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自然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既要求我们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培养出准确而敏锐的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变化所显示出的表面现象,而高中学习则是更深入探究物理变化的原因,透视物质变化的本质,因此我们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思维顺利迁移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
物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学习物理思维方法,从而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物理思维能力是指会从物理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物理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物理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解释物理现象,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維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得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一、要勤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物理教育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物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除了勤于动手分析思考身边的物理现象,还应当而且必须勤动手做一些习题,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如果是主动地独立地做题,再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多方观察,多维联想,就可能在物理观点和物理思想上悟出一些新的更深入的体会。提升自己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所谓题海战术不是这样,它是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甚至牺牲理论学习和深思熟虑的时间,翻来覆去地做大量重复的习题,去熟悉别人罗列的各种所谓解题方法和解题程序,所谓解题技巧和窍门,生怕有一点遗漏,希望将来的考题能落在学生做过的题海之中,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结果,脑海里塞满了这些东西,而缺少由自己独立思考得来的物理观点和物理思想,更谈不上这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真正的培养。从培养人才的目的来看,题海战术是有害的。多做习题是搞好物理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思维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按时按量地工作才能时刻保证系统在不同题型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的思想方法。在动手时,我们不能仅停留得出答案或实验数据,而是应深入思考题目,画出题意图或找出出现此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参与分析,并探究最深入的物理本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思维。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解题操作中我们要注意: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比辨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探索猜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它艰巨而复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联想、抽象、概括等思维训练,从而把彼此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线,连接成网,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二、拓展思维,让思维顺利迁移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感性逐渐向理性转变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把感性认识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实现迁移和飞跃,进而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因此,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应留有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结论和方法,交流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思维规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鼓励学生将探究点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引申,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物理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练就过硬的解题本领,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物理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渠道的。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每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重视思想思维方法方式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
物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学习物理思维方法,从而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物理思维能力是指会从物理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物理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物理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解释物理现象,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維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得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一、要勤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物理教育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物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除了勤于动手分析思考身边的物理现象,还应当而且必须勤动手做一些习题,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如果是主动地独立地做题,再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多方观察,多维联想,就可能在物理观点和物理思想上悟出一些新的更深入的体会。提升自己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所谓题海战术不是这样,它是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甚至牺牲理论学习和深思熟虑的时间,翻来覆去地做大量重复的习题,去熟悉别人罗列的各种所谓解题方法和解题程序,所谓解题技巧和窍门,生怕有一点遗漏,希望将来的考题能落在学生做过的题海之中,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结果,脑海里塞满了这些东西,而缺少由自己独立思考得来的物理观点和物理思想,更谈不上这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真正的培养。从培养人才的目的来看,题海战术是有害的。多做习题是搞好物理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思维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按时按量地工作才能时刻保证系统在不同题型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的思想方法。在动手时,我们不能仅停留得出答案或实验数据,而是应深入思考题目,画出题意图或找出出现此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参与分析,并探究最深入的物理本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思维。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解题操作中我们要注意: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比辨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探索猜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它艰巨而复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联想、抽象、概括等思维训练,从而把彼此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线,连接成网,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二、拓展思维,让思维顺利迁移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感性逐渐向理性转变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把感性认识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实现迁移和飞跃,进而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因此,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应留有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结论和方法,交流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思维规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鼓励学生将探究点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引申,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物理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练就过硬的解题本领,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物理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渠道的。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每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重视思想思维方法方式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