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袭警的内涵及我国《刑法》的应有选择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暴力、违法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袭警、暴力攻击等犯罪现象多发,拒绝、妨碍刑警依法执行公务、诽谤民警、举报失实等现象更是屡有发生,这要求我国应积极完善各项法律以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对袭警及妨害公务罪的《刑法》完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将对袭警的内涵及法律措施进行分析,并对妨害公务罪的完善方法加以阐述。
  关键词:袭警内涵;刑法;妨害公务罪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受到对抗,甚至暴力袭击导致伤亡的人数始终居高不下,1995年因公牺牲395人,到了2012年因公牺牲人数上升到568人。由此可见,袭警行为日渐猖狂,表面上是对警察的身体造成损害,实质缺失间接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尊严,因此对袭警问题从立法的角度进行完善和解决显得十分必要。
  1袭警的内涵及法律措施
  1.1内涵
  在我国的《刑法》中,与袭警犯罪相对应的罪名便是“妨害公务罪”,在《刑法》的第277条第一款中规定,通过暴力、威胁手段阻碍国家机关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者罚金。从我国学理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暴力手段,主要是指实施强制、殴打、冲砸等行为;而威胁主要是指伤害、杀害、损坏财产、名誉等手段,使国家机关人员在不得已的情况放弃自己的职务。
  1.2法律措施
  我国法律在袭警、妨害公关人员执行公务等方面的规定较为笼统,通常只对严重侵害进行了规定,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多种形式的消极对抗,例如辱骂、撕扯衣服、唾吐等行为,对于这种较为常规的行为却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导致民警的权益受到侵犯,暴力对抗问题频频上演,对此“袭警罪”的设立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增设袭警罪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增加“袭警罪”;二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现有《刑法》中的第277条进行完善,使量刑的幅度提升,将袭警行为划分到可以从重处罚的范围内。对于第一种方式,部分学者认为可行性不强,认为我国在妨害公务罪方面已经包括了袭警内容,没有必要额外设立此项罪名,并且日后是否会还接着出现“袭工商罪”“袭医罪”呢?这种担忧也是不无道理。因此第二种才是最佳选择,即在现有《刑法》基础上,对第277条进行完善,使量刑的幅度提升,将袭警行为划分到可以从重处罚的范围内。可以在其后增加一条“袭警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袭警过程中,造成警察伤亡的,可根据《刑法》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进行从重处罚”,通过对现有《刑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方式,严厉打击袭警行为。
  2对妨害公务罪的完善措施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时有激化,在实践活动中,妨害公务案件增加。对此,需要对妨害公务罪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法律效力得到显著提升,达到定纷止争、高效运行的目的。
  2.1明确妨害公务罪行为客体
  在《刑法》第277条中以列举的行为对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客体进行了概括,即国家机关人员、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红十字会人员,但是由于法条规定较为具体,没有将妨害公务罪的本质突显出来。通过近十年的司法实践能够看出,从包容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国家机关人员还是其他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受到阻碍,只要行为人属于从事公务的人员,则具备构成本罪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客体规定为“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员”,这样不但无需法条以列举的方式对行为客体进行描述,减少了繁琐性,而且还能够平息纷争,例如平息人大代表是否属于国家机关人员等争议,有效的提升了法律的保护范围,使民警的人身安全受到更加切实的保障。
  2.2完善妨害公务罪的表现
  在我国现有的《刑法》中,妨害公务罪的主要特征便是暴力和威胁执法人员,将暴力和威胁看成是对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全部阻碍方式,其实不然,在民警的日常执法中,还会受到侮辱、谩骂、撕扯衣服等其他危害,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还会出现一些新方式、新途径来攻击国家机关人员,已经不能用暴力与威胁两个词来概括。对此,应在《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中,除暴力与威胁之外,额外附加“其他方法”,即“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式对国家机关人员的执法行为产生阻碍的行为”,这样将有效解决了司法机关在判决中的困难,也使得理论上的纷争被有效的避免。
  2.3調整妨害公务罪的定刑
  由于袭警行为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与社会危害性,现有的《刑法》中关于妨害公务罪的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对于违法分子的嚣张行为所起到的震慑效果不甚明显,难以与暴力袭警行为相适应,无法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罪的量刑进行调整,至于如何设置定刑的幅度,应对我国各地袭警情况做进一步调查以后定夺。另外,我国也可以适当的借鉴德国经验,将妨害公务致使民警伤亡的案件,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从重处罚,还可以对情节的轻重进行划分,分为情节一般、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等,以此来避免有关纷争,也能够对袭警行为形成有效的打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时有激化,袭警案件数量增加,加之现有《刑法》中,对具体的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较为单一,加之学者们对该项罪名的构成也颇有分歧,导致司法机关在对该罪名的判决中存在困难。对此,应积极完善相应法律,从立法的角度对犯罪分子的非法行为进行威慑,以此来保障民警的人身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于安宁.袭警行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议《刑法修正案(九)》对妨害公务罪的修改[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3):49-52.
