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安徽的不解之缘(四)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量减少矿工们不必要的伤亡”
  淮南,被人们称为华夏大地上的一块瑰宝,是一座美丽富饶的新型能源城。
  1960年2月24日,邓小平一行在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淮南视察。
  望峰岗选煤厂是一座现代化、自动化的煤厂,1958年12月正式投产,年入洗原煤达149万吨,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首。
  邓小平在厂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步入厂区。他首先乘电梯来到车间调度室,察看了全厂设备运行的模拟盘。当他见到全厂生产设备都能由调度室一人操纵时,十分满意。邓小平又仔细地向厂领导了解了全厂的建设和生产情况。厂长向邓小平汇报说:“我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主厂房的建设工期只有14个月。全厂洗选主要设备虽是苏联制造的,但有三分之二的设备是由国内配套制造的,包括调度室的模拟盘。生产的洗精煤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粮食,对于武钢、马钢及全省钢铁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全厂职工干劲很大,投产一年就超过了设计生产能力。”邓小平听后,高兴地说:“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走出调度室,邓小平又来到洗选车间。他每到一处就向大家问好,和矿工们亲切握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离开洗选厂时,邓小平提出要下矿井看看。因事先未做准备,随行人员劝说道:“您年事已高,还是不要下井了。”邓小平微笑着说:“我还行,还是下去看看。”工作人员只好临时通知谢二矿迅速做好首长下井的各项准备工作。
  20分钟后,邓小平一行驱车来到了谢二矿。
  谢二矿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矿井,机械化程度很高,而且提前建成投产,几年内产量翻了一番。在下井前,邓小平来到谢二矿的临时会议室,听取了副总工程师马德玖的简要汇报。他对汇报十分满意,并不时地插话询问。
  之后,邓小平更衣来到了井下。在井下,他先后察看了正石门、巷道主井翻罐笼和空重车绕道。当他看到不安全的地方,就嘱咐矿领导,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安全生产条件。他对矿领导说:“煤矿生产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尽量减少矿工们不必要的伤亡。”寥寥数语,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关怀和爱护。
  离开淮南后,邓小平一行又来到蚌埠视察,这是他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再次踏上蚌埠的土地。邓小平首先考察了正在建设的淮河中游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蚌埠闸工地,随后视察了蚌埠玻璃厂。
  在玻璃厂陈列室,邓小平参观了该厂生产的各种玻璃产品的样品,对光学玻璃、玻璃管、玻璃钢等新产品尤为关注,认真询问产品质量如何。当听到玻璃管可承受8个大气压、光学玻璃质量稳定可靠时,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出了陈列馆,邓小平又实地考察了毛坯车间和加工车间,察看了煤气炉吹泡、自动镀银等生产工序。
  从玻璃厂出来,邓小平又步入蚌埠淀粉厂,考察山芋干的综合利用情况。他一边察看由山芋干开发出的口服葡萄糖等产品,一边听取该厂生产情况的汇报。当听到已开发出36种产品,使山芋干的身价由每百斤8.6元提高到185.4元,比原价提高了20多倍时,邓小平高兴地说:“创新才能发展呀!”他特别肯定了用一种原料开发多种用途的产品,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做法。当了解到建这样规模的企业,只要30万元设备、300名工人、年需900万公斤山芋干时,邓小平脱口而出:“只要5000亩地就够了。”临别时,邓小平鼓励企业领导:你们全厂工人的干劲很大啊,要坚持下去。
  我对淮海战区的人民是有感情的
  25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邓小平一行驱车前往濉溪县双堆集视察。
  双堆集,是淮海战役中全歼黄维兵团的故址。在这片土地上曾抒写过解放战争的壮丽诗篇,留下了邓小平战斗的光辉足迹。
  沧桑十几载,弹指一挥间。邓小平离开双堆集已经12年了,然而在邓小平的记忆中,当年淮海战役的斗争风云依然历历在目。
  当双堆的人民群众得知邓小平等中央首长要来的消息后,为了能够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地方接待中央首长,他们自发地腾出了两间草房作临时会议室。
  邓小平一行下车后,直奔会议室。大家坐定后,县、公社的领导准备向邓小平汇报工作,邓小平却摆摆手说:“还是先找几位群众来谈谈吧。”
