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患儿12例(16只眼),其中男性6例(9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年龄平均为(16.04±12.48)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角膜混浊,其中Peter异常Ⅰ型8例患者(11只眼);巩膜化角膜2例患者(3只眼);中央部角膜皮样瘤合并虹膜粘连者2例(2只眼)。手术时年龄<1岁的7例(7只眼)。术前观察患眼均有光照反应,其中4例(6只眼)有追光反应。除1例(2只眼)行PKP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外,其余均行单纯PKP术。术后严密复查角膜植片、缝线、前房情况,并检查眼压及视力。

结果

术后随访(33.17±22.60)个月,除1例单眼皮样瘤全层混浊患儿因3岁时手术,术后经过半年视力部分提高外,其余患者术后均在1周至1个月时间内视力获得明显提高。所有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4例(4只眼)发生排斥反应,其中3例Peter异常患儿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控制后1例33个月的患儿植片保持半透明,但视力较前明显提高;2例1岁以下患儿植片恢复完全透明;1例3岁Peter异常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2年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植片混浊,再次PKP术后半年又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该患儿另一只眼术后早期继发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失败,植片混浊。1例(2只眼)巩膜化角膜患儿术后1年时缝线松动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植片溃疡感染穿孔。

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可以通过PKP获得有效的治疗,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家长积极配合给予规范视功能训练,均能获得比较好的视力。(中华眼科杂志,2017,53:941-946)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药物相关标志物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OCCC患者60例,其中40例为初次手术患者,23例为复发后二次手术患者(其中3例患者的初次手术也在本院完成,故重复计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CCC组织中靶向治疗药物相关标志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目的探讨死胎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死胎1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高危因素、不同年份及妊娠时期死胎的高危因素。结果(1)死胎的总体发生率为0.178%(176/98 785),孕期中死胎发生的最高峰时期为孕28~28周+6(10.8%,19/176),第2个高峰时期为孕29~29周+6(10.2%,18/176),第3个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近17年间胎死宫内的诱因及相关预防方法。方法2000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总分娩量为65 621例,其中胎死宫内的孕妇105例;105例胎死宫内的孕妇中,单胎妊娠者82例,双胎妊娠者23例。对所有胎死宫内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单胎妊娠孕妇:单胎妊娠孕妇胎死宫内的主要诱因为母体并发症或合并症(51.2%,42/82),其中重度子痫前期者占39.0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