  [2]王曦.妨害公务罪的实证研究——兼论“袭警罪”的设立问题[D].北京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加强社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势在必行。社区法律综合服务平台拟合了法律咨询、社区法律援助、互联网法律服务等多项资源,此平台由高校师生负责,旨在立足于社区法律服务需求和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法律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法律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互联网;基层社区  一、社区法律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加强社
期刊
2010年10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该规定)正式生效。该规定生效后,全国各地法院广泛适用,制作发布了对于“老赖”的限制高消费令,促使一些“老赖”主动履行其法定的还款义务,使法院执结了一批久拖不决的疑难案件,给“老赖”们敲了一次警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该规定在具体操作适用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笔者下面从协助执行的角度试着予以探讨。  首先,法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刑事法律援助的改革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政府主导下的刑事法律援助存在着法律援助律师垄断以及法律援助服务外包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结构的失衡。刑事法律援助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私权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本文着重分析了刑事法律援助的社会参与及其竞争效应,旨在促进刑事法律援助的良好发展,希望能
期刊
摘 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基本刑事政策之一,其出台推动了刑事立法、司法、执行领域的发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实践中对宽严相济的理解和适用存在偏差,尤其是在未成年犯罪中的片面运用。因此,为正确理解和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我们应厘清宽严相济的内涵,从本质出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未成年人司法  我国2006年第一次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念,之后,该政策成为司法理论界和实
期刊
摘 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无疑已经成为各家企业宝贵的无形财富。面对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雇员间利用原用人单位客户信息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商业秘密,如何清晰界定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及如何对商业秘密权利人进行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上的救济,本文从司法案例着手,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成熟立法经验,对相关法律进行整理归纳,以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性和经济发展的
期刊
摘 要:校园暴力不仅对校园安全形成威胁,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比较法学视角出发,通过对巴西及美国相关司法应对的比较,分析其得失,建议我国应加强前期干预,编织全面的行政司法保护网,不应把压力堆积在最后司法部门。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暴力;应对  未成年人是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之一,但是在未成年人的群体之内却有着势力强弱的区别,在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区域之内,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更加容
期刊
摘 要:在大众创业政策的引领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无疑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改革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给市场交易安全造成极大风险。本文立足宁波实践,对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先照后证”、电子营业执照等制度进行基本界定,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归纳,以法律的视角提出完善路径。  关键词:商事登记;改革;宁波实践  一、商事登记改革的内容  1.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按照新修改
期刊
摘 要:买卖与租赁之间冲突由来已久,传统《民法》中以“法定契约承受”和“有权占有维持”两种来解释“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然而,该两种解释均存在着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租赁”的目的已经不完全是基于“生存权”,因此以生存权作为“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理论基础开始动摇。  关键词:买卖不破租赁;法经济学;社会成本;登记;占有  一、法经济学解释的可行性  在作出法学上的判断时,“正义”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最重
期刊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5号在处理关联公司人格混同之问题上对《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类推适用具有极高的司法借鉴意义。但依旧存在不严谨之处:①未对关联公司的概念未做明确定义;②在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中,忽视了对“造成严重后果”这一要件的阐释。  关键词:关联公司;人格混同;法人格否认  一、对于关联公司的认定  在最高人民法院15号指导案例中,仅指出三家关联公司因其人员、业务、财务混同而导致“
期刊
摘 要:新《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为我国司法审查制度带来了新时代,推动了我国的法治建设。但新法关于审查标准的规定仅笼统的定为合法性审查标准,而对于它的具体内涵并无其他相关规定。因此,不同的法官在具体运用该标准时可能赋予其不同的内容,而这可能导致同一个规范性文件产生不同的认定结果,从而影响到司法的权威性。  关键词: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审查标准;问题研究  一、问题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