  时任濉溪县委第一书记许彩文请来了几位群众代表。邓小平让他们屋里坐,代表们以年龄为序作了自我介绍。年长的那位说:“我叫王化贤,今年60岁,任班长(生产组长)。”邓小平颔首称赞道:“你是老黄忠嘛!”一位小伙子接着说:“我叫马万钦,今年25岁,任连长(生产队长)。”邓小平勉励他说:“好,年轻有为,要学当年的周公瑾!”一位女同志也紧跟着介绍:“我叫王家香,今年27岁,是妇女连长。”邓小平诙谐地说:“你是巾帼花木兰喽。”顿时,满屋子的人大笑起来,气氛轻松活跃。
  之后,时任宿县行署专员单劲之插话道:“这次邓总书记来双堆,主要是故地重游,凭吊烈士,同时视察当年淮海战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大家可以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单劲之的话引起了邓小平对昔日淮海战役的回忆。他深情地说:“我对淮海战区的人民是有感情的。双堆的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牺牲。那时,淮海战役开始后,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由我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统一指挥淮海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外战争史上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王化贤接过邓小平的话说:“当时国民党军队来得急,多数群众都跑了,只剩下部分青壮年参加了支前工作,主要是转运伤员,运送粮草、蔬菜等。战役胜利后,我参与打扫战场,只见黄维兵团固守的几个村庄已经成为平地,一片焦土,连一根草也找不到了。数百辆充当障碍物的汽车东倒西歪,车上弹壳有一尺多厚。”听到这里,邓小平高兴地挥动手臂说:“这支不可一世的‘王牌’军终于覆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了。”这时,马万钦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当时我也参加了打扫战场,我们将烈士遗体用白布裹上,一人筑一座坟。”听了马万钦的话,邓小平连声说:“这样好!这样好!”接着又说,“今后有条件时,可在这儿建一座烈士纪念碑,修一条通往南坪、宿县的公路。”   随后,话题转到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问题。邓小平向大家询问了有关情况,代表们如实地作了汇报。当听到代表们说,今年因遇到自然灾害,当地的粮食生产低,社员的收入少时,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县、公社负责人说:“你们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自力更生找致富门路,帮助他们把底子搞厚一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从当年的淮海战役,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的生产和群众的生活,邓小平同大家足足谈了40多分钟。
  最后,邓小平一行步行来到尖谷堆,在寒风中默立了3分钟,向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志哀。
  “约法三章”:不封山、不坐滑竿、对外不宣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方面转移,随着国门的打开,旅游作为对外开放、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平台,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当好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黄山,世界遗产,是镶嵌在皖南大地上的一块国之瑰宝。如何让这块宝石闪闪发光,名扬四海,为江淮大地致富,为江淮人民造福,是邓小平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日子里,心中一直难以释怀的问题。
  顶风傲雪、广迎四海的黄山迎客松,于1979年7月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75岁高龄的邓小平,以其革命家的坚毅,徒步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黄山,为黄山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第二次踏上安徽这片热土。
  7月10日,晴空万里。
  一辆专列徐徐地停靠在江苏徐州的一条专用铁路线上,车一停稳,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等负责同志迎上前去。
  邓小平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衣,下着灰色布裤,脚穿圆口布鞋,健步朝大家走过来……他一边与大家一一握手,一边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谢谢你们了!”
  7月11日上午8时许,邓小平乘坐的专列经蚌埠、南京、马鞍山、芜湖,驶进了长江南岸的一个三等小站:繁昌。
  中共繁昌县委书记走到邓小平面前,恳切地说:“邓副主席,一路辛苦了,请您到县里休息!”
