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绘画的手段、技法及美术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把绘画技法、审美意识和情感注入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关键词】绘画技巧 美术美 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4-01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画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简单地说,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地感受,加入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的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即令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动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动观看者的探究心理。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让人引发呼喝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乐观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才使欣赏者引起共鸣,这才使欣赏视感为之一新,心灵为之一震。作品的意趣、情感和力量所激发的美感效应,是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潜流的感性生命体,这生命体的灵魂便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和对生活及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这就是说,你的作品、你的展览,欣赏者惨淡,怨不得参观者,也怨不得作品展示的组织者,只能怨你作者本人,责无旁贷。对于绘画者,对于艺术品的作者,尽管你有娴熟的技巧,尽管你经过为取得娴熟技巧的长时间的不辞劳苦的努力,尽管你在向学生或者别人讲述技巧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然而你的作品却不能为世人惊目,不能为评论家褒赏,那些技巧只是过眼烟云,你的作品生命短暂。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傅雷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标,技巧是手段。”对于绘画,你的技巧纯熟,把物体描绘得逼真再逼真,那叫匠气冲天。
一幅作品,要讲究艺术,讲究适当,讲究鲜明,更讲究创造。绘画者即令是进行面对实物的写生基本训练,也要经过深入的观察,通过分析、研究去发现新的感受,从微妙的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去吸取创作源泉。要使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心人应把写生认作是一种创作),都处于饱和的、炽热的冲动之中。对于面前的实物或人物,可以选取戏剧性的动作,也可以夸张表情,也可以在平淡中表现出潜在的激情,也可以截取平淡中的平淡,那是对激情岁月的反衬。创造新美,是绘画者眼中的真实和内在情感形象的体现。美术美术,美是目标,术是技法,技法为目标服务。美术之美,不仅是绘画者的功力,更是绘画者的心力。对于绘画,虽然可以先从解决造型入手,然后上升为表达思想感情,但却不可以停留在形似。形似,决不是造型艺术的全部。形似只能是一种起步,而要在形似、明暗和色彩中注入绘画者的情感,跃动绘画者情感,点燃绘画者的情感,这样才算真正走入创作。
美术之美,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再好的绘画作品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也便不屑一顾。然而,美的内含却容不得理解得那么浅显。视觉上的花花绿绿反而不是真正的美,美的容貌不一定赋有美的灵魂,粗糙的贝壳却可能孕育出珍珠。美是发自内部的生命之光。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让人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优美摄引人,壮美感动人,美是力量。美不仅是一种轻松、逸然、欣喜,更是一种感动、呼唤、号召、振奋;美可以启动人的心智和行为,向着光明进军。如此之说,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虽然在于它的形似、线条、色彩、质感、空间感,更在于它引发观赏者、激励观赏者的深厚内含。这样的观赏者从展览会上买上一幅作品,决不仅仅是为了装点他的房间,而是获得一份无价之宝。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既要有技法的丰厚,又要有思维的丰厚,其实两个丰厚又是一个丰厚,是不能够分开的。丰厚的根本在于深沉,深沉才是真正的丰厚。一个拾柴者,背了一捆或者拉了一车柴草,但那仅仅是柴草,是拾来的,再重也没有重量;一个种植者,把种了播进田里,让植物的根系在地上形成,那才是真正的丰厚,未来可以结出沉甸甸的金色果实。一个美术教师要把绘画技法、审美意识和情感同时注入学生的心灵。美术教学可能局限于课堂,美的教育就不止于课堂,随时随地言传身教都可以成为美学教育的大课堂。