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上的魅影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6年,人类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硝化棉纤维。
  当化学家们终于把硝酸、硫酸这些可怕液体提纯到头的时候,发现它们几乎什么都能溶解,无论是金属还是岩石。若把脱脂棉放进去,一会儿就没了踪影,蒸发后剩下一小团一小团的白色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具有极高的燃烧速度,非常危险而难以控制,如果用来制作炸药,威力比黑火药大两三倍。因为燃爆性能过强,初时,把硝化棉放在炮弹里试验,炮弹还没来得及出膛,炮膛就先炸掉了。
  为了减缓燃烧速度,发明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例如用酒精和乙醚溶解硝化棉纤维。溶解之后得到了一种粘稠的透明液体,这种液体具有很高的附着特性,而且因为不含水分,挥发得十分迅速,转瞬间就可以在物体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人们叫它火棉胶。
  火棉胶和硝化棉不同,有着广泛的和平用途。例如,把火棉胶倾倒在伤员的伤口上,马上就能止血,以便将其转运到后方医院治疗。在一百多年前人员大量伤亡的国际战场上,火棉胶的这个特性就很有用了——不过,因为火棉胶易燃易爆,但愿可怜的伤员们千万不要再被燃烧的弹片碰着。
  自此,火棉胶这个由硝化棉衍生而来的化合物,便有了暴力与和平的两种前景。
  1851年,伦敦的工艺雕刻师阿彻先生(Fredrick Scott Archer,1813 – 1857年)改进了约翰·赫歇尔爵士(天呐,又是这个不务正业的超著名天文学家,请关注前几期相关文章)的氯化银玻璃法和尼埃普斯的蛋清玻璃法,大胆在摄影工艺中使用火棉胶,集大成地发明了后世定义的湿版摄影法。
  阿彻先生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湿版法操作虽然麻烦,但比起更早的达盖尔银版法,成本缩减为原有的1/12,曝光更快,影像清晰度也更高。
  于是,此后近三十年,湿版摄影一直统治着摄影界。在此期间,肖像摄影艺术得以迅猛发展。直到19世纪70年代,火棉胶湿版法才受到玻璃干版的竞争,并在1880年前后被工业生产的溴化银干片所取代。
  阿彻先生湿版制作的大致方法笔者曾经讲过,而笔者经过自己试验、定型使用的湿版制作流程简述如下:
  玻璃要反复清洁,不得有油污,甚至要用碳酸钙把表面轻轻打磨一下。
  将火棉胶液体里面混入碘化和溴化金属,倾倒在玻璃上摇晃成一层均匀而透明的小麦色薄膜,再马上浸入7%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反应。这样,在火棉胶表面就自然生成了可以感光的溴化银和碘化银。这时从银液里取出的玻璃片已经是一片均匀的乳白色的了,摄影所用的湿版制作大功告成。在暗房里红灯下把玻璃小心的装入片夹,就可以插在相机里曝光了。因为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就不再感光,所以被称为“湿版法”。
  之后的显影过程就更加奇妙了。
  显影液有两种,其中一种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目的是用铁元素置换出金属银,但银是一种很不稳定的金属,为了加强显影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阿彻先生加入了酒精、白糖和白醋。再和呈现出淡蓝色美丽晶体形态的硫酸亚铁相混合,显影液就配好了。整个过程看起来很像是在勾兑某种美妙的鸡尾酒。显影液泼洒在曝光完成的玻璃上,15秒不到影像就显现出来了,不过还只是乳白色玻璃上灰灰的图像,看不太清楚。定影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的图像。
  定影液也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氰化钾。把一瓶氰化钾倒在曝过光的玻璃上,瞬间就可以把没有经过光线照射的乳白色褪去而露出银色的影调来,定影效果十分显著,画面又干净又漂亮。可是氰化钾这种可怕的溶液轻易碰不得,这玩意儿只需一滴就能杀死一大群人。幸好,上帝指派神奇的赫歇尔爵士发明了另一种温和的定影药剂——硫代硫酸钠,以取代那种烈性毒药。硫代硫酸钠可以很慢地让乳白色如流水般慢慢褪去,留下闪亮的银色图像。
  把一张湿版照片衬上黑底,美丽的银色影像活灵活现,影调细腻无比;衬着白底,又能得到一张负片。一举两得,既有照片又有底片,湿版摄影就是如此神奇。
