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的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并复习相关文献。肿块大小1.5 cm×1.0 cm×0.4 cm,切面灰白实性质中,无包膜。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背景中可见弥漫散在分布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强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波形蛋白、结蛋白
【机 构】
: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病理科 215500,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病理科 215000,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病理科 215000,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病理科 21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的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并复习相关文献。肿块大小1.5 cm×1.0 cm×0.4 cm,切面灰白实性质中,无包膜。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背景中可见弥漫散在分布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强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波形蛋白、结蛋白,Ki-67阳性指数1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示肿瘤存在ALK基因易位阳性。鼻咽部IMT临床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故确诊依赖病理学。其诊断需要与结节性筋膜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可根据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发生部位和年龄等要素综合判断。
其他文献
多灶微结节性肺泡上皮增生(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是临床非常少见的瘤样病变,一般表现为肺泡上皮多灶性小结节状增生,伴有结节内肺泡隔弹力纤维增生、肺泡腔内组织细胞聚集。因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临床、影像及病理医师普遍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各种感染或转移癌,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预后良
乳腺Paget病(mammary Paget′s disease,MPD)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乳头-乳晕复合体处的肿瘤,多伴发乳腺浸润性癌或导管原位癌,少数病例不伴发下方乳腺癌。M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嗜表皮理论和转化理论两种,新近多基因水平的研究更支持转化理论。有研究认为在MPD乳头表皮中发现的Toker细胞是Paget细胞的前体,Toker细胞仍有可能与MPD的起源有关,但与MP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的脾脏病理改变,探讨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与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武汉地区10例因COVID-19死亡患者进行穿刺尸检,获取脾脏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脾脏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脾脏的免疫结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脾脏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2例行透射电镜查找冠状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肺间质性疾病的少见类型之一,它以肺内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常常被漏诊或误诊,临床-影像-组织病理综合分析以及病理医师准确的认识朗格汉斯细胞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期确诊的1例31岁男性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进行报道,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基本特征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目前正在全球迅速蔓延。该文比较近二十年间发生的两次人类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COVID-19的病原特点、受体分布、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试图揭示COVID-19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患者和疫情管控提供新思路。分析表明,由于2019-nCoV和SARS冠状病毒在
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
细胞学诊断在识别良性或恶性病因所致浆膜腔积液的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和分期,并借助辅助检查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没有公认一致的报告系统。为规范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经过反复讨论,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送检、保存、制作、评估、辅助检查的应用及报告形式等形成共识。
2018年由Chang等首先提出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概念,并依据这类肿瘤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将细支气管腺瘤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两型。经典型细支气管腺瘤是由腔面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共同构成,同时也是与肺腺癌鉴别的要点。随着临床诊断病例数的不断增加,作者发现存在非经典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表现为肿瘤局部区域缺乏基底细胞层,有些甚至完全缺乏基底细胞层),致使细支气管腺瘤
神经母细胞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通常认为不表达细胞角蛋白,借此可与上皮来源肿瘤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5岁男孩发生的神经母细胞瘤伴有细胞角蛋白表达,描述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旨在拓展对神经母细胞瘤免疫表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