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灵科技:以人机交互“点物赋灵”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布第一款产品9个月后,2018年7月,成立近两年的物灵科技在北京召开了首场发布会。
  整个会场都按照Luka的形象搭建,萌得不像科技公司的手笔。Luka是物灵科技旗下的绘本阅读机器人,长得像只卡通版猫头鹰,有一双极大的“眼睛”。
  “我们要给大家呈现一场有灵性的发布会。”物灵科技CEO顾嘉唯常提“灵性”一词。一句话概括“灵性”,就是“有生命、有温度、能进行双向互动”。
  物灵的每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角色,还被设计师赋予了故事线。“我们正在将人格化属性和关系式交互体验赋予更多人工智能产品,让它能完成与人类间更舒适的交流,从而真正实现‘点物赋灵’。”顾嘉唯说。
  从复读机到故事机再到Luka
  那根“点物赋灵”的“金手指”,就是伙伴式关系交互——LingUI(UI为用户界面的简称)。
  基于LingUI打造让孩子和机器人交互时忘掉科技
  5岁的女孩玲玲展示了她和Luka之间的互动。
  玲玲拿出一本纸质版绘本,放在Luka面前。它的大眼睛骨碌碌向下转,仿佛真的是在看。当然起作用的,其实是Luka额前的摄像头。
  “我们想通过这个简单的设计,让孩子忘掉科技。”物灵科技的设计合伙人嘉斌说。
  Luka能在几秒内识别出绘本封面信息,然后它换了一副口吻给玲玲讲故事。
  绘本上通常只有图片和简单文字,但Luka会奉上一出有语调变化、有情景音效的“大戏”。故事“活”了起来。通过图像结构化,Luka能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计算机视觉能力,Luka能随着玲玲手中书页的翻动,逐页将故事道来。
  物灵科技还在7月份一口气发布了两款新品。
  在儿童接触陌生事物的初步阶段,最符合直觉的互动方式便是用手指直接“指指点点”。新品Luka Hero就搭载了“点读”功能,让纸质书也变得可交互。“这个功能看起来简单,但对图像识别能力有很高要求。”顾嘉唯介绍,Luka Hero要认出眼前出现的是“手指”,要判断出手指指向了什么地方,如果手指对文字内容有遮挡,它还要能自己“脑补”。
  另一款新品叫Luka Baby,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轻巧、便携,能放在手心。虽然身形小,但这是一个“戏精”——“它拥有全世界最有灵性的点阵表情”。嘉斌说,在Luka Baby那8×16的LED点阵屏上,可以变幻出140多种表情。它有时欢呼雀跃,有时聚精会神,有时还耷拉着脑袋。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分散。设计团队也很清楚,孩子未必能安静坐着听绘本。让Luka有生命感,被孩子喜欢,它才能成为孩子信任的伙伴。
  一般技术公司会在发布会上展示产品参数,但在参数之外,嘉斌还展示了Luka和Luka Baby所生存的“世界”。“在產品雏形阶段,我们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它们的角色。Luka Baby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它有没有要好的朋友,它有没有伤心的故事。”设计团队专门打造了属于Luka系列产品的原创绘本内容。在嘉斌看来,这些绘本既是说明书,也是孩子和Luka产生情感连接的第一步。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用户反馈的一个小细节。团队赋予了Luka一个实现起来并不难的功能——当孩子把Luka拿起来,触发其体内陀螺仪时,Luka会奶声奶气地问道:“我们去哪儿?”有用户告诉他们,当时自家孩子非常自然地回了一句:“我们去团结湖公园。”
  嘉斌感慨,孩子真的感到Luka是有生命的,这就是他们要追求的“灵性”。
  要做人工智能时代的“苹果”
  不过,“语音对话”并不是Luka的主打功能。它能读绘本,能带着孩子读英语,给孩子讲故事、放歌曲。
  物灵科技听过太多关于Luka与智能音箱的对比。他们也想得很清楚,现在不做智能音箱,或者说他们和智能音箱选择的是不同维度的赛道。
  虽然是技术出身,但顾嘉唯表现得很务实。“智能音箱的问题在于边界不可控,用户对它的预期非常高,但是这一预期很难实现。”所以,物灵科技并不纠结于语音技术,也并不追求所谓的“多轮对话”。顾嘉唯坦言,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不可能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干”,关键是看能否用成熟、可靠、稳定的技术找到市场,获得客群,为用户提供价值。
  “每年业界都在喊所谓的消费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元年,喊了不下5年。但今天市面上可以产品化的消费机器人,只有扫地机器人。”顾嘉唯说,要让一款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家庭,它要满足的是刚性需求。而物灵科技找到的刚需就是陪伴和教育。
  近日,物灵科技宣布其获得了1.5亿元的Pre-A融资。顾嘉唯在公布这一消息的同时也坦言,他们不想做一个纯粹在AI风口浪尖上浮沉的融资型公司。“我们希望产品能好卖,形成正向的数据循环和资金循环,做一家能自造血的AI to C(消费者端)公司。”今年他们预估的销售量是50万台。“夸张点讲,我不认为创业公司中,在to C的人工智能产品上有卖得过我们的。”虽然模仿者众多,但丁衣挺自信。
  下一步,物灵科技会向K12教育领域发力;再之后,物灵科技想让更多有灵性的人机交互产品走入人们的生活。谈到公司的“对标”,丁衣直言:“短期来讲,我们是一家重视产品体验和品牌的公司,最像的是‘大疆’;而从远期来看,我们要做人工智能时代的‘苹果’。”
其他文献
7月19日,在成都举行的东西部高新区合作交流暨四川省高新区建设创新发展推进会上,四川省2018年新认定的7个省级高新区获授牌。截至目前,四川省已获批和批复19个高新区。四川省有5个省级以下園区目前已纳入2018年国家审核公告目录,有望年内获批为省级高新区。
期刊