  “一休息就走不了啦。”邓小平握住他的手,笑着说。
  短暂的亲切会见之后,邓小平和家人启程直接前往黄山。
  省委接待处的人员事先安排邓小平乘坐小轿车。但他却连连摆手,坚持和大家同乘面包车去黄山。
  7月的皖南,太阳火辣辣的,大地热浪冲天,气温达38℃。车上没有空调,邓小平和大家说着笑着,不时地掏出手帕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路上,车厢内一派欢快、和谐的家庭气氛。
  下午14时30分,面包车稳稳地抵达了黄山观瀑楼。观瀑楼,玲珑别致,坐落在迤逦十里的桃花峰半山腰。下车后,邓小平同中共安徽省委及徽州地委负责人一一握手,互致问候。
  盛夏的黄山,已进入旅游旺季,青山如黛,游人如织。看到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邓小平心里十分高兴。为了不影响群众的游览,他随即对万里“约法三章”:“第一,不封山,不要因为我来游览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第二,不坐滑竿,我下了决心,要步行上去;第三,这次是利用休假时间来黄山的,对外不宣传。”
  正是这个“约法三章”,使邓小平唯一的一次黄山之行,没有被当时的新闻媒体详细报道。
  说来也巧。7月14日,邓小平一行在清凉台观日出后,经散花坞来到始信峰,在这里遇到了在此拍摄外景的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白发魔女传》摄制组。演员们见到了邓小平后,惊喜地迎了上来,握手问好,并一致要求与邓小平合影留念。警卫人员考虑到此处山险路窄,婉言相谢。可邓小平见香港同胞心情急切,便欣然应允与大家一起合影。当晚,激动不已的长城电影公司外景队队长在北海宾馆向香港发回消息:“特大喜讯——黄山巧遇邓小平!”
  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都刊发了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登山过程中,邓小平不仅亲切地与南来北往的游客漫步交谈,而且十分关心游客的生活情况;他在下榻的玉屏楼宾馆详细地了解黄山游客的吃住问题,而且还深入黄山光明顶701广播电视转播台和黄山气象站看望广大干部职工,深情地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赢得大家的欢呼与拥戴。
  75岁的邓小平,手拄竹杖,精神矍铄,在崎岖的山道上执着地前行。从桃源亭到半山寺、玉屏楼、鳌鱼峰、光明顶、北海、清凉台、始信峰、云谷寺,到处都留下了邓小平考察黄山旅游资源的足迹。
  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鼓劲加油
  7月15日,邓小平回到观瀑楼,在这里接见了万里和中共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等人,并听取了安徽省和徽州地区的工作汇报。邓小平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徽州山区经济,做了重要讲话。
  下午5时,邓小平在观瀑楼会议室一边品尝着“黄山毛峰”,一边与大家随意地交谈着。
  “老魏,你这个地区管哪几个县?”邓小平问魏心一。
  魏心一回答说:“我们地区管7县1市,有170万人口……”他接着向邓小平介绍了徽州地区的资源、物产等情况。
  邓小平赞赏道:“你们这里物产很丰富,你们这个地方将来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我们这里产春茶19万担,春夏茶28万担。”魏心一说。
  “一担多少钱?”
  “170到180元,祁红、屯绿主要是我们这里生产的。”
  邓小平说:“祁红世界有名。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对黄山的工作要好好整顿,主要是搞好服务工作。你们条件不好,第一是脏,这是不行的。”
  说到这里,邓小平停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说道:“这里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外国人到中国旅游,一般的一星期要花1000美元,有时钱花少了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要搞好道路,上山道路要很好地整修,将来要能开快车,外国人和游客上去可以租车嘛。”
  万里插话说:“道路现在太窄,我们要很好地整修,皖赣铁路岩寺站改成黄山车站,屯溪机场要进行扩建。”   邓小平说:“可以搞小飞机。但交通还不是第一。第一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长城那个地方的问题,我们很着急,就是解决得很慢。现在我们国家有些人就是慢慢腾腾不着急,积极性不高。你们搞旅游的人,要有点外语知识。凡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的,工资要高,也可以给他百把元,不好的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还可以淘汰,这样就搞上去了。”
  邓小平强调说:“服务态度、清洁卫生很重要。外国人批评我们脏。爬了山要洗温泉澡,钱可以多收。”
  见大家都不说话,邓小平呷了一口茶,接着谈起了他的生意经:“旅社建筑要搞古色古香的房子。像这样的房子(指观瀑楼),一家住一天可以收他500美元,起码200美元。我在美国这旅馆,最低的是900美元,高的有1200美元。他们来旅游就是要花钱嘛。”
  邓小平又说:“每个宾馆要搞小卖部,祁红、绿茶搞小包,一二两的,包装搞得漂亮些,卖他几个美金。他不是喝茶,是当纪念品。游客带回去送人,表示他到过黄山。安徽的纸、墨、笔、砚,也要搞包装,卖美金。小卖部卖茶、纸、墨、笔、砚,定国际价格,大有买卖可做。特别是日本人喜欢。砚台不要搞大。我们就是不会赚钱。很多外国人特别是华侨批评我们不会赚钱。”
  “被单要每天换,伙食要很好地研究,要适合外国人的口味,你们地方菜烧得不好,要训练这方面的人才。”