  上述湿版照片的制作过程看似轻松随意,其实本人在摸索工艺流程的时候,十分艰苦,万分谨慎。高精度的天平和各种计量器、温度计时刻放在手边。暗房兼配药室里,书架上面排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和量杯。知道的,明白这是个摄影师;不知道的,恐怕要以为是个药剂师、化学实验师,甚至巫师术士了。
  笔者之所以在试验湿版各种配方,以及在摄影和制作时极度小心谨慎,除了工艺复杂、极易失手之外,更主要的是湿版摄影离不开火棉胶,有时也少不了氰化钾,甚至难免要与硝化棉打交道,这些都是极端危险的化学药品。从这一点来看,湿版摄影师简直就是坐在火药箱上照相。而在摄影发展史上,19世纪的摄影师几乎每一个都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自从19世纪中期欧洲的化学家们发明了硝化棉开始,世界随之改观。从硝化棉到硝酸甘油,产生了著名的炸药专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现在全世界的军火工业和爆破技术统统得益于诺贝尔先生的发明。而从硝化棉到火棉胶,则产生了湿版摄影,后来罗杰·芬顿、马修·布雷迪将这一摄影术用于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和南北战争,让民众了解到战争的毁灭性。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摄影方式,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可以说都传承自19世纪的湿版摄影术。诺贝尔的炸药发明事业刚刚开始,就牺牲了他的胞弟和五个亲密助手,而在湿版摄影术中,危险也时刻存在着。可以说,火棉胶在湿版摄影的玻璃片上,既记录了牺牲者的魅影,又记录了摄影文化为人类救死扶伤、救赎灵魂的造福之路。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张照片是随着大英帝国的炸药而来的。1839年8月,摄影术在巴黎公之于众。仅仅三年后的1842年7月16日,大英帝国全权公使璞鼎查爵士指挥炮舰攻到南京,除了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也带来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摄影。
  此后来华拍摄的摄影师如雨后春笋,并在各个租界和通商口岸刺刀的庇护下建立了许多照相馆。其时各国政要、探险者、寻宝人、军队,甚至小商人都怀着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来到中国拍摄照片。隆隆炮声中,大鼻子蓝眼睛的摄影师们一次次地按动快门,中国从高官到百姓一幅幅惊惧的面孔被凝固在了历史长河中。在1860年前,国人没有留下任何国人自己拍摄的相片。十年后依然鲜有。
  今天,我想以国人自己的心态拍摄“其时其人”,于是邀请模特儿进行角色扮演,创作了这样一组国人自己的相片。
其他文献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学科与传统学科的结合往往创造出边缘学科,而后可能发展成主流学科。如数码技术和影像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数码相机,并发展成摄影领域的主流产品。由于数码相机的存储容量有限,就发展了可以扩充容量的存储卡技术和在电脑的内置或外置硬盘存储技术。数码相机拍摄的初始数据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故需要后期处理,于是又发明了各种图像后期处理软件技术。为了让进行图像处理的电脑工作稳定、高效和最
期刊
在读者朋友的支持和关爱下,《摄影世界》已公开发行30周年。作为新华社报刊集群中唯一的摄影杂志,《摄影世界》30年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0年的历程中有辛劳、汗水、欢笑,同时也有对读者的感恩。在新年到来之际,2012年1月15日,《摄影世界》公开发行30周年庆祝晚会暨金秋影友迎春联谊会在北京西单美爵酒店举行,摄影界人士和读者朋友等220人参加了晚会。  一曲激昂振奋的莫扎特弦乐小夜
期刊
在今年的“异域撷英”专栏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系列澳大利亚的摄影师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专注于“澳大利亚摄影的艺术性”,或称为“艺术摄影”。  在我看来,所有的摄影师都是视觉语言的传播者,并且在本质上,是视觉艺术家。为了向读者呈上更精彩的影像和文字,我将目标锁定在创意摄影上,因为在其中,摄影师更多的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隐形”的旁观者。  除去占总人口比例较小的原住民群体,澳大利亚其实
期刊