近日,推进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举办了2018中国IPv6发展论坛。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表示,今年是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的开局之年,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网络设施的IPv6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电信企业以LTE网络端到端IPv6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网络、终端和自营业务的改造,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完成全网改造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杨小伟说。
期刊
从1数到10,对我们来说很简单,毕竟我们有10根手指。如果一只小鸭子需要数数,它将怎么数呢?伸出一只翅膀是1,再伸出一只翅膀是2,要数3……可就难啦!  半个多世纪前,科学家在发明计算机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当时的电子元件很原始,基本只有“开”与“关”两种工作状态,想要可靠地表示从1到10的数值实在太难了。要利用高速的电子元件帮我们进行计算,就必须找出适应电子元件工作方式的计算方法。  幸运
期刊
7月27日,火星大冲。古代被称为荧惑的天体将再一次与地球、太阳连成一线,和地球来个“亲密接触”,成为彻夜可见的红星。从观感上看,无论是在过去15年,还是未来17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如此好的机会仔细端详夜空中的红色行星。  三星一线带来的行星冲日  所谓冲,就是太阳与行星分列地球两侧,而且三者在黄道面的投影形成一条直线。当行星冲日时,火星与地球距离相对较近,而且整夜可见,特别适合进行观测,因此,行
期刊
得到、分答、喜马拉雅、知乎live……近年来,“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风口。据统计,去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发展如火如荼,但也遭遇“成长的烦恼”:部分知识付费产品的知识含金量不高、用户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等,需要加强治理和引导。  传播知识应多在优质内容方面下功夫  为啥愿意为知识埋单?不少用户表示,为了更好地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精准“淘”出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还有人认为,可
期刊
7月18日,市民在廣西柳州市蟠龙山瀑布群下戏水消暑(无人机拍摄)。入伏以来,柳州市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城区频现37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穿城而过的柳江成为当地市民戏水消暑的好去处。
期刊
为促进学术交流,彰显农业科技园区三产融合力度,山西省科协于7月14日~15日邀请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深入太原、孝义农业园区、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农业信息化与农产品加工技术需求对接活动。  活动期间,专家先后深入山西华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吕梁(孝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地调研,进实验室了解科研装备及项目开展情况、到养殖基地听取原料生产过程、下生产车间掌握
期刊
马上就要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了,持续高温极易导致中暑。  当气温超过35℃时,由于外界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甚至超过人体正常温度,会造成人体体温调节障碍。主要影响人体对流和辐射散热,使得体热积聚,体温升高,容易发生中暑。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和在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尤其在湿度大于60%、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就容易中暑。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上班族虽然在空调房里办公,
期刊
2018全球媒体区块链峰会7月19日在香港交易所金融大会堂举行,与会多家媒体围绕区块链发展前景、行业走向等议题,就深化媒体区块链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宣布成立全球媒体区块链联盟。  据介绍,该联盟将提供开放性的媒体会员进入机制,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可信赖的媒体区块链平台。会上,全球媒体区块链联盟发布了《香港倡议》,倡导媒体在区块链领域的信息传播中,传播先进理念,鼓励生态创新,不断提供高
期刊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从小到大,王建梅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努力学习,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现在的所得。在她看来,任何荣誉都不是让自己飘然自得的资本,而是印证自己过去的努力和促使自己未来更加奋进的动力。  “我和太原科技大学似乎冥冥中有一种缘分。”王建梅笑着告诉记者。高考志愿和报考研究生的第一志愿,原本都不是太原科技大学,却因某些原因使王建梅不但在科大完成了学业还留校任教至今,现担任太原科技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