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的综合表现。尽管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各学科教改的前沿阵地,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这无疑影响着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希望能通过对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或许能从中获得启示并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樊篱,点燃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火花,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
第一,父母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都认为作文不重要,那我何必在这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也是力不从心的。
第二,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阅读量的狭窄,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意义拔高。由于缺乏亲身体会,使人一看就知道有假,更谈不上打动人了。
第三,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因为基础差,经济条件不好,升学压力更大,而且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这一点上,把“有几个学生升入县重点高中”当作评价选择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的呼声是异常苍白,而作文便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教师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当成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他们看来,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倘要没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出现相关内容,学生就会一筹莫展,难以应付,考不了高分。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功利性的驱使下,初中老师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平时花大力气教学生作文于考试得分是划不算的。初中作文教学就这样被他们搁浅了。
第四,教学中恶性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其次,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注重写作技巧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再次,忽视作文评讲。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第一,写作上求真、求实、求特色。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若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若是道听途说或凭空编造的材料,就容易露出破绽,甚至漏洞百出,让读者一眼就看穿。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经济条件虽差,生活虽艰苦,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第二,教法上求新、求活、求效果。
一是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作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如教师可根据农村的特点及当地的景色,风俗安排相应的作文题目,并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准备,去收集相应的资料。
二是变技巧训练为生活感悟。作文教学中必要的理论知识还是要讲的,但不能讲得过多过滥,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以为掌握好了作文的技巧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也容易造成学生千篇一律地在模仿这种开头,那种结尾。好的文章必须从生活中来,要有真情实感。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我,教师在安排学生作文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从而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是变语言训练为思维训练。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初中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如续写作文、改写作文、扩写作文和想象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
四是变作文批改为人文关怀。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讲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修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学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在讲评时还可采用比较、下水作文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好在哪里,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有所收获。此外批改的方式还可灵活多样,如教师示范,学生互批等。但不管如何,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批改一定要及时,要具体,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正确认识,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改变固有方法,利用农村特有的优势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会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樊篱,闯出一条高效,明朗的新路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这无疑影响着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希望能通过对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或许能从中获得启示并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樊篱,点燃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火花,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
第一,父母的影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都认为作文不重要,那我何必在这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也是力不从心的。
第二,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阅读量的狭窄,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意义拔高。由于缺乏亲身体会,使人一看就知道有假,更谈不上打动人了。
第三,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因为基础差,经济条件不好,升学压力更大,而且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这一点上,把“有几个学生升入县重点高中”当作评价选择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的呼声是异常苍白,而作文便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教师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当成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他们看来,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倘要没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出现相关内容,学生就会一筹莫展,难以应付,考不了高分。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功利性的驱使下,初中老师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平时花大力气教学生作文于考试得分是划不算的。初中作文教学就这样被他们搁浅了。
第四,教学中恶性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其次,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注重写作技巧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人文积淀。再次,忽视作文评讲。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第一,写作上求真、求实、求特色。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若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若是道听途说或凭空编造的材料,就容易露出破绽,甚至漏洞百出,让读者一眼就看穿。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经济条件虽差,生活虽艰苦,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第二,教法上求新、求活、求效果。
一是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作文教学应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如教师可根据农村的特点及当地的景色,风俗安排相应的作文题目,并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准备,去收集相应的资料。
二是变技巧训练为生活感悟。作文教学中必要的理论知识还是要讲的,但不能讲得过多过滥,否则容易造成学生以为掌握好了作文的技巧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也容易造成学生千篇一律地在模仿这种开头,那种结尾。好的文章必须从生活中来,要有真情实感。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我,教师在安排学生作文训练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从而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是变语言训练为思维训练。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初中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如续写作文、改写作文、扩写作文和想象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
四是变作文批改为人文关怀。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讲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修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学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在讲评时还可采用比较、下水作文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好在哪里,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有所收获。此外批改的方式还可灵活多样,如教师示范,学生互批等。但不管如何,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批改一定要及时,要具体,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正确认识,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改变固有方法,利用农村特有的优势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会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樊篱,闯出一条高效,明朗的新路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