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治康
  陈治康,1994年生于湖南怀化,现居武汉。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级研究生,师从陈孟昕先生。作品发表于《美术》《荣宝斋》等期刊。其作品《城南旧事》入展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并獲优秀传承作品奖;《武汉记忆2020》入展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消逝的记忆》入展第八届青春心印——关山月青年工笔画展;《石头记》入展第三届宝龙艺术大奖——“雅居”新工笔画征集展;《七秒钟的记忆》入展独来·同往——80、90后全国青年美术家五四提名展。
  我本科时期学的是美术学专业,辅修版画,在大三时才接触中国画。那段时间我一直研习传统绘画,沉浸于宋人绘画的微妙质感,因此临摹了大量传统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王蜀宫妓图》《八十七神仙卷》《捣练图》及众多宋代小品,人物花鸟多有涉足。这对我之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开始自然而然地画一些在传统脉络下衍生的作品,追求传统工笔画中以线条造型的基本样式,较为关注形式美感,这让我始终坚信中国画以线条为美的审美价值。所以,在本科时期画得最多的便是京剧题材的作品。不可否认,这样的题材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美感,但它对我来说是不真实的。我甚至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次京剧演出,其理解都是非常浅薄的。
  进入美院后,我的导师陈孟昕先生一直强调造型的主观性及写意性,强调艺术创作始终来源于生活。因此,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写生,找来身边的同学当模特。但这些作品大都是半天完成的写意作品,没有工笔画的细节,我意在捕捉人物的动态和线条的美感。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大量练习为我后来的创作造型打下了一个基础。研一暑假期间,我完成了第一幅用黑白语言形式构成的作品《城南旧事》。这是我第一次画两米以上的创作,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中被评为优秀传承作品。虽然这张尝试性的作品也存在很多不足,但这种形式依然拥有值得挖掘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是贴近我的生活的:街边的补鞋大叔、卖菜的阿姨、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路人、买蒲扇的老奶奶以及露天理发的小孩都源于我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记忆。我开始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艺术性的方式把它们组织到我的画面中去。在这之后,我以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我的室友同学为原型创作出了另一幅作品《恰同学少年》,基本上是对宿舍生活的再现。室友有的在玩电脑游戏,有的在写文章,有的在剃胡子,有的在打电话。画中出现的茶壶、电脑、台灯、书本等都是我每天看到的寻常物品,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表现它们,认为绘画始终是“风花雪月”的高雅事物,现在我却拥有了表现他们的欲望。我开始体会到绘画从来都不是卖弄技巧的事,它应该像文字一样稀松平常,但美妙的组合可以进发惊人的力量。
  以上便是我的一点绘画历程,在以后创作中,我仍然会按照这样的路走下去。虽然成绩微不足道,但对艺术的追求、对表现生活的欲望,我想不会减去一丝一毫。
其他文献
《六说文学教育》是陈平原教授写的一本书.陈教授在书中说,教过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过大学的文学史,参加过中小学、大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所以由他来讲文学教育,既有生活实践,
期刊
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法帖的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前三辑已介绍完毕,从2020年第八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该书系第四辑和第五辑的内容,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的出土、外运与传拓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刻
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代,是一个信念与信仰并行的时代,百废待兴,文艺家们自觉地投入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到“旗帜”和“理想”的形象塑造中去.其中,画家们也纷纷以手中的画笔回顾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唱响了慷慨激昂的英雄颂歌.王盛烈1957年所作的中国画作品《八女投江》正是在此情境下诞生的美术经典之一.
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不同的学科和课堂中,教师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达到教学目标。如今教学策略的种类繁多,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学生的实际特点等方面。教学策略的恰当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考,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编者  我校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与兴趣。他们虽然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期刊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的践行也给中国画带来了革新与转变的契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艺术家的主题选择与表现技法都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什么是语文味呢?就如看京剧,当有人评价很有京剧味,那肯定是从脸谱、服饰、唱腔,到身段、眼神等都是纯粹的北京戏曲传统,原汁原味。语文味,应该就是在整一节语文课上,听课者能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的语文元素,听课者更多的语文味的感受力与冲击力来自于授课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教态所展示的语文元素,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反映教师深邃的语文基本功、学养底子、教学能力。语文味还来自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在老师
期刊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促进语文素养提高  1.信息技术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整合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形象、生动。教学《花钟》时,根据课文描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
期刊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关注基础课程对核心素养的浸润,形成科学的学科价值观念的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深化,在跨学科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阵地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科学素养培养与学科教学活动的融合必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期刊
一、明意象,定基调  理解诗歌形象,可以从感受意象开始。意象虽然即诗中的人物形象,但不仅仅局限于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多地是用来泛指诗中人物所写出来的景、物,它们都包含着创造性地表现出作者的各种思想、感情,是诗人自己抒情言志的依据,是诗人自己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完美结合。  我先通过引导大家针对性地分析古诗词曲常见意象中所蕴涵的意义,并对其中的几个具有深刻现实价值的素材,比如折柳表示惜别,梅子
期刊
心理学中对于个性有这样的描述:“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精彩的作文离不开有个性的表达。三年级正是指导写好习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引导学生“我笔写我心”的同时,若是能够遵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调动兴趣,激活习作的源头  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坚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