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提高高中化学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语有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是教师重点关注的方面,因此,结合现实情况,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环节中提出了研讨,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本文参考相关的化学教学环节和实践经验,指出学生以高涨的学习兴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兴趣培养 高中化学 教学效果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58-02
  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路上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由于课程的繁重和内容的复杂,很多学生往往对化学产生畏惧之心,使得教学任务的实施显得有些不顺利。要解决这种现象,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的最好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自己好奇的知识,以极度兴奋的状态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并养成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对中学教师来说是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一个前提。
  1.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作为理科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找出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找出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
  2.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驱动学生长久学期的源动力,倘若学生能够对化学保持着高涨的学习兴趣,那么夯实化学知识基础,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不在话下。那么,要怎么促使学生在对待化学学科上由“我必须学习化学”转变成“我热爱化学,想要学习”的态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巧妙设置悬念,诱导学生产生好奇心;又或者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从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范围的内容,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魅力等等,下面笔者将具体举例说明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策略。
  2.1留下悬念,扣人心弦
  通常,留白可以让人产生想象,而悬念,也自然而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比如抓住学生对未知物的好奇心,留下悬念,引发学生对空白的地方的好奇,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现象,和课堂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化学反应,使得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积极主动独立的去考虑化学现象的本质问题。
  2.2 实验教学,形象生动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也将成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利器。但是要上好一趟化学实验课,教师要注意提前准备,下深功夫备课,争取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举个例子,在上实验课前,教师应当先确认器材的准备、实验的过程、要对进行的实验了然于心。同时让学生做好预习,不至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这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分析问题和探讨实验结果,并且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说明,其次是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抽取学生让其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切身体验。注意指引学生进行实验,避开因为紧张带来的失误。最后实验结束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这个现象是因为什么因素而产生的,而产生的实验结果又是什么,做好观察和分析同时进行,最后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點内容。让学生亲自感知到化学的神奇,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3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快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消除只有书本知识的单调乏味。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破索然无味的传统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多媒体讲解教学也逐渐运用在各个学校中,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多变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电子云这一具体概念时,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可能稍显困难,此时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没有具体概念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模拟核外电子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官接触,可以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从而理解这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就不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反而还能因为形象具体的教学过程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对化学学习不再抗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指示和帮助他们理解化学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万变不离其宗。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才是解决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根本。有了兴趣,加之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可以有更多的积极性,因此,要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持久的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杨华.高中化学实验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J].才智.2017(05)
  [2]程同森.以理解为基础的建构性教学浅议——从学生对一道化学试题的回答说起[J].山东教育.2002(14)
  [3]卢守芳.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式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再用满堂讲、讲满堂来达到教学目的,一定要留出空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留白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期刊
【摘要】诗歌一直都是每种语言中最美妙的形式。中国的诗讲究的是工整、平仄押韵和形意双达。《静夜思》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诗,但是诗歌语言太过微妙,经不起翻译,难点在于音、形、意三者兼顾上。学生容易被高大上的外表和翻译的难度给吓到了。但是,正因为中文和英文诗歌都有着辉煌的成就,老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点,通过朗读和英汉翻译来慢慢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觉。  【关键词】诗歌 英语公开课 翻译 韵律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新的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模式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策略,采用和新高考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 物理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46-01  随着高考模式由原来的“3+1”模式变为“3+3+综合评价”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
期刊
【摘要】针对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内容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灵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如何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42-02  随着新课
期刊
【摘要】教育事业为国之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育教学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原有的中学科学教育出现固有的弊端,传统理念式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其也将阻碍我国中学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中学教育教学内容为核心,从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我国中学科学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学教育 教育教学失衡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66-01  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多年,我遇到了“5+2=0”的怪圈:“5”是指学生在一周的五个学习日内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2”是学生双休日回到社会后接触到的消极、负面影响,“0”指教育效果。“5+2=0”意为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与回到社会上所接触的社会消极、负面影响互相抵消,教育效果为零。  我经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知识繁多,且具有很大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困惑。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文章在分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表现的基础上,以鲁教版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从提升认知水平、锻炼物理思维、生活化教学几方面具体分析怎样解决高中物理学习困难。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难 问题 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唐艷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特有的抽象性,使得教学实践起来非常困难。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难,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全面推广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教师真正的智慧是能够触及学生的智慧和心灵,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和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是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知识的路,并且照亮它。  【关键词】教师 教育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77-02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