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语文学科充当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带头人,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努力探索进行学科整合的最佳途径,这可以让学生在新的有效性课堂中体验语文知识的乐趣。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努力推行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小学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舞台,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崭新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们制定新的教学策略。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学生改变了学习工具,教与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因而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所以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无疑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能做到把图像、声音(包括音乐)、文字、各种动作组合集中于一身,使语文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懂题目、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对于一座桥,作者为什么先用一个“飞”字,再用一个“夺”字?这两个字包含着什么真正的含义?
由于在课前我布置同学们在家里先上网查阅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认识了桥的外貌以及桥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在课堂上,当让同学们对上面的疑问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之后,我就播放经过剪辑的电影《强渡大渡河》,让同学们去感受红军的“飞行军”,感受攻坚战的“勇夺”!
同学们在欣赏了这些电影片段之后,再结合课文中的文字材料,进一步朗读、交流,理解红军“飞行军”时间的紧迫、任务的重要、路上的艰险,以及“夺”桥冲锋时的一系列英勇表现。经过这些学习步骤,同学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到夺桥的意义,还受到了英雄主义教育,欣赏到了一种特别的美——壮美!这样教学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更充分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特有的更大的优势,使很多“静悄悄”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起来。例如,在学习科学小品文《琥珀》一文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像的,体会科学家想像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技术“化静为动”。首先是利用图文声像再现课文内容。第二是将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制成若干个软件模块。第三个步骤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击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林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埋在淤泥里的情景。第四个步骤是画琥珀形成的逆推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第二,在实施整合的课堂教学中,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实用、高效,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生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当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之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个体化或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这种课堂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相信其效果也会较好。在教学古诗时,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背景资料说给同伴听,有的把精美的图画选进诗中作了插图,还有的把读诗的感受写了下来。更难得的是,有不少同学进行对比学习,把与课文同类的诗歌找出几首,进行欣赏、比较。这样学习,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诗歌中没有的也得到了补充,有助于领略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从中得到了培养。
由此可见,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当更好地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去,加大、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步伐,让教师轻松教,让学生快乐学,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实用、高效。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能做到把图像、声音(包括音乐)、文字、各种动作组合集中于一身,使语文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懂题目、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对于一座桥,作者为什么先用一个“飞”字,再用一个“夺”字?这两个字包含着什么真正的含义?
由于在课前我布置同学们在家里先上网查阅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认识了桥的外貌以及桥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在课堂上,当让同学们对上面的疑问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之后,我就播放经过剪辑的电影《强渡大渡河》,让同学们去感受红军的“飞行军”,感受攻坚战的“勇夺”!
同学们在欣赏了这些电影片段之后,再结合课文中的文字材料,进一步朗读、交流,理解红军“飞行军”时间的紧迫、任务的重要、路上的艰险,以及“夺”桥冲锋时的一系列英勇表现。经过这些学习步骤,同学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到夺桥的意义,还受到了英雄主义教育,欣赏到了一种特别的美——壮美!这样教学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更充分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特有的更大的优势,使很多“静悄悄”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起来。例如,在学习科学小品文《琥珀》一文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像的,体会科学家想像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技术“化静为动”。首先是利用图文声像再现课文内容。第二是将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制成若干个软件模块。第三个步骤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击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林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埋在淤泥里的情景。第四个步骤是画琥珀形成的逆推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第二,在实施整合的课堂教学中,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实用、高效,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生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当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之后,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个体化或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这种课堂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相信其效果也会较好。在教学古诗时,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学生有的把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背景资料说给同伴听,有的把精美的图画选进诗中作了插图,还有的把读诗的感受写了下来。更难得的是,有不少同学进行对比学习,把与课文同类的诗歌找出几首,进行欣赏、比较。这样学习,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诗歌中没有的也得到了补充,有助于领略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从中得到了培养。
由此可见,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当更好地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去,加大、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步伐,让教师轻松教,让学生快乐学,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实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