用美学培育或者抚育成长的一代新人,将来不一定去当画家,然而他们的情操,他们的眼界,他们终生的身体力行,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绘画技巧 美术美 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4-01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画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简单地说,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地感受,加入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的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即令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动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动观看者的探究心理。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让人引发呼喝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绘画者的悲凄、哀伤、郁闷、愤怒、乐观以及心灵的飘洒逸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参观者,从而引起共鸣,这是造型艺术的功能。
作为绘画者,当是造型者,根本责任在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独立的创新的意识和情感,才能够感动你的作品参观者;如若你的作品本身就清淡如水、轻薄如纸,要叫你的参观者喟叹不已、心神动荡是不可能的,正如民谚所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什么一幅好的艺术作品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美?为什么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我们激动万分、难以忘怀?是因为画家和音乐家把情感倾注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心造境,以手运心,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才使欣赏者引起共鸣,这才使欣赏视感为之一新,心灵为之一震。作品的意趣、情感和力量所激发的美感效应,是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潜流的感性生命体,这生命体的灵魂便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和对生活及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这就是说,你的作品、你的展览,欣赏者惨淡,怨不得参观者,也怨不得作品展示的组织者,只能怨你作者本人,责无旁贷。对于绘画者,对于艺术品的作者,尽管你有娴熟的技巧,尽管你经过为取得娴熟技巧的长时间的不辞劳苦的努力,尽管你在向学生或者别人讲述技巧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然而你的作品却不能为世人惊目,不能为评论家褒赏,那些技巧只是过眼烟云,你的作品生命短暂。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傅雷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标,技巧是手段。”对于绘画,你的技巧纯熟,把物体描绘得逼真再逼真,那叫匠气冲天。
一幅作品,要讲究艺术,讲究适当,讲究鲜明,更讲究创造。绘画者即令是进行面对实物的写生基本训练,也要经过深入的观察,通过分析、研究去发现新的感受,从微妙的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去吸取创作源泉。要使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有心人应把写生认作是一种创作),都处于饱和的、炽热的冲动之中。对于面前的实物或人物,可以选取戏剧性的动作,也可以夸张表情,也可以在平淡中表现出潜在的激情,也可以截取平淡中的平淡,那是对激情岁月的反衬。创造新美,是绘画者眼中的真实和内在情感形象的体现。美术美术,美是目标,术是技法,技法为目标服务。美术之美,不仅是绘画者的功力,更是绘画者的心力。对于绘画,虽然可以先从解决造型入手,然后上升为表达思想感情,但却不可以停留在形似。形似,决不是造型艺术的全部。形似只能是一种起步,而要在形似、明暗和色彩中注入绘画者的情感,跃动绘画者情感,点燃绘画者的情感,这样才算真正走入创作。
美术之美,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再好的绘画作品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也便不屑一顾。然而,美的内含却容不得理解得那么浅显。视觉上的花花绿绿反而不是真正的美,美的容貌不一定赋有美的灵魂,粗糙的贝壳却可能孕育出珍珠。美是发自内部的生命之光。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让人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优美摄引人,壮美感动人,美是力量。美不仅是一种轻松、逸然、欣喜,更是一种感动、呼唤、号召、振奋;美可以启动人的心智和行为,向着光明进军。如此之说,一幅绘画作品的成功,虽然在于它的形似、线条、色彩、质感、空间感,更在于它引发观赏者、激励观赏者的深厚内含。这样的观赏者从展览会上买上一幅作品,决不仅仅是为了装点他的房间,而是获得一份无价之宝。
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既要有技法的丰厚,又要有思维的丰厚,其实两个丰厚又是一个丰厚,是不能够分开的。丰厚的根本在于深沉,深沉才是真正的丰厚。一个拾柴者,背了一捆或者拉了一车柴草,但那仅仅是柴草,是拾来的,再重也没有重量;一个种植者,把种了播进田里,让植物的根系在地上形成,那才是真正的丰厚,未来可以结出沉甸甸的金色果实。一个美术教师要把绘画技法、审美意识和情感同时注入学生的心灵。美术教学可能局限于课堂,美的教育就不止于课堂,随时随地言传身教都可以成为美学教育的大课堂。用美学培育或者抚育成长的一代新人,将来不一定去当画家,然而他们的情操,他们的眼界,他们终生的身体力行,都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