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社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拉开了社会转型的序幕。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进入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时期。这场变革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出版业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必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政府规制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关键词】俄罗斯 出版业 政府规制
一、政府规制理论概述
根据媒介政府规制的定义,媒介的政府规制是指媒介监管部门通过法律、规章、政策、制度等方式,对媒介产业的市场进出、价格水平、价格机构、外部性影响、信息优势等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的规范、引导和激励,以促进媒介产业组织形态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媒介资源配置的均衡,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而研究媒介政府规制领域的学科被称为媒介政府规制理论。 ①
政府规制理论是媒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市场的自发调节容易造成垄断的产生,寡头控制媒介,提高市场进入壁垒,会对公众的利益和社会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害,即出现“市场失灵”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公共用品、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市场失灵”构成了政府规制的前提条件,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进行调节和规制。从规制的方式和手段来看,政府规制主要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方面,目前“激励性规制”和“规制放松”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各国媒介政府规制和解决媒介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
对出版业的经济性政府规制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进入规制、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其中,进入规制是媒介主管部门通过发放许可证,实行审批制等方式对出版业的行业准入进行有效规制;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是指主管部门运用经济手段对出版物价格进行调控,或给予税收方面的补贴,或对出版物制定其他政策进行扶持或打压,实现对出版物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的调整。
出版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由于所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是难以解决的,也正因为此,对出版业进行社会性政府规制有其必然性,社会性政府规制成为规范、引导和激励出版产业的重要手段。媒介的社会性政府规制是政府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受众权益等为目的,通过设立相应标准、发放许可证等方式,对媒介产业实施的外部性规制、内容规制以及信息优势规制等措施。②社会性的政府规制通常依靠立法来进行,但政府部门对媒介产业的一些规制行为并非都有充足的法律依据,而是满足政府的一些公共利益目的和社会政治目的,这也成为了媒介政府规制的另一重要特性。
与市场失灵对应,政府规制也可能出现“规制失灵”。由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政策的变更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或规制者自身对政策缺乏理性的判断,规制者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条件下甚至会出现被规制者收买的情况,因此,“规制俘虏”理论产生。这些是政府规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俄罗斯出版业的政府规制
前苏联时期,出版业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查和全面监管,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单一,对于出版业的管理并不能用政府规制理论进行衡量;但社会进入转型期以后,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和商业化推动了媒介产业的形成,政府当局也开始自觉运用政府规制手段对出版业进行管理。
1、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对出版业的政府规制
现代俄罗斯出版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5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正是这场改革彻底改变了苏联出版事业的面貌,奠定了现代俄罗斯出版业的基础。
1990年6月12日,签署前苏联第一部《新闻出版法》,并于8月1日生效。《苏联新闻出版法》规定新闻自由,舆论不受检查。法律规定取消新闻检查制度、确立出版自由制度、改审批制为登记制、确立事后追惩制。该法的实施使前苏联新闻出版体制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严格的审批制被自由登记制所取代,还规定印数低于1000份的出版物可以不用登记。在这一制度下,私有出版机构开始大量出现。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指导下,对前苏联的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扩大出版单位自主权,减轻国家出版委员会对出版社的干预,出版社领导人由选举产生,且有一定的任期限制。1989年,苏共中央颁布《关于苏联图书出版业在现代化条件下及到2005年发展前景的设想》,根据文件要求,出版单位开始实行经济核算、独立自主、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同时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实行新的工资标准及奖励制度。这一系列措施给出版业带来了活力。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出版业由依附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为按照市场规律独立运作的企业,并在出版单位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这对出版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但改革后期,由于国家完全放弃了对出版物内容方面和准入资质的管理,多元的声音不断以批评的论调出现,人民不但对政府政策不了解,对出版物也失去信任,苏联僵化的意识形态大厦最终轰然倒塌。
2、叶利钦对出版业的政府规制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了由叶利钦领导的向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1992年1月2日,叶利钦开始对俄罗斯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俄罗斯经济由此开始了激进的自由化改革。没有任何市场经验和资金积累的俄罗斯传媒被突然推向了市场,国家此时也取消了对大众传媒的预算支持,广告市场和市场经济同样不发达,许多出版社相继破产。
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是传媒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转折。叶利钦在金融寡头的通力支持下成功连任,并在连任后,把全国电视频道“第四频道”的24小时播放权授予了古辛斯基的“独立电视台”(HTB)。任命俄罗斯最大的广告社所有人之一列辛为俄罗斯出版、广播电视和大众传播工具部部长,俄罗斯传媒进入了寡头控制时期。
