育工作在教师、教学、评定标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且需要一个过程区解决。德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需要深入实践去践行、去改进、去完善。我们相信德育工作将会越做越好,学生的品德也将会越来越优良。
【关键词】榜样;引导;德育
德育是指在学习、生活等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学生在正处于从幼嫩到成熟、从懵懂到理性的时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是处于塑造阶段,把握好这段时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及时通过德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现阶段,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看来,德育工作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教师方面,教师德育基础薄弱,理论阐述和教导亟需改进。教师没有一定的德育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经验不足,无法将德育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第二方面是学生学业压力大,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卷面分数,学生的个人品德考察占比小。这就导致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业上,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没有进一步强化学生品德方面。第三个方面是学生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好坏由成绩评定,只要成绩优秀就是好孩子。学校和家长的这些意念便会对学生的德育产生影响。
二、做好德育从行为开始
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因为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难以改变就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去弥补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好孩子。
1.以言行树榜样,以实践扬品德
学生对老师具有崇拜感,认为老师是美好的化身。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美好化身的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举动。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教师应当注意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保持为人师表的形象,把德育工作落实到行动中来,用行动给学生做示范,用自身优秀的思想道和举止去影响学生,把抽象的德育教学和道德品质具体化,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受到德育。一方面,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感染学生,不乱丢垃圾是品德,红灯停绿灯走是品德,不说伤人的粗话脏话是品德,帮助落后的同学学习是品德,见到学生问好是品德,教学期间不玩手机是品德,看到垃圾捡起来是品德,等等。品德处处可见,老师要把握好细节,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要带头做到,要以言行树榜样,以实践扬品德。
2.用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喜欢受到表扬是人的天性。经常鼓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勇气。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有大有小,比如题目要怎么做?为什么我看到题目就头疼?为什么我成绩跟不上?为什么我学不会这类题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照顾学生的情绪,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引导。面对一些比较调皮和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要多些耐心和宽容。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慢慢看到自己的优点,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保持昂扬生气。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慢慢发现学生的优点,比如,作文这次写得很棒,情感表现得很好,用词很新颖恰当,用的写作手法很好,语句写得很优美,等等。可以在评奖过程中摘抄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经常表扬学生,可以积极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往好的方面发展,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考试没考好,不要严厉批评,而是要看到表现好的一面。比如,这次知识掌握的进步了,书写也很工整,但还需继续努力,在做题时多认真看题目,细心严谨,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样既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学生不足,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优秀。
3.细化教学目标,及时调整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识水平的学生要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方式。比如,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普遍受到家人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只在乎自我感受,不尊重其他同学意愿,不关心他人,不尊重他人。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指正,适当引导,并多安排在团体活动中担当小助手,鼓励他们倾听同学意愿,面对冲突时要站在同学角度想。久而久之,学生品德就变好了。针对一些比较自卑,胆小的学生,要经常表扬,并且多安排参加团体活动,只要表现得好就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信的品质。一些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孩子,可以指出不当之处,让他换身处地想想别人在背后说他坏话是否会感到开心。并且举例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发现对方有缺点要帮助改正,而不是背后说坏话,这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一些细化,及时调整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4.与家庭一起构建行为习惯教育体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德育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孩子的德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在校期间,不少学生的不良行为来自家庭影響,比如,上课玩手机,爱迟到,做事拖拉,等等。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且及时和孩子父母反映,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和孩子父母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老师要和孩子父母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父母树立榜样,以自身行动引导学生。学校和孩子家庭要互相配合,监督学生行为举止,及时引导,通过这样长期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
三、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明确为人底线,以昂扬、热情、蓬勃的面貌,在尊重和坚守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毋庸置疑,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实生活中德育工作在教师、教学、评定标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并且需要一个过程区解决。德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需要深入实践去践行、去改进、去完善。我们相信德育工作将会越做越好,学生的品德也将会越来越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