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乒乓球》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幼儿对于乒乓球并不陌生,本次活动利用乒乓球为探索材料,幼儿通过借助身边常见的材料让易滚动的乒乓球从一处运到另一处。活动中提供了勺子、硬板纸、大吸管、叉子、毛根这些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在与不同的材料尝试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有关的生活经验。
  中班的孩子探索兴趣非常强烈,乐意主动探索各种材料,并能够积极讲述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部分孩子已经积累了利用身边物品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探究类、操作类的活动,中班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明白操作过程的规则与要求,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
  【环境与材料】
  每组4个小框(其中2个装乒乓球);每组1个托盘(小勺、吸管、毛根、硬纸板、叉子若干);大记录表,运球图片若干;幼儿坐成半圆形,足量的乒乓球用小箩筐装好放好。
  【操作任务】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运送乒乓球至空的小框,并进行记录讨论。
  【部分活动实录】
  1.实验前猜想
  提出问题,幼儿猜测、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篓子乒乓球请小朋友想一想,既不用手碰到球又不移动篓子,有什么办法把球运到空篓子里去?
  【活动反思】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帮助幼儿明确探究任务,同时借助猜想与讨论,引发幼儿有依据的进行推论并主动构建知识。在幼儿实验的时候,教師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实验中的问题和差异,找到第一幼儿资源,借助同伴资源,解决问题。幼儿在第一次尝试之后,留出时间,幼儿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探究发现,每个人的经验得以共享。
  【活动点评】   王辉
  3-6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在生活中探究有关生命、物质、地球和空间科学,其科学知识、态度、技能在逐渐发展。幼儿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活动区中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二是指向任务目标的小组化学习。
  1.科学探究活动从哪来?
  (1)科学活动来自于幼儿现有的生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常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是材料好奇,会摆弄、提问。
  (2)科学活动来自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不仅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活动方式不同,他们的经验基础也存在着千差万别,如NN玩过磁铁、浩浩见过水的流动等等,他们的经验各有不同,是开展科学活动的资源之一。
  (3)科学活动来自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幼儿对于概念、词语等无法进行自行建构,时常只是停留在对于材料表面的探索,幼儿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尝试与挑战、实事求是等学习态度与品质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2.科学探究材料如何用?
  (1)材料应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决定其学习的方式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为主,因此材料的提供要低结构、多功能、多变化、易于操作,满足于幼儿的探索需求,如最常见的磁铁、水、水管等。
  (2)材料的投放考虑幼儿当下的需要。如《好玩的水管》活动中水管的投放满足幼儿当下探索水管内部流动秘密的需求,教师投放水管、弹珠材引发大班孩子来自由探索水管。
  (3)幼儿共同参与科学材料的收集。科学材料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如一个放大镜、一个废旧的闹钟、不同种类的落叶等等,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和感知材料,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引发幼儿探究的途径之一。
  (4)材料的使用方法由幼儿自己决定。幼儿早期的科学学习中,自由探索非常重要,科学探究材料究竟如何使用,其决定权在于幼儿,同样是磁铁,在区域游戏时,有的幼儿探究磁铁本身的特性,有的幼儿会用磁铁与身边材料、周围环境互动,其使用材料与已有经验、前期计划等相关。
  3.如何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
  (1)幼儿行为观察是根本。幼儿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教师要做智慧的观察者,科学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和理解幼儿行为以及其背后的经验基础、兴趣倾向等,轻易不干扰,必要时给予支持。教师不仅要将观察融入到集体或小组科学活动中,更要融入到幼儿每日的区域游戏与散步、生活等日常的科学探究中,以获得更为真实、有效的信息。
  (2)核心目标定位是关键。用好《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工具书,分析罗列相关发展点与关键经验,预设可能的活动。如在《沉沉浮浮的水球》活动中,教师将核心目标定位为:观察到水球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位置变化,感受溶液浓度对水球位置变化的影响,对比观察水球在不同浓度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3)环境材料提供是支持。给幼儿宽松的探究环境,轻易不干扰不打断;帮助幼儿建构经验性的环境,如幼儿实验记录或关键故事的呈现,利于幼儿在时常关注下产生自己与原有经验的互动、自己已有经验与与他人的互动、引发幼儿的深层次互动。材料提供追随幼儿的需求进行增减或减少或是改变,如磁铁探究物的增加。
