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是人们的共识。在创造性思维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精心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发散性思维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这样写道: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思维是由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多水平结合而构成的。在创造思维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新的问题只有得到创造性解决,必须运用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精心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发散性思维的定义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发散性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直接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一以贯十”等就是这种发散性思维的结果。
  二、精心引导,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定范围,突破思维习惯的束缚,由一点而扩展开去,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新颖的、灵活的、多端的发散思维训练。
  1.由点及面,发散思维。
  教材中很多课文的主旨是通过关键语句来体现的。抓住这些“画龙点睛”的语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捕捉阅读重点、抓住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例如《天鹅的故事》中有一句:“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为什么说它们很顽强呢?学生联系前文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天鹅是弱小的,却以血肉之躯扑打冰面。”有的说:“天鹅一次次地扑打,并不退缩。”还有的说:“它肯定很疼,肯定受了伤,但却没有放弃。”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深入讨论中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课堂中的一些问题都需要学生由“点”辐射到“面”,联系课文内容考虑回答,既不能照搬原文,以读代答,又不能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它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理解了这些问题,文章的主旨也就把握在胸了。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思路解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2.激发想象,发散思维。
  想象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主动的发散思维活动。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发展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创造精神往往表现在某些很有特点的想象之中。因此利用这个最佳时期,通过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训练方式。
  例如在《九色鹿》中,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呢?”在课文的最后,可以再让学生想象:“如果换作你是受害的九色鹿,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又如,在《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中,当小男孩知道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时,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那你听了小男孩的话后,你会怎么做?又有什么想法呢?”当保罗把车开到小男孩家门口,听到小男孩对弟弟说的话后,老师可进一步追问:“保罗是怎样想的呢?他们三个人会怎样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呢?”
  这几个问题,都是课文中没有的情节,而在回答过程中,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会产生共鸣,深化文章的主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会得到积极发展。
  3.引导生成,发散思维。
  学生对事物的差异往往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和见解。保护和发展这种直觉性思维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前提。“胆怯会磨灭想象和独创精神”,学生如果在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支配下学习,思维必定是呆板的、机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包括老师的见解。请看下面两个实例。
  在学习《鼎湖山听泉》的第四节时,第一句是:“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在理解什么是“万籁俱寂”时,一个学生忽然提问:“为什么万籁俱寂,却还有泉声传送到枕边?”我随机应变,立即让学生们讨论起来。在讨论中大家明白,深夜泉声传送到耳边,其实更衬出了山中的“万籁俱寂”,而且这样写,还给大家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我还表扬了这位同学,正是由于他积极地思考,才让我们领会了“万籁俱寂”的意思,也更加体会到山中泉水淙淙流动的意境。
  在学习《小镇的早晨》时,我正在让学生体会小镇早晨的热闹氛围,一个学生却打断大家的思路,说:“刚才学习的是小镇的早晨的恬静,现在怎么又热闹了呢?”对于一些优秀生来说这可能不是问题,可对于中等生或一些学困生来说,可能真不太明白,我便让大家边学边思考,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很快同学们就明白了这篇课文其实有一个时间顺序,在时间的变化中,小镇的早晨体现出了三个特点。
  这些即兴发言,尽管有的比较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这种不拘泥于现成结论,敢于大胆探索的精神正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闪耀着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加以鼓励,有时还要善于把学生从尝试错误中引出来,切忌指责、挖苦。
  4.以退为进,发散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阅读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先退一步想一想,这样能使学生超脱狭隘性思维的束缚,纵横自如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时,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时,我就让学生试着先思考:“如果老羚羊们不这样做,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们作了各种合理的设想,最后得出了结论:“不这样,死亡的羚羊将更多。老羚羊们用自己的死亡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命。”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学中,在学习“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句话时,我先让学生想想:“当你看到美丽的杏花时,你一般会注意什么呢?”通过和自己平日行为的比较,学生们一下子就领会到了竺可桢爷爷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退一步思考,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进行猜想、假设。这对于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是大有裨益的。
  5.变换语言,发散思维。
  这是一种重新组织文章材料,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创作方法,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我在第一段设计变换语言的练习:“小燕子长什么样儿,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们就按平时叙述的方法开始说:“小燕子长着……”在学生们连说后,我又这样引导:“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找到了吗?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书上写的与同学们刚才描述的哪一个读起来感觉好呀?为什么?书上是抓住燕子外形的哪些特点来写的?”通过思考、讨论,大家认识到,课文用短小精炼、生动活泼的语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可爱机灵的小燕子的模样。
  上述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篇课文写作上的精妙之处,又训练了学生根据中心选择材料、依据文章基调遣词造句的能力。
  6.联系实际,发散思维。
  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常识性的说明文和寓言故事。教师如果不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认识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视野是狭窄的。
  例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八册)时,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你是如何在网上漫游的?你觉得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学生们有的说上网打游戏,有的说上网聊天,有的说上网看电影……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中,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得到了教育: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国际互联网。
  在教学《成语故事三则》时,我让大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事例。通过交流,大家不仅发现了生活中的这些事例,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体会,可以产生深切独特的体验。
