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一个好的问题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艺术,出现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问题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的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是类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等生,忽略差生。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问的艺术。
  教学要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更多提有价值、有兴趣的问题,发掘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在提问问题时,要针对“有趣““得当”“巧妙”“实用”这几个方面,潜心研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一、 “有趣”
  
  所谓教学方法兴趣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深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活动。当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兴高采烈,以强烈的好奇心积极思考,并探求其奥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对课堂所要提的问题进行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引起思维的矛盾,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形成认识冲突,以诱导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 “得当”
  
  课堂提问恰当,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它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择时机,适当地提出问题,做到因人设疑、难易适度,深浅得当,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要注意提问题时,根据教材特点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纵向思维发展。这样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不要过早,也不要过迟。要把握这个度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还要熟悉教材,逐渐探索。
  
  三、 “巧妙”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这就要求我们提问时讲究“巧妙”二字。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问得巧妙,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探求问题的理想答案,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形式要不断翻新,角度要不断变换,要转弯抹角,改头换面,平中见奇,在学生无疑处设问。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宜曲不宜直、宜逆不宜顺、宜精不宜多,努力做到“巧妙”。
  
  四、 “实用”
  
  实用使学生确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教师课堂提问,要问在知识点的本质处,问在学生的疑点上,问在相关知识的区别处。教师在课堂上要就一些重点的、典型的或带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学生提问。虽说提问是语文课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段,但教师的过多提问会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问题设计得再好,学生回答总要占时间,并且回答的总是部分学生,教学活动面受到了局限,再说,回答问题也不能代替朗读、背诵、书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代替课文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所以课堂提问应本着实用的目的,不宜滥问,以既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还给了本应属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为出发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能力、欣赏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运用得好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只会浪费学生时间。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设计,确实把握好问的时机、问的多少、问的曲直、问的深浅、问的难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河南省武陟县武陟三中)
其他文献
提起江南水乡,人们就会产生许多遐想,仿佛这里一切都富有诗意。我从小生活在浙江,自然对水乡的感情特别深沉,许多美好的记忆,点点滴滴的生活感受,好似涓涓细流推动着我的创作激情。
期刊
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假设和即兴的回答,不仅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还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能力,形成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一、 引导系统观察,捕捉内在联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因此,我把从整体上对研究对象做全面、系统的观察作为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大前提
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地理学科之中去,以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为载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加工能力等。   一、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工具是:地理教科书、地理挂图、粉笔、黑板和模型等。课堂
传统语文教学,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几乎成了解答各种考试题的机器,厌倦了没有生趣的语文课堂。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要彻底扭转这种教学局面,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学生,关注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正视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 导入艺术美  一出好戏的开头,就在于能够立刻把观众带进充满魅力的艺术殿堂。一节好课的开头就如一出好戏的序幕,讲得好,就能先声压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知识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常用的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