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漫游记

来源 :七彩语文·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通常叫它“土豆”或是“洋芋”,但其實“马铃薯”才是它的中文学名。你在把它切成块儿、切成丝儿、切成片儿,烧着吃、炒着吃、煎着吃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这个家伙其实游历过很多地方呢。
  旅行的起点:安第斯山脉
  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马铃薯静静地生长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后来,印第安人发现了野生的马铃薯,并勇敢地尝了尝它的味道,发现这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于是,他们开始自己种植马铃薯。从此,他们和马铃薯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哦,不,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下面的故事啦。
  旅行的第一站:西班牙
  1492年,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者纷纷涌入南美洲,马铃薯被作为一种“战利品”带回了欧洲。哥伦布把它献给了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但那时,马铃薯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直到30多年后,它们才被大量运往西班牙。
  旅行的新阶段:畅游欧洲
  很快,马铃薯的足迹就遍布欧洲,但人们并没有把它看作正儿八经的粮食。
  18世纪,一名叫巴曼提耶的法国药剂师发现,马铃薯既好种又有营养,就想了个办法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他找了个机会将马铃薯花献给国王和王后。在一次出行中,国王把马铃薯花别在纽扣上,王后把马铃薯花戴在头上。这一举动在当时成了一种时尚。
  巴曼提耶又在一块地里种上了马铃薯。白天,他请国王派重兵把守,晚上,又无人看守。周围农民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于是他们在晚上偷偷地拿了些马铃薯回家种。慢慢地,在欧洲种马铃薯和吃马铃薯的人越来越多。
  神秘古国之旅:踏上中国的土地
  大约四五百年前,马铃薯跟着外国商人,坐着船,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马铃薯来了以后可没闲着,它养活了不少人。中国的人口从1741年的1.4亿增长到1850年的4.3亿,这其中,马铃薯功不可没。
  打开新地图:美国
  1589年,探险家沃尔特·雷利将马铃薯带到了爱尔兰,让许多爱尔兰人免于饿肚子。但是,一样东西发挥的作用越大,当它出了问题的时候,造成的灾难也就越大。
  1845年,一种让马铃薯枯萎的病毒席卷了欧洲,马铃薯的产量急剧下降。各国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爱尔兰,约有100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和疾病,另有100万爱尔兰人逃往其他国家。马铃薯就这样被带到了美国。
  如今,马铃薯已摆脱了到处流浪的生活。短短几百年间,人类就用它发明出了无数种菜肴。当然,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如果你想听的话,我们下次再说。
其他文献
我wǒ叫jiào袁yuán张zhānɡ驰chí,爸bà爸bɑ妈mā妈mɑ给ɡěi我wǒ起qǐ这zhè个ɡe名mínɡ字zi,是shì希xī望wànɡ我wǒ做zuò人rén要yào张zhānɡ弛chí有yǒu度dù,该ɡāi做zuò事shì的de时shí候hou就jiù要yào认rèn真zhēn做zuò事shì,该ɡāi休xiū息xi的de时shí候hou就jiù休xiū息xi。    你nǐ长zh
期刊
老爸,下午张叔叔来咱家,把你的快递送來了。
期刊
很久以前,在祁连山下住着一个雪妖,它常常制造暴风雪,给草原上的人们带来灾难。  草原上有个小孩叫莫拉,一天,莫拉问爷爷:“雪妖做了这么多坏事,难道就没人能降服它吗?”  爷爷叹了口气说:“雪妖神通广大,传说只有太阳神可以制服它,可太阳神住在遥远的东海,离这里十万八千里哩!”  莫拉拍拍胸脯,对爷爷说:“不管有多远,我一定要找到太阳神跟他学习法术,爷爷你就等着我回来吧!”  听到莫拉要去寻找太阳神,
期刊
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奶奶,她在丛林里和黑猩猩生活了40年,一直致力于黑猩猩的研究和保护。她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野生动物学家”,人们赞美她为“丛林中的特蕾莎修女”“地球的母亲”。她就是珍·古道尔。  去非洲寻梦  珍·古道尔从小就对动物非常感兴趣,去非洲观察野生动物是她的梦想。23岁那年,古道尔终于攒足了旅费,独自前往非洲肯尼亚。凭着一股热情和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独特见解,她成为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期刊
咦,画室里怎么停放着一辆自行车?同学们一会儿抬头仔细观察自行车,一会儿又低头画个不停。喜欢画画的同学肯定猜到了,他们是在写生。  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就叫写生。我们先来欣赏两幅写生作品吧!  瞧,写生把真实的生活变成一种艺术形式。一朵花、一头牛、一棵树、一座房子、一片草原……都是写生的对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生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譬如水笔、铅笔、钢笔等。不同的画笔
期刊
看kàn,这zhè是shì“口kǒu”。“口kǒu”的de形xínɡ状zhuànɡ,就jiù像xiànɡ人rén或huò动dònɡ物wù的de嘴zuǐ,“口kǒu”的de本běn义yì就jiù是shì嘴zuǐ巴bɑ。嘴zuǐ巴bɑ是shì人rén或huò动dònɡ物wù吃chī东dōnɡ西xi、传chuán声shēnɡ的de器qì官ɡuān。    口服心服 异口同声  心直口快 赞不绝口    
期刊
这zhè几jǐ天tiān,我wǒ们men小xiǎo区qū掀xiān起qǐ了le一yí阵zhèn强qiánɡ烈liè的de吹chuī泡pào泡pɑo热rè。五wǔ彩cǎi缤bīn纷fēn的de肥féi皂zào泡pào在zài空kōnɡ中zhōnɡ飘piāo浮fú着zhe,这zhè景jǐnɡ象xiànɡ就jiù像xiànɡ一yí个ɡe美měi丽lì的de童tónɡ话huà世shì界jiè。  瞧qiá
期刊
我看見有几个人打晕了工作人员,把布鲁和兀鹫塞进了一辆雪地车里。
期刊
先给我來一份施三分肥、浇两分水、晒五分钟太阳的黑土吧。
期刊
多多的二叔在“中华种植园”工作,据说那里种的都是中国原产的植物。多多很感兴趣,就趁着假期让二叔带他去看看。  一进园子,就见迎面的大道两边有两行高大挺直的树。二叔说:“这是水杉,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植物。它非常古老,距今有上亿年的历史,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继续向前走,左前方月季花正在怒放,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二叔说:“相传月季花是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18世纪,中国的月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