  “芜湖铁路通到哪里?邓小平问。
  “通到景德镇。”万里说。
  “有了这条铁路就好了。”
  邓小平接着又谈到了治山问题。他说:“在这里,你们的资本就是山。要搞些专业队治山。山上的东西多得很,你170万人口,搞好了,许多东西可以出口,收外汇。现在这里有好多秃山,种玉米干什么?既影响水土保持,收入又少。山区建设,就是看搞什么收效快就搞什么。粮食少,用别的办法解决。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
  省委书记顾卓新、王光宇说:“过去山区搞粮食自给,毁林、茶种粮,对山区破坏很严重。”
  邓小平说:“山治得好,要允许他们的收入高,不要去剥削他,还要组织专业队搞。”
  “现在治得好的地方,就是组织专业的队搞的。”魏心一汇报说,“过去旌德镇养黄牛,也是出口的,现在很少了。”
  邓小平说:“把这些恢复起来就好了。小黄牛的肉很好,出口很受欢迎。”
  万里说:“这里过去产生漆、桐油,现在还未恢复起来,漆基本上搞光了。”
  “山区宝多得很。种柞树也很好。要搞经济林。要很好地发展竹木手工生产,搞好竹编生产,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每件收他几美元。还要种菜,你们的丝瓜很好。石鸡,外国人肯定喜欢,做好了,可以卖他几十美元,很多东西稍微调制好了,价钱可以高2倍。”
  在座的省委常委们被邓小平的话深深震惊了。除了曾长期跟随过邓小平南征北战的万里,其他人实在难以想像,向来抓大事、理大局,在政治上具有深邃洞察力和统帅才能的邓小平谈起赚钱做生意的“方略”来竟如此开通,如此细心,如此娓娓道来,有板有眼。
  顾卓新接上了话头,打破了刹那间的沉默:“我们要办好这方面的学校,训练厨师、导游、服务员。”
  服务员为邓小平续上了茶。望着枭枭升腾的水汽,闻着弥漫开来的茶香,邓小平兴致更高,他说:“公园要卖门票,外国人一个价,中国人一个价。泰国曼谷公园本国人收2角钱,外国人收1元5角钱。温泉洗澡,游泳池也要收费,也要有区别。国内外不同,本国人和外国人收费不同。导游要有章程。”
  邓小平又说:“主要是搞好服务,清洁卫生,这是很重要的。你让人家出钱,服务态度不好,又脏,谁来?来了也要骂娘。这方面的工作要很好地研究,人员要训练,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一定要搞得使游客方便。”邓小平再强调这一点。
  “你们搞几个养牛场,种草,旅客来了吃鲜牛奶、奶酪。这里卖奶制品,收费可以比别处高些。外国人喜欢吃小牛肉、牛排,那个东西确实好吃,香得很。以前我在法国留学时是吃不上的。黄山要搞些好风景照片,一套黄山风景明信片,卖他几个美元,要搞色彩风景照片、画册,他们买回去当纪念。”
  万里说:“九华山风景也很好,是佛教圣地,您没去。”
  邓小平没有接万里的话头,自顾说下去:“我提出旅游业到1985年收入50亿美元,他们说保证不了。交通、旅游有一系列问题。翻译也不够。这怎么可以?服务员起码要学简单的外语,会讲出菜单。外语好的服务员,工资要高。导游要训练,导游由旅客雇,收入归公。”
  座谈会还在继续进行着。
  话题转到如何发展徽州山区经济问题。邓小平说:“你们徽州地区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要搞经济林。你何必种玉米,既影响水土保持,收入又少。山区建设就是让群众看看,什么收效快,就搞什么。现在我们都是吃粮食,为什么不种草养牛,中国人的食物结构要改变。日本人每人每年吃200斤鱼。现在让群众多吃肉不行,实在是穷,吃不起,富裕的队可以搞,多养猪、牛、羊,多吃肉少吃粮。”
  万里说:“我们巢湖几百万亩水面,但养鱼业发展很差。”
  这时,邓小平显得有些兴奋:“巢湖,我们打过长江去就是在巢湖训练的水军。”稍停一下,邓小平又嘱咐道:“水面还有的是,要好好养鱼,让群众多吃点鱼,少吃点粮。我们的食物结构是长期形成的,习惯要慢慢改。你们试试,富裕队多养猪、牛、鱼,让群众逐步多吃肉,少吃粮。肉、鱼价格可以对当地人放低些。逐步做到少调进粮食,多吃肉,改变食物构成,这样人的健康状况肯定会改变。”
  邓小平又询问了1978年徽州的粮食收成和社员人均收入。
  最后,邓小平鼓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人:“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多么激动人心的话语,多么恳切厚重的关爱,多么明确的指示!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凝聚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深谋远虑!   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天早晨,邓小平临行前,魏心一再次来到观瀑楼,代表黄山,代表徽州人为邓小平送行。此时,邓小平正在吃早饭,魏心一请他为黄山题字,他欣然应允。
  邓小平放下饭碗,走进会客厅,拿起毛笔,蘸上墨汁,挥笔写了“天下名泉”四个大字。
  上午8时左右,邓小平在观瀑楼与前来送行的省地领导以及黄山管理处的干部职工一一握手话别,然后由万里陪同,转道乘火车前往上海。
  邓小平的这次黄山之行,不仅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鼓劲加油,而且为提升黄山的知名度,指明了方向。其现实意义是揭开了黄山、安徽乃至中国旅游经济的新篇章;历史意义在于揭开了安徽和中国思想解放、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蚌埠谈话,情系安徽指方向
  22年前,在那个被喻为加快发展的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他南巡的归途中,再次踏上他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决战的江淮大地,在蚌埠站逗留了近半个小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中华大地澎湃掀起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运跌入低谷;国内出现的政治风波,使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显得步履沉重;经济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党内曾一度出现凡事要问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倾向。
