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故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曾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计算机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的令人吃惊?非常奇怪美国的教室里依然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教科书讲课?对此,他给出的解决建议是:所有的书、学习资料和测试都应该是数字化的,而且是互动的,为每个学生专门定制,并提供实时反馈。通过为iPad开发电子教材和课程资料,拯救那些背着沉重的书包蹒跚而行的学生们的脊柱。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当代的历史数学,不仅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展示手段,而且要着眼于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如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开放空间,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切无疑不是在提醒我们,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史料的原始存在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电子文本或数字化文本取代了原有的文字和实物资料,这就使得历史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将会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于是出现了“泛在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这样虽然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但却强化了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教师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来应对这种转变。
那么怎样做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大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课前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决策针对化
如今,互联网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助力了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因此,在教学中,熟练运用互联网这种高科技获取教学资源,如学科网站、下载视频及图片、微信和QQ等手段,在课前向学生推送有深度引领性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主意识便会得到极大提高,课堂的能力、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教师也会更精准了解学情,备课也会更加有针对性。
具体讲,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某种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学生课前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推送微课或其他媒体资料。
2.预习测评: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媒体内容,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并提出疑问或见解,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3.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和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反馈的情况,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二、课中教学手段多样化,交流互动立体化
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仅通过教师讲授这一单一方式,而学生记笔记的效率也较低。这会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合作学习的资料少、时间短、反馈慢等后果。且如需进行当堂练习,评价会不及时、不全面,也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严重不足。
由此,在信息化的高效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如在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反思:以刘少奇冤案为代表的千万冤案的发生说明当时的中国缺乏什么?同时给出自己课前盘点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那些法律文件,并给出材料,让学生回答“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哪些与你有关的法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法律的颁布、实施,普法的宣传的历史意义。即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三、课后师生互动常态化,个性学习智能化
在传统课堂中,课后作业的布置常常为大批量的统一布置,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作业的收缴、统计、批阅也较为繁琐。时空条件也限制了师生的课下交流,使得学生的疑问难以及时解决。且不仅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掌握不够精准,学生的错题整理也费时费力。
所以在信息化的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应常态化,且学生的学习应更加智能且个性。具体讲,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课后作业
教师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并即时反馈。
2.微课辅导
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结合批改作业,录制、讲解微课并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3.反思评价
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总结所学内容,与教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评价。
总之,利用好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感观材料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根据课堂与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歷史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证明证明,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信息化下的高效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迎不能拒,所以,与其坐观其变,不如抓住机遇,主动求变,紧跟时代潮流,共同建设信息技术下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当代的历史数学,不仅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展示手段,而且要着眼于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如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开放空间,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切无疑不是在提醒我们,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史料的原始存在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电子文本或数字化文本取代了原有的文字和实物资料,这就使得历史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将会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于是出现了“泛在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这样虽然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但却强化了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教师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来应对这种转变。
那么怎样做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大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课前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决策针对化
如今,互联网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助力了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因此,在教学中,熟练运用互联网这种高科技获取教学资源,如学科网站、下载视频及图片、微信和QQ等手段,在课前向学生推送有深度引领性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主意识便会得到极大提高,课堂的能力、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教师也会更精准了解学情,备课也会更加有针对性。
具体讲,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某种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学生课前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推送微课或其他媒体资料。
2.预习测评: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媒体内容,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并提出疑问或见解,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3.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和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反馈的情况,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二、课中教学手段多样化,交流互动立体化
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仅通过教师讲授这一单一方式,而学生记笔记的效率也较低。这会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合作学习的资料少、时间短、反馈慢等后果。且如需进行当堂练习,评价会不及时、不全面,也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严重不足。
由此,在信息化的高效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如在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反思:以刘少奇冤案为代表的千万冤案的发生说明当时的中国缺乏什么?同时给出自己课前盘点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那些法律文件,并给出材料,让学生回答“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哪些与你有关的法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法律的颁布、实施,普法的宣传的历史意义。即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三、课后师生互动常态化,个性学习智能化
在传统课堂中,课后作业的布置常常为大批量的统一布置,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作业的收缴、统计、批阅也较为繁琐。时空条件也限制了师生的课下交流,使得学生的疑问难以及时解决。且不仅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掌握不够精准,学生的错题整理也费时费力。
所以在信息化的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应常态化,且学生的学习应更加智能且个性。具体讲,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课后作业
教师发布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并即时反馈。
2.微课辅导
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结合批改作业,录制、讲解微课并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3.反思评价
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总结所学内容,与教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评价。
总之,利用好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感观材料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根据课堂与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歷史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证明证明,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信息化下的高效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迎不能拒,所以,与其坐观其变,不如抓住机遇,主动求变,紧跟时代潮流,共同建设信息技术下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