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岗位建设对策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调查了地处山区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的岗位状况,发现队伍具有年龄结构老化、业化程度低、兼职率高、接受培训率低、人员绩效满意度低等显著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发展的困境,并从个体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作为独立章节(第十章),将“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作为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的重要举措,让广大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看到了岗位和职业发展的宽阔前景。
  在基础教育推进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如何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的建设,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保障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受地域和条件限制,山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管理、建设、运行维护和服务等工作主要由信息技术教师承担,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的主要力量。目前国内对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人员的岗位和职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开展中小学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现状的实证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当前工作岗位现状、困惑和对职业发展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岗位建设对策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教学仪器生产供应站 李振武愿景,对于加强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区域范围内的实证数据
  笔者在2015年11月对从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工作的信息技术教师开展调查,该调研涵盖了全区31所中学、81所小学,共发出问卷112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经统计分析,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的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队伍老化,人员不稳定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的样本为141人,平均每校1.7人,其中男性教师数96人,占比68.1%,平均年龄43.9岁,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平均3.65年;女性教师数45人,占比31.9%,平均年龄33.5岁,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平均2.34年;小学全体教师平均年龄40.5岁,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平均3.23年。中学样本为64人,平均每校2人,其中男性教师数46人,占比71.9%,平均年龄41岁,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平均12年;女性教师数18人,占比28.1%,平均年龄36.7岁,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平均7.9年;中学全体教师平均年龄39.8岁,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平均10.9年。
  以上数据显示,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人员不足,老龄化严重,队伍不稳定,尤其是小学,从事技术支撑年限都不长,队伍中女性虽较年轻,但变动也较频繁。
  专业化程度低,兼职率高
  信息技术或相近学科专业毕业教师数(包括函授与网络教育)小学样本为14人,占比9.9%,其中男性4人,占比2.8%,女性10人,占比7.1%;兼职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人数119人,占比84.4%,其中男性84人,占比59.6%,女性35人,占比24.8%。中学样本为24人,占比37.5%,其中男性16人,占比25%,女性8人,占比12.5%;兼職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人数12人,占比18.8%,其中男性7人,占比10.9%,女性5人,占比7.8%。
  信息化技术支撑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比例极低,兼职现象严重,尤其是小学,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兼职技术支撑工作。
  接受培训率低
  近年来,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教学业务培训或信息化培训学习的教师数,小学样本为72人,占比51.06%,其中男性48人,占比34%,女性24人,占比17%;区级以上信息化或学科骨干教师数11人,占比7.8%,其中男性8人,占比5.7%,女性3人,占比2.1%。中学样本为23人,占比35.9%,其中男性15人,占比23.4%,女性8人,占比12.5%;区级以上信息化或学科骨干教师数15人,占比23.4%,其中男性10人,占比15.6%,女性5人,占比7.8%。
  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学业务或信息化培训率低,有一半以上教师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信息化或教学骨干培养不够重视,岗位晋升空间少。尤其是小学,全区24个乡镇,平均每2个乡镇小学信息化或教学骨干教师不足1人,平均每8个学校只有1个信息化或教学骨干教师。此外,信息化或教学骨干教师分布不均,多分布于中学,尤其是完全中学。
  用人机制不灵活
  参与学校信息化工作,小学样本仅为45人,占比31.9%,平均每校0.55人,其中男性33人,占比23.4%,女性12人,占比8.5%。平均参与年限为4.9年,其中男性5.6年,女性3.3年;中学样本仅为29人,占比为45.3%,平均每校不足1人,其中男性21人,占比32.8%,女性8人,占比12.5%。平均参与年限为9.6年,其中男性10.4年,女性7.4年。
  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力量,却从未为学校教师举行过信息化方面集中培训的,小学样本多达98人,占比69.5%,其中男性66人,占比46.8%,女性32人,占比22.7%;中学样本数多达27人,占比42.2%,其中男性14人,占比21.9%,女性13人,占比20.3%。
  以上数据表明:中小学校信息化队伍用人机制尚不灵活,多数教师不参与或不愿参与学校信息化工作,未发挥专业特长或学科优势来推动信息化工作,尤其是小学。
  人员绩效满意度低
  80.5%的样本人员因收入低,对工作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在实施绩效工资后。
  82.4%的样本人员认为自身地位较学校行政人员相比要低,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认同度不高。
