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贝母有润肺散结、止咳化痰的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痛、瘰疬、喉痹、乳痛等症。
贝母在《诗经》里叫虻。古时候人们把干燥的贝母鳞瓣,形容为僵死的牛苍蝇。《管子》一书称黄虻。《神农本草经》里叫贝母、空草。这是在曲籍上第一次出现贝母一词。以后朝代都叫贝母,没有品种之分。一直到明朝157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也没有分浙贝、川贝等种类。明朝1624年倪朱谟著《本草纲目汇言》始有“川者为妙”,这时才有川贝母的名称。清朝1757年吴仪洛著《本草以新》在贝母中分述几种:“川者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象山贝母体坚实;土贝母形大,味苦”这时,贝母才有品种、形状、性味之说。到了1765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他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为兰本,增加了花类、藤本类,新载716种,如浙贝母等第一次上书。这时才有浙贝母正式名称。根据历史考证:有川贝母名称到今年只有375年,有浙贝母名称只有234年。浙贝母野转家种不到200年。过去南北交通不便,东北和西北所产贝母很少南流,只到清朝末年平贝、伊贝才打入湖北市场。
湖北贝母正式定名是1974年11月25日,湖北省卫生局、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省商业局等单位邀请湖北省植物所、湖北省药品检验所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肖培根教授定名,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鉴定: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现全国有贝母20多种,如浙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芦贝母、平贝母。天山贝母、伊犁贝母、湖北贝母,浙江东阳贝母、陕西太白贝母、新疆砂贝母,河北承德辽宁昭盟一轮贝母,轮叶贝母,新疆产滩贝母、沙贝母,四川产米贝母,云南产梭砂贝母,新疆产伊贝母,西藏产卷叶贝母。主产于我国的湖北、浙江、四川、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河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江苏、辽宁;再就国际的日本;朝鲜、印度(尼泊尔、锡金);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等地。
贝母在世界约6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有20多种,2个变种。其中:四川8种,新疆6种,西藏、青海、云南各3种,其余全省区1~2种,但能提供商品的,在市场上有销售的只有6种。
在此我们进行了湖北贝母的药理试验,其试验为湖北贝母的醇提取物,探索它的毒性,镇咳,祛痰等作用。
一、湖北贝母植物特征和它对气温的要求
本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茎单一直立,高60~100cm,鳞茎肥厚,肉质色白,由两瓣鳞片合抱而成,卵球形或扁球形,横径约2~3cm,外被薄膜,下面着生数条须根。叶轮生或对生,少有互生,线形或拨针形,长10~18cm,宽1~3.5cm,茎部略包茎,包片线形,为2~4片轮生,先端卷曲。清明前后开花,花期15d左右,花顶生或腋生,1~6朵,直立或下垂,钟状,直立3cm;花被6片,两轮,每轮3片,被片紫色,间有白色方格斑点;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柱头3歧。谷雨前后花凋谢结果,芒种前后果实成熟,腋果黄棕色,扁圆形,具6翼,直径2.5cm。种籽多为淡棕色,扁平,呈不规则四边形。
鳞茎播种以后,气温降到20~22℃时,地下鳞茎开始长根,气温回升到6℃时开始出苗,15~20℃地上茎杆生长旺盛,25℃抑制生长至倒苗。这时地下鳞茎处于休眠状态,温度到了30℃地下鳞茎就会窒息。用鳞茎繁殖,从地下鳞茎长根开始到地上茎杆倒伏,整个生长周期为280d左右。
湖北贝母的主要特性是:怕热、怕水、喜凉、喜肥。
二、湖北贝母的主要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选地坡度为25度左右,以半阴半阳的地,日照时间为5~6h。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佳,前茬作物以高杆作物为主。湖北贝母整地一定要深翻30cm,因贝母的根系比较发达,它的穿透性能好,根须一般长10~20cm,所以必须要深翻,然后打细土块,开沟作厢,厢宽1.2m,厢面呈瓦背形,这样使其厢面不积水,使病虫害不发生或少发生,有利增产。
选种与贮藏:选种必须进行块选、株选、颗选,选健壮无病虫害的贝母种作种用。贮藏,第一是大地过夏;第二是室内贮藏。
播种:播种从芒种到立秋均可播种,也就是说从开始倒苗到长须根之前均可播种。