眼看着北京一天天冷起来的时候,意外收到了奥神传媒南下黄石的邀约,着实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幸事。“沿着铁路去旅行”是奥神的朋友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我而言,共鸣有加。在我看来,去陌生的地方就是旅行,其最大的奥秘无非是给眼睛一点陌生感。  至于交通工具,飞机高来高去,直奔目的地,节奏快得让你觉得旅行成了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汽车颠簸劳顿,安全性又差,实在是劳神费心,也让轻松愉悦的旅行失色不少——还是
期刊
1月19日,柯达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条的规定,向法院提出因丧失偿付能力而改组的要求。柯达公司创立于1880年,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称,公司此举将实现其专利技术资产价值最大化,并预计于2013年完成重组。柯达股票近期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尽管企业界早已经看到这项申请迟早会来临,但对这家有132年歷史,甚至可以说具有摄影界元首地位的
期刊
我开始写《新华影事》专栏时,就想到徐澎。他的名字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  我给徐澎打电话,向他核实几件往事。他在电话那边说:“算啦,我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假如当年没有去西藏,也许……”  徐澎,1958年12月出生,南京江宁县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当了知青。1978年,他以江宁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  到他1982年毕业时,新华社江苏分社到复旦大学招学生,要摄影记者,学校老师
期刊
作为富士“X”系列产品线上的重要一环,X-E1的出现使得该系列的产品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无反相机中高端市场的争夺上也更有针对性。在X-E1之前,有X-Pro1用于对阵索尼NEX-7,而X-E1和索尼NEX-6也几乎同时发布,两款产品的单机身定价也比较接近,足以构成直接竞争关系。这几款产品的加入,使得今年的无反相机市场变得很有看头。  外观及设置  拿到X-E1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和X-Pro1有着极高
期刊
死亡与身体  2006年夏天,一匹白色阿拉伯骏马奔驰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山顶上,正当骑手处在陶醉状态时,这匹不断加速的白马突然摇晃,竖起双蹄,之后倒地并压在骑手的身上。马挣扎站起,四蹄不停踢在已昏厥的骑手的背上,就在它再次轰然倒下死亡瞬间,骑手醒来挪动自己剧痛的身体才躲过一死。这位骑手便是美国著名摄影家萨莉·曼。  在随后疗伤的日子里,遍体鳞伤、鼻青脸肿的她刚开始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这次濒死经验
期刊
1月15日,《摄影世界》公开发行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摄影世界》的读者、作者代表和我刊采编人员等共聚一堂,回顾这本杂志30年精彩难忘的发展历程,并对她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新华社副总编辑、摄影部主任王瑶出席座谈会,并对我刊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座谈会由《摄影世界》副总编辑吴笛主持。    回顾:摄影路上的良师益友  座谈会上,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丁玫首先宣读了新华社社长李从军的贺词
期刊
澳门一行让我看到了许多摄影师的作品,了解到澳门主流的两个以沙龙为主的摄影协会:澳门摄影学会和澳门沙龙摄影学会;认识了一些对摄影充满热情的摄影师;也看到了许多风格不同的片子。澳门地域较小,50万的人口也算不上庞大,但历史文化丰富,一庙一教堂的街道小巷正是许多摄影人的最爱;博彩业支撑下的澳门社会福利较好,使澳门人的生活整体安逸;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使所有接受采访的澳门摄影师都觉得自己实现了“心灵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