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社科项目管理服务存在着制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将精细化管理引入社科项目管理模式中,使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保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关键词:社科项目;管理服务模式;科研能力
高校承担着进行社科研究,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信息的社会功能,近年来高校社科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项目管理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制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
一、社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工作者大多都是博士,从事科学研究数年,专业研究某一领域,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知识的精髓,洞察所研究事物的规律,善于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同时科研工作者往往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从不墨守成规,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可以做到独树一帜,甚至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社科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各类社科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对科研活动的顺畅、有序、高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申报是取得项目的第一步,社科项目管理人员熟悉申报时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细节问题,比如形式审查把关的情况。有些细节问题看似简单,但实则容易出错,如果掉以轻心,很容易因小失大,导致申请失败。项目管理人员也比较熟悉当下申请的热点,也比较容易掌握如何进行多学科交叉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工作者深人研究与社科项目管理人员熟悉项目申请的注意事项往往是平行发展,较难出现交点,即二者的结合较少。简单来讲,这是由于科研工作者和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没能将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造成的。深层次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项目管理环节还不够精细化,没能实现全方位的服务。一般来讲,在项目的申请、验收等节点,或者科研工作者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材料时,项目管理人员才会被动地去做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进行比较机械.化,缺乏活力。社科项目管理应该由这样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想科研工作者所想,急科研工作者所急,在项目申请开始之前就做好经验交流等服务,在项目验收之后做好成果推广等服务。唯有此,才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促进高校社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就是主动服务
被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科项目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就需要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优化管理模式,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手段是解决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开展社科领域研究的必然要求。管理人员熟悉项目申报政.策,了解项目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和申报书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善于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擅长将人们对知识的认知提炼、上升到一个高度。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高校社科项目管理中,能够将管理人员的优势和教师的特长最大限度的结合,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的服务内容更加切合教师科研工作的需求,弥补了教师的短板,很有时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就是主动服务。精细化管理首先改变的是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服务的内容,这些内容正好是教师们需要的,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和精准后,教师能感受到管理人员的细致和贴心,这就是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内容精准和服务质量提升使管理不再冰冷,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更好的支持教师开展社科研究。
三、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管理人员应该将提高项目申报数量以及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与各学院、各系的联动。具体措施包括开展项目申请沙龙活动,举办申请书写作培训讲座,协助申报人员准确把握申报方向和选题,在项目申请阶段就积极介人。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切实落实帮扶计划,帮扶逐一落实到人,对项目实行同行专家评议和学科交叉评议,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分层次分批次对申报者进行辅导,强化项目形式审查。
针对项目申请形式审查工作不够细致深入的问题,要召开项目形式审查管理培训会,参加人员是各学院科研秘书、各系科研负责人、申请项目的教师。针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存在欠缺的问题,应加强基金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对于结题后的基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估,采取长期跟踪管理的方式,了解项目的持续性和积累。
另外,学院缺少项目激励与保障机制,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指导学院建立项目激励与保障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指导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积极举办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作学科前沿研究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专题报告,协助申报人员把握准申报方向和选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引入社科项目管理模式中,使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保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琴.高校社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
作者简介:
张秋萍,郭旭,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关键词:社科项目;管理服务模式;科研能力
高校承担着进行社科研究,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信息的社会功能,近年来高校社科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项目管理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制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
一、社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工作者大多都是博士,从事科学研究数年,专业研究某一领域,熟悉自己所研究领域知识的精髓,洞察所研究事物的规律,善于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同时科研工作者往往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从不墨守成规,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可以做到独树一帜,甚至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社科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各类社科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对科研活动的顺畅、有序、高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申报是取得项目的第一步,社科项目管理人员熟悉申报时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细节问题,比如形式审查把关的情况。有些细节问题看似简单,但实则容易出错,如果掉以轻心,很容易因小失大,导致申请失败。项目管理人员也比较熟悉当下申请的热点,也比较容易掌握如何进行多学科交叉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工作者深人研究与社科项目管理人员熟悉项目申请的注意事项往往是平行发展,较难出现交点,即二者的结合较少。简单来讲,这是由于科研工作者和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没能将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造成的。深层次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项目管理环节还不够精细化,没能实现全方位的服务。一般来讲,在项目的申请、验收等节点,或者科研工作者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材料时,项目管理人员才会被动地去做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进行比较机械.化,缺乏活力。社科项目管理应该由这样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想科研工作者所想,急科研工作者所急,在项目申请开始之前就做好经验交流等服务,在项目验收之后做好成果推广等服务。唯有此,才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促进高校社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就是主动服务
被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科项目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就需要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优化管理模式,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手段是解决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开展社科领域研究的必然要求。管理人员熟悉项目申报政.策,了解项目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和申报书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善于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擅长将人们对知识的认知提炼、上升到一个高度。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高校社科项目管理中,能够将管理人员的优势和教师的特长最大限度的结合,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的服务内容更加切合教师科研工作的需求,弥补了教师的短板,很有时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就是主动服务。精细化管理首先改变的是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服务的内容,这些内容正好是教师们需要的,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和精准后,教师能感受到管理人员的细致和贴心,这就是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内容精准和服务质量提升使管理不再冰冷,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更好的支持教师开展社科研究。
三、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管理人员应该将提高项目申报数量以及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与各学院、各系的联动。具体措施包括开展项目申请沙龙活动,举办申请书写作培训讲座,协助申报人员准确把握申报方向和选题,在项目申请阶段就积极介人。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切实落实帮扶计划,帮扶逐一落实到人,对项目实行同行专家评议和学科交叉评议,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分层次分批次对申报者进行辅导,强化项目形式审查。
针对项目申请形式审查工作不够细致深入的问题,要召开项目形式审查管理培训会,参加人员是各学院科研秘书、各系科研负责人、申请项目的教师。针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存在欠缺的问题,应加强基金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对于结题后的基金项目进行绩效评估,采取长期跟踪管理的方式,了解项目的持续性和积累。
另外,学院缺少项目激励与保障机制,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指导学院建立项目激励与保障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指导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积极举办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作学科前沿研究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专题报告,协助申报人员把握准申报方向和选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引入社科项目管理模式中,使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保障,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琴.高校社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
作者简介:
张秋萍,郭旭,北方工业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