  (4)分享交流互动是平台。借助游戏前的分享平台,幼儿交流自己关于实验材料选择与使用、实验过程与结果联想与猜测。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一方面帮助幼儿回顾探究过程,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对于下一步自己将如何做做出计划;另一方面,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完整连续地表述自己探究过程、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个体的经验在群体中得到分享,引发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其他文献
发生了什么?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有趣的户外活動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的沙池旁,那里绿树成荫,铺满了格子地砖,老师和孩子们开心地玩袋鼠跳格子的游戏。  “小袋鼠真调皮,跟着妈妈做游戏,你一格,我一格,看谁最先跳过河。”孩子们在老师儿歌的引领下蹦蹦跳跳,格外投入,比比谁跳得快,谁跳得远,十分快乐。有的还扮演起袋鼠爸爸、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游戏中加入了故事情节:袋鼠一家去郊
期刊
都说懒家长带出勤快的孩子,而我想说,我们苹果班老师也正在努力当好一个个“懒”老师。在班级孩子面前,我们班老师既是那种提供帮助的更是需要被保护的大苹果。孩子有无限的潜力和想要被关注被认可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与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上,我们班老师选择了给予他们机会,勇敢示弱并大胆放手的自我管理方式。  一、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悄悄地学会解决问题  举例:师幼互动,共同提升方法。  师幼互
期刊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离不开家长的全程参与,家长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是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指南》强调了“重视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努力,逐渐开创家园良好互动模式、发挥多元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入学准备更加科学、有效。作为幼教机构,怎样将家长资源有效地融合到我们日常的教育工
期刊
北京“红黄蓝”事件,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激起全社会对托幼机构保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提升保教质量,如何在保育中体现尊重儿童?我认为,“爱”是每位幼教工作者自带的气质,爱的浸润让幼儿教育有温度、有内涵。保育员相对幼儿教师来说学历较低、专业知识缺乏,年龄偏大,且都为招聘人员,易造成队伍的不稳定性。但保育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幼儿园的保育水平,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幼儿园保健管理的重要工作。
期刊
爸爸,时间是个什么问题呀?  宝贝,时间是生命的礼物。  太棒啦,我天天都有收到礼物喔!  爷爷也有礼物吗?!  对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呀,爷爷花白的头发和胡子里,藏着的全都是时间的馈赠。  时间真是慷慨又神奇呵!  3.45亿万前的石炭纪时代,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
期刊
一、教研背景  教师在关注幼儿表征的研究中遇到了困惑,一是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表征特点不了解;二要进行有价值的表征,成人的帮助是必需的,教师可以有哪些具体的支持性策略?  针对这两个困惑,我们开展了聚焦表征的园本教研,选择美工区、建构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持续追踪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与教师一起研究运用表征丰富幼儿游戏的不同策略。  二、研讨过程  (一)第一次研讨:关注表征的支持策略  教研主题:
期刊
【活动背景】  教师在科学区投放钓鱼的磁铁玩具,前几天科学区每天都有多个幼儿钓鱼,五天之后钓鱼的幼儿越来越少,于是教师在科学区增添有关磁铁的探究性游戏材料。  【环境与材料】  材料:不同大小的圆形磁铁、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不同材质的物品:木棒、雪花片、插塑玩具、1元硬币、铁制的笔、剪刀,操作记录单(材料逐步投放)。  环境:《我的发现》呈现幼儿的记录,《我的故事》呈现分享后的学习探究故事。  
期刊
【设计意图】  基于日常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喜欢玩水,知道物体在水中会有沉浮的现象。通过将水球投入不同浓度盐水中,观察水球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位置,发现水球浮浮沉沉的现象,幼儿在加盐的过程中发现盐越多,水球浮起來越多的现象,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环境与材料】  材料类:四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水球浓度与盐水浓度相同;水球浓度小于盐水浓度;水球浓度大于盐水浓度;水球浓度远小于盐水浓度)、五个水球(低浓
期刊
手捧《幼儿教育导读》2018年5月下,封面上“自主游戏”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目光,按我读书的惯例,我先浏览起本书的目录,原来此书本期关注的话题就是:自主游戏。几位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自主游戏进行了各自的诠释。使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想要走进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自主游戲。  莫娇的《顺应意愿,把握时机—浅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援助行为》中,作者从教师在支持幼儿游戏时面临的困惑:如何把握援助契机、如何运用
期刊
一次回老家,跟一位姐姐偶然间聊起她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她满面愁容的跟我说道:“老师每天都要给孩子布置两篇练字的家庭作业,看她每天回来坐在那里写字,坐不住又不愿意写,痛苦的样子,我也很难受。”我说:“她现在是在读大班吗?国家明令禁止了是不允许在幼儿园阶段教小朋友认字,认字那是小学老师教的,幼儿园里不需要。如果你现在强迫她写,她也许会对认字甚至學习产生厌烦情绪,到了小学这种情绪势必会影响到她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