施肥与管理:贝母是耐肥作物,对氮、磷、钾三元素都需要。这是它增产的唯一肥料。管理基本上是见草就扯。这样才能保证其产量。
贝母在《诗经》里叫虻。古时候人们把干燥的贝母鳞瓣,形容为僵死的牛苍蝇。《管子》一书称黄虻。《神农本草经》里叫贝母、空草。这是在曲籍上第一次出现贝母一词。以后朝代都叫贝母,没有品种之分。一直到明朝157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也没有分浙贝、川贝等种类。明朝1624年倪朱谟著《本草纲目汇言》始有“川者为妙”,这时才有川贝母的名称。清朝1757年吴仪洛著《本草以新》在贝母中分述几种:“川者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象山贝母体坚实;土贝母形大,味苦”这时,贝母才有品种、形状、性味之说。到了1765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他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为兰本,增加了花类、藤本类,新载716种,如浙贝母等第一次上书。这时才有浙贝母正式名称。根据历史考证:有川贝母名称到今年只有375年,有浙贝母名称只有234年。浙贝母野转家种不到200年。过去南北交通不便,东北和西北所产贝母很少南流,只到清朝末年平贝、伊贝才打入湖北市场。
湖北贝母正式定名是1974年11月25日,湖北省卫生局、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省商业局等单位邀请湖北省植物所、湖北省药品检验所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肖培根教授定名,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鉴定: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现全国有贝母20多种,如浙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芦贝母、平贝母。天山贝母、伊犁贝母、湖北贝母,浙江东阳贝母、陕西太白贝母、新疆砂贝母,河北承德辽宁昭盟一轮贝母,轮叶贝母,新疆产滩贝母、沙贝母,四川产米贝母,云南产梭砂贝母,新疆产伊贝母,西藏产卷叶贝母。主产于我国的湖北、浙江、四川、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河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江苏、辽宁;再就国际的日本;朝鲜、印度(尼泊尔、锡金);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等地。
贝母在世界约6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有20多种,2个变种。其中:四川8种,新疆6种,西藏、青海、云南各3种,其余全省区1~2种,但能提供商品的,在市场上有销售的只有6种。
在此我们进行了湖北贝母的药理试验,其试验为湖北贝母的醇提取物,探索它的毒性,镇咳,祛痰等作用。
一、湖北贝母植物特征和它对气温的要求
本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茎单一直立,高60~100cm,鳞茎肥厚,肉质色白,由两瓣鳞片合抱而成,卵球形或扁球形,横径约2~3cm,外被薄膜,下面着生数条须根。叶轮生或对生,少有互生,线形或拨针形,长10~18cm,宽1~3.5cm,茎部略包茎,包片线形,为2~4片轮生,先端卷曲。清明前后开花,花期15d左右,花顶生或腋生,1~6朵,直立或下垂,钟状,直立3cm;花被6片,两轮,每轮3片,被片紫色,间有白色方格斑点;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柱头3歧。谷雨前后花凋谢结果,芒种前后果实成熟,腋果黄棕色,扁圆形,具6翼,直径2.5cm。种籽多为淡棕色,扁平,呈不规则四边形。
鳞茎播种以后,气温降到20~22℃时,地下鳞茎开始长根,气温回升到6℃时开始出苗,15~20℃地上茎杆生长旺盛,25℃抑制生长至倒苗。这时地下鳞茎处于休眠状态,温度到了30℃地下鳞茎就会窒息。用鳞茎繁殖,从地下鳞茎长根开始到地上茎杆倒伏,整个生长周期为280d左右。
湖北贝母的主要特性是:怕热、怕水、喜凉、喜肥。
二、湖北贝母的主要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选地坡度为25度左右,以半阴半阳的地,日照时间为5~6h。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佳,前茬作物以高杆作物为主。湖北贝母整地一定要深翻30cm,因贝母的根系比较发达,它的穿透性能好,根须一般长10~20cm,所以必须要深翻,然后打细土块,开沟作厢,厢宽1.2m,厢面呈瓦背形,这样使其厢面不积水,使病虫害不发生或少发生,有利增产。
选种与贮藏:选种必须进行块选、株选、颗选,选健壮无病虫害的贝母种作种用。贮藏,第一是大地过夏;第二是室内贮藏。
播种:播种从芒种到立秋均可播种,也就是说从开始倒苗到长须根之前均可播种。
施肥与管理:贝母是耐肥作物,对氮、磷、钾三元素都需要。这是它增产的唯一肥料。管理基本上是见草就扯。这样才能保证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