  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中国究竟走向何处?面对各种政治思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市场经济是否为资本主义所独有?这是摆在我们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道历史性难题。
  退休已久、深居简出的邓小平一直在思索着。要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推动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必须实现思想上的大解放、认识上的新突破、理论上的再创新。
  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离开京城,来到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南方进行调研视察。
  目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邓小平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他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审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革命家的理性思维,辨析着思想界的是是非非;他以思想家的超凡睿智,回答了掣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理论问题。
  对于安徽,邓小平有着较深的了解,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安徽人民,始终关注着安徽的发展与致富。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试种“责任田”,遭到了党内的各种非议,在关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给予肯定和支持。70年代末,安徽又在全国率先推行包产到户,邓小平再一次以其政治家的敏锐和大智大勇,拨开了阻碍农村发展的重重迷雾,肯定了安徽人民的首创精神,为安徽正在起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使长期温饱难以自给的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改善。在这次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他又提到了安徽的改革,他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1992年2月20日,结束了南方视察的邓小平,让他乘坐的专列停靠在蚌埠站,再次宣传他的改革思想,再次掀起安徽改革开放的热潮。
  20日下午5时55分,专列驶入安徽蚌埠市火车站。穿雪花呢大衣、系咖啡色围巾的邓小平,缓步走下车厢。
  时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徐景仁、市长诸宗智、市委副书记胡德新,受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的委托,早早地站在月台上迎接邓小平一行。
  邓小平和前来迎候的蚌埠市负责人一一握手后,一边同他们沿月台散步,一边询问:“去年你们这里受了大灾,至今还能看到一些受过水灾的痕迹。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城市进水了没有?工业生产受到影响了吗?”
  徐景仁汇报说,去年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水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海内外同胞的支持下,我们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经济基础,发挥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抗灾救灾,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活稳定。没有发生冻死人、饿死人的现象,没有发生大的疫病,也没有大批灾民外流。目前工农业生产正在迅速恢复。通过抗灾救灾,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都有了改善,人民群众亲身体会到还是社会主义好。
  邓小平听到这里,欣慰地说:“这就是坏事变好事嘛。”
  接着,徐景仁代表市委、市政府汇报了全市干部群众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抓好经济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情况。当听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蚌埠市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提前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时,邓小平频频点头,满意地笑了。徐景仁说:“这些成绩都是在您设计的改革方针指引下取得的,人民群众衷心地祝愿您健康长寿!”邓小平慈祥地说:“都是靠大家干出来的,是老一辈革命家集体的功劳!”