  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发展困境   随着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增加,学校中心工作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深化,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的工作内容、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其岗位的尴尬也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工作压力剧增引发岗位冲突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应用层次加深,包括公文流转、教师授课、学生考勤,人、财、物管理,食堂、电控等后勤服务都与学校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紧密相关。首先,软硬件系统故障排查与维护等要求极其细致、工作琐碎;其次,须承担更多的系统应用推广任务,面对越来越多的教师培训与答疑;另外,技术的发展要求技术支撑人员必须加快知识更新,接受培训学习,这也占用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
  以上工作时间延长、工作空間延伸等情况都与信息化技术支撑人员选择岗位时的预期相冲突。这种冲突情况在小学尤为明显,教师往往兼职3年后选择转岗。
  机制死板、待遇不高导致人员变动频繁
  首先,因技术支撑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无法定量,更由于体制或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直接导致学校无法设定专项岗位,教育部门往往采取折中办法,给予一定的课时补助,即便如此,工作量仍被严重低估,与技术支撑工作的实际付出相去甚远。
  其次,信息技术非考试科目,不仅信息技术教学成绩难以认定,兼职信息化技术支撑的工作业绩更难评估,也直接导致该教师在学期工作绩效考核中吃亏,绩效收入自然较其他考试科目教师少。
  第三,在岗位竞聘中,因学科教学和兼职技术支撑成绩不能被评估,打分量化使分数往往也比其他考试科目低,取得职称评聘资格较难。
  最后,信息化技术支撑人员从事技术和后勤保障工作,随叫随到的时空延伸,不仅无法享受学校行政待遇,还因脏、乱、累的故障排查工作,潜意识认为自己与学校行政人员相比地位要低,无优越感,难以长期坚持,导致人员变动频繁。
  建议和对策
  个体层面:提升内在岗位职业素养
  培育岗位认同
  技术支撑人员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技术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工作和学习,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奉献精神,坚定的职业精神会有效地促进岗位认同感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事技术支撑相关工作,工作的内在动机得到增强。
  提升岗位履职能力
  技术支撑工作一方面要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要紧贴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因此需从技术和了解学校业务两个方面入手,主动提升岗位履职能力。
  岗位履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处理工作事务,破解工作难题,减缓工作压力,教师也能从良好岗位履职能力的提升中获得自信与成长。这种自我成长型的内在动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发挥的是根本性作用,是一种持久性的、内在的管理,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环境层面:建立健全岗位保障机制
  加强岗位设置调研
  建议有关部门以区或县为单位开展调研,分别在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完全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普通完全小学4类学校进行。
  这样可以详细了解不同区域、学校信息化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岗位现状、岗位困惑和愿景及信息化运维机制,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加强我国中小学信息化队伍建设,特别是为技术支撑岗位设置提供决策依据。
  提供政策保障
  有关部门要应信息化发展要求,逐步突破政策瓶颈,设定信息化工作专项岗位,加快推出一系列加强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包括资格要求和岗位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
  教育主管部门要相应出台配套措施,中小学校要依实际情况从制度、人员配置、管理体制上保障技术人员应有的名誉及待遇。
  谋划专家团队及行业共同体建设
  同行交流和协作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谋划组建区域内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倡导成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专家委员会,鼓励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中的优秀教师加入相关行业协会,以促进行业领域内的交流和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会议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解题训练,而在解题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变式训练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期刊
通过应用试验,阐述在熔模精密铸造中采用铸钢过滤新工艺;研究对钢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后,能够有效地去除内在的和外来的非金属夹杂物有害质点及熔渣、气体等,提高铸钢件质量;论述过
现在有许多高中生并不重视具有文理兼顾特征的生物学科,认为死记硬背是学好生物的捷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生的生物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在课上听懂,但在练习与提问中却一问三不知”成为高中生的生物学习现状。  归根结蒂,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便是高中生并未真正把握生物概念,高中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各个生物概念的内涵与本质,他们才有可能在各类生物实验、现实生活、生物考试之中灵活调动这部分理论知识,进而为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知数学对人类的帮助,进而使数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体现数学的价值。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  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较为枯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日常的生活,让小学英语成为有趣的教学。而小学英语教学中,日记写作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一个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语法能力的良好途径。然而当下只有少数小学生是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主动写日记的,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熟悉英语的运用,并且没有找到英语的趣味性所在。想要实现小学英语日记写作的生活化,需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