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爱玲的各种评价

来源 :青涩枝叶上的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爱玲这里,重新看见了我自己与天地万物,现代中国与西洋可以只是一个海晏河清。《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到得雷音了,渡河上船时艄公把他一推,险些儿掉下水去,定性看时,上游头淌下一个尸身来,他吃惊道,如何佛地亦有死人,行者答师父,那是你的业身,恭喜解脱了。我在爱玲这里亦有看见自己的尸身的惊。我若没有她,后来亦写不成《山河岁月》。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如同数学,它就只是这样的,不着理论逻辑,她的横绝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我不准确的地方是夸张,准确的地方又贫薄不足,所以每要从她校正。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
  ——胡兰成《今生今世·民国女子》
  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于她又有什么损失?
  “张爱玲”除了是古井,还是紫禁城里头出租的龙袍戏服,花数元人民币租来拍个照,有些好看,有些不好看。她还是狐假虎威中的虎,藕断丝连中的藕,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闻鸡起舞中的鸡……
  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李碧华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最后只得远走他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其他文献
那年毕业在即,心情激动的我们喜忧参半。教授目光睿智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遒劲大字:自信和勇气无坚不摧!然后用惯常的语调悠悠开讲:这是旧事,远在40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季。  教授说,城里的少年忽然心血来潮,要到大山里的外婆家体验一份清凉。客车在山中绕了半日,便卧在一小镇上不走了,终点站到了。  少年于街边匆匆吃碗米粉继续赶路。天已过午,还有40里山路等待着少年的一双脚板去一一丈量。  羊肠小道曲里拐弯,
期刊
如今走进菜市场,会切身感受到