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来源 :首都食品与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1987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参照组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而观察组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结局、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3.0%vs 69.8%,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的pH值、血氧分压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且观察组的增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呈现明显的缩减趋势,且观察组的缩减幅度更大(P<0.05).结论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丁硼乳膏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49例)和奥硝唑组(49例),奥硝唑组:采用奥硝唑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奥硝唑组基础上给予丁硼乳膏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评估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3.88%)高于奥硝唑组(81.63%)(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评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均减少,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AC)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138例APCI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6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小剂量组采用小剂量AC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大剂量AC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P<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结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对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文总共纳入82例研究对象,全部都是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开展治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选择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n=41)与研究组(乌司他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n=41).对比分析两组的生化指标,统计血清指标.结果在ALT、AST、BUN、Scr、LDH以及CK水平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CRP与I L-10水平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连续血
氨酚羟考酮为羟考酮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复方制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等;不当使用或过量使用会造成脏器损害.本例患儿因过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
目的 研究普萘洛尔与托吡酯治疗神经性偏头痛对患者脑电图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性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在病毒性脑炎(VE)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VE患儿102例(2018年2月~2019年7月),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各51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神经功能及血气指标PO2、PCO2的临床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出生的早产伴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6例,并随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联合DCF方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晚期食管癌(E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3例不能手术晚期EC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将采用DCF方案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恶性肿瘤标记物,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CA125、VEGF及NSE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