  7.横向联系,发散思维。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横向联系,可以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知识,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立体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首先,要注意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结构的横向联系。如单项训练之间(课题、标点……)、课与课之间、单元之间、同一作家的作品之间、同一题材不同写法之间的有机联系等。通过比较,寻找异同点,进而达到知识的强化。
  例如《燕子》一文,就描绘了美丽的春景。我在一开始就让学生们背有关春天的诗,使大家一开始就感受春的温馨与甜蜜,接着我在教学课文时也紧密联系有关春天的诗,如学到“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时,我让大家回忆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学到有关小燕子斜掠过水面的语句时,我又吟诵起“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诗句,让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诗境中。诗文结合,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
  其次,要注意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如学习《天火之谜》时,我就让学生回忆科学课上的静电实验,再让学生联系课文语句找出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哪些相似之处,使学生一下子就找出其内在联系。
  8.课外拓展,发散思维。
  一个人获得的知识愈多,愈能对新问题产生敏感,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这是被心理学家研究所证明了的。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做法,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知识的海洋。
  例如学习了《动物园的晚上》,可以让学生从课外查找其它动物的睡觉方式;学了《燕子》,可以让学生去读读郑振铎的原文,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学了《鸟语》可让学生说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习《莫高窟》,则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莫高窟的文化艺术……
  向课外拓展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在大量地查找资料及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发展思维。研究表明,只有知识大量积累之后才有可能使发散思维更加流畅。
  三、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营造一个舒畅宽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发散性思维能力只有平常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发散性思维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一个舒畅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进行思考。
  2.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闪光点。
  学生天生更具活力,具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灵感,所以,对知识的某一个环节,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往往会有新的感悟,会闪现灵感的火花,甚至会超越老师,此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则需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要注意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当学生把自己思考的一切事物表达出来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注意说话准确、清晰、生动、得体。
  4.要合理安排发散性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可行的,但每节课、每篇课文都搞这项训练也是不合实际的,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进行。同时,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还应该注意和集中思维密切配合,发散之后有所总结,这样才有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
  发散性思维,既无一定的方向,又无一定的范围,不受现代知识的束缚,不受传统知识的局限,允许思考问题标新立异。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们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是时代赋于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宋朝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艺术领域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艺术的传承性和思辩性分别作为这两种艺术文化的观念根源,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 传承性 思辩性    继盛唐之后的又一艺术颠峰——中国宋朝,与欧洲艺术的曙光——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世界艺术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两个时期升华了艺术的本质,并对后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
[摘要] 当代印度电影里人物的语言使用常有印地语、英语互相夹杂,词汇与结构混用的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印度社会对英语的复杂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英语在当代世界里具有绝对的优势。  [关键词] 印度电影 语言转换 英语 印地语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26    印度电影是世界电影界的一朵奇葩,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受到世人的追捧。国内研究
2016年9月,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的新书《作为电影史的媒介考源学:追溯数码电影》在阿姆斯特丹的“眼睛电影博物馆”(Eye Filmmeseum)隆重发行。这本书是作者20年来在电影史、媒介理论、媒介考源学等领域研究和写作的集大成者。同时,这本书也是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过渡”(Transition)丛书中“电影文化”(Film Culture)系列的第50部著作。
[摘要]彩色亦或是黑白,热烈亦或是冰凉,色彩色调的运用在电影中的运用绝非偶然,简单的红灰蓝白的运用,其背后的蕴意与饱含的情感是值得每一个观众去关注与挖掘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热烈的暖色的运用恰恰是反映主人公冰凉的冷色心理,而这样的反语手法更是把阳光灿烂的色彩通感为年少轻狂时候青春的酸涩与无奈,反讽了阳光灿烂的时代下被压抑被扭曲的非正常的人性。  [关键词]阳光灿烂 红绿 色彩色调 马晓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各省区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吃苦耐
[摘要]美国影片《春风化雨》以威尔顿学校为代表,深刻揭示了美国传统教育观念与时代精神的冲突,倡导个性与创新的教师基延失去了令人羡慕的职业,自发组织死亡诗社的学生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通过对陈腐教育制度与观念的鞭挞,影片宣扬具有进步意义的个性教育,教师作为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纽带,应该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关注个体、引导个性发展,给学生留下希望的空间。  [关键词]春风化雨 教育创新 主体性 个性发展 
我经常谈到摄影艺术中的音乐性和韵律,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因素即旋律和节奏。节奏是支撑旋律流动的骨架,一首音乐作品首先要确定的便是节拍,没有节拍和节奏,音乐旋律的优美将无可适从。  摄影造型艺术的节奏来源于同一节奏的重复,没有某种基本元素的重复,只能形成某个动机和趣味点。  元素的重复既可以是完全的重复,也可以是同一类型的重复。下面以近期信手拈来的两张照片为例。    右图拍摄于今年5月一位朋友的生日聚
《圆明园》以宏大绝美的历史场景和精彩纷呈、令人叹息的历史故事给观众美妙的视听享受。文章从声画结合的角度解码纪录电影《圆明园》的语言形式,从声音的角度出发,对解说词创作的诗意气质、配音朗诵中的情感升华和影视配乐中的情绪渲染进行了分析。从画面的角度出发,文章则侧重研究其诗意浪漫的画面风格和动画镜头描绘空间意境。  一、纪录片《圆明园》:一部国家历史的诗篇  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圆明园被誉为“万
摘要:校园应该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地方,如何通过活动课程,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懂得爱自己,更应该爱别人,要团结互助地相处,从源头制止校园欺凌的苗头?文章介绍了“创建活动课程,统一欺凌认识”“建立年级课程,分阶段反欺凌”“开展课程教育,从源头断绝”“活动课程加强家校联动”这四种有效的反欺凌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活动课程;反欺凌;家校合作  2018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
摘要 随着涂鸦在网络上的发展,参与涂鸦的群体越来越壮大,投身其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涂鸦者技术与表现力的升华,涂鸦也更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读性也越来越强,而且,其本身的网络因素也为其传播快速,反应热烈奠定了基础。当涂鸦遇到网络,可谓如鱼得水。  关键词 消网络涂鸦 互联网 传播    1、网络涂鸦的产生    网络博客则兴起于21世纪,随着WEB2.O时代的开启,私人博客媒体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