  “蚌埠目前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安徽属于什么水平?安徽的最好水平在哪里?”邓小平又关切地问道。徐景仁如实汇报:“蚌埠在安徽属中等水平。安徽的最好水平是合肥市及沿江地区。”邓小平又问道:“蚌埠是什么时候解放的?” 徐景仁回答说:“1949年1月20日。淮海战役的胜利带来了蚌埠的解放。蚌埠人民时刻铭记着先辈们的光辉业绩。”
  谈到当年由他亲自指挥的淮海战役,邓小平感慨地说:“当时,仗打得很艰苦,我们的武器装备很差。淮海战役的胜利,一靠毛主席指挥正确,二靠勇敢。”市负责同志说:“总前委指挥也正确。”邓小平的女儿此时插话道:“讲淮海战役他比谁记得都清楚。”引发出大家一阵会心的笑声。
  在散步过程中,邓小平同蚌埠市负责同志亲切交谈,在站台上撒下一路欢声笑语。时间过得好像分外地快,眼看邓小平就要离开蚌埠了,大家依依不舍。临上车前,邓小平和蚌埠市及铁路分局的负责同志再次一一握手。站在远处的工作人员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敬仰和激动,情不自禁地拥上前去,纷纷请求和邓小平握手告别。面对同志们这种热情而质朴的要求,邓小平一边亲切地和大家握手,一边不无风趣地问道:“还有吗?还有吗?”在场的人无不被此景所深深打动。
  列车启动了。邓小平站在车窗前,拉开窗帘,向站台上的同志们挥手告别。望着远去的列车,大家心潮难平。
  这次蚌埠小憩,是邓小平第六次踏上江淮大地,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莅临安徽。虽是悄悄而来,匆匆而去,但却凝聚了一代伟人对安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眷恋。
  (责任编辑:徐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与时俱进地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创新型政党命题的提出,在党的建设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是对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要求的重大突破.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社会力量,自觉调整均衡利益分配,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和人格尊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它倡导为富者“仁”
季羡林在《朗润琐言》中回忆新中国建立后知识分子境遇时曾经说过:“干知识分子这个行当是并不轻松的,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我尝够了酸甜苦辣,经历够了喜怒哀乐。走过了阳关大道,也走过了独木小桥。有时候,光风雯月;有时候,阴霾满天。有时候,峰回路转;有时候,柳暗花明。金榜上也曾题过名,春风中也曾得意过,说不高兴是假话。但是,一转瞬间,就交了华盖运,四处碰壁,五内俱焚。”  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引发了专门从事民主转轨研究的学者从以往的研究领域南欧和拉丁美洲转向中东欧,致使民主转轨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一次成为成长型产业.rn
期刊
自然法则、自然现象与抽象思想不受专利保护是专利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Mayov.Prometheus案判决中,涉案医疗方法专利仅描述了一项自然法则而未对其范围进行任何限定。美国
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一个行业论坛上放出一剂猛料:“工信部已经启动禁售传统燃油车的相关研究”成为汽车行业炙手可热的焦点话题,人类梦寐以求的“无燃油车时代”究竟
期刊
摘 要:智利与阿根廷是南美的两个经济大国。历史上,阿根廷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因素而富甲一方。但二战后,尤其是80年代后,智利成功的经济改革使得该国后来居上,如今智利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阿根廷。智利成功地抵御了数次金融危机,并始终使智利维持稳定高效的增长,使该国政府成为了经济改革成功的典范。本文旨在对比面对国内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两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及其效果,由此挖掘智利经济增长成功的因素。
羞耻定律:骗我第一次,是你的羞耻;骗我第二次,是我的羞耻。琢磨定律:要琢磨一个人说的话,不要琢磨说话的人。蒙骗定律:最容易被蒙骗的人,是那些自认为比谁都聪明的人。尊重定
在研究党史问题时,对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一定要放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去考察。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要求,也是陈云党史观的一个重要特点。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一场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