叶利钦执政时期,尤其是1996年大选以后,由于“休克疗法”的推行以及国家管理者和垄断资本家的合谋,使出版业处于“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的政府规制真空状态,出版业秩序混乱且沦为金融集团左右舆论的工具。
【关键词】俄罗斯 出版业 政府规制
一、政府规制理论概述
根据媒介政府规制的定义,媒介的政府规制是指媒介监管部门通过法律、规章、政策、制度等方式,对媒介产业的市场进出、价格水平、价格机构、外部性影响、信息优势等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的规范、引导和激励,以促进媒介产业组织形态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媒介资源配置的均衡,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而研究媒介政府规制领域的学科被称为媒介政府规制理论。 ①
政府规制理论是媒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市场的自发调节容易造成垄断的产生,寡头控制媒介,提高市场进入壁垒,会对公众的利益和社会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害,即出现“市场失灵”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公共用品、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市场失灵”构成了政府规制的前提条件,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进行调节和规制。从规制的方式和手段来看,政府规制主要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方面,目前“激励性规制”和“规制放松”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各国媒介政府规制和解决媒介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
对出版业的经济性政府规制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进入规制、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其中,进入规制是媒介主管部门通过发放许可证,实行审批制等方式对出版业的行业准入进行有效规制;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是指主管部门运用经济手段对出版物价格进行调控,或给予税收方面的补贴,或对出版物制定其他政策进行扶持或打压,实现对出版物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的调整。
出版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由于所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是难以解决的,也正因为此,对出版业进行社会性政府规制有其必然性,社会性政府规制成为规范、引导和激励出版产业的重要手段。媒介的社会性政府规制是政府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受众权益等为目的,通过设立相应标准、发放许可证等方式,对媒介产业实施的外部性规制、内容规制以及信息优势规制等措施。②社会性的政府规制通常依靠立法来进行,但政府部门对媒介产业的一些规制行为并非都有充足的法律依据,而是满足政府的一些公共利益目的和社会政治目的,这也成为了媒介政府规制的另一重要特性。
与市场失灵对应,政府规制也可能出现“规制失灵”。由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政策的变更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或规制者自身对政策缺乏理性的判断,规制者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条件下甚至会出现被规制者收买的情况,因此,“规制俘虏”理论产生。这些是政府规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俄罗斯出版业的政府规制
前苏联时期,出版业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查和全面监管,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单一,对于出版业的管理并不能用政府规制理论进行衡量;但社会进入转型期以后,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和商业化推动了媒介产业的形成,政府当局也开始自觉运用政府规制手段对出版业进行管理。
1、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对出版业的政府规制
现代俄罗斯出版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5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正是这场改革彻底改变了苏联出版事业的面貌,奠定了现代俄罗斯出版业的基础。
1990年6月12日,签署前苏联第一部《新闻出版法》,并于8月1日生效。《苏联新闻出版法》规定新闻自由,舆论不受检查。法律规定取消新闻检查制度、确立出版自由制度、改审批制为登记制、确立事后追惩制。该法的实施使前苏联新闻出版体制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严格的审批制被自由登记制所取代,还规定印数低于1000份的出版物可以不用登记。在这一制度下,私有出版机构开始大量出现。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指导下,对前苏联的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扩大出版单位自主权,减轻国家出版委员会对出版社的干预,出版社领导人由选举产生,且有一定的任期限制。1989年,苏共中央颁布《关于苏联图书出版业在现代化条件下及到2005年发展前景的设想》,根据文件要求,出版单位开始实行经济核算、独立自主、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同时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实行新的工资标准及奖励制度。这一系列措施给出版业带来了活力。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出版业由依附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为按照市场规律独立运作的企业,并在出版单位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这对出版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但改革后期,由于国家完全放弃了对出版物内容方面和准入资质的管理,多元的声音不断以批评的论调出现,人民不但对政府政策不了解,对出版物也失去信任,苏联僵化的意识形态大厦最终轰然倒塌。
2、叶利钦对出版业的政府规制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了由叶利钦领导的向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1992年1月2日,叶利钦开始对俄罗斯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俄罗斯经济由此开始了激进的自由化改革。没有任何市场经验和资金积累的俄罗斯传媒被突然推向了市场,国家此时也取消了对大众传媒的预算支持,广告市场和市场经济同样不发达,许多出版社相继破产。
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是传媒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转折。叶利钦在金融寡头的通力支持下成功连任,并在连任后,把全国电视频道“第四频道”的24小时播放权授予了古辛斯基的“独立电视台”(HTB)。任命俄罗斯最大的广告社所有人之一列辛为俄罗斯出版、广播电视和大众传播工具部部长,俄罗斯传媒进入了寡头控制时期。
叶利钦执政时期,尤其是1996年大选以后,由于“休克疗法”的推行以及国家管理者和垄断资本家的合谋,使出版业处于“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的政府规制真空状态,出版业秩序混乱且沦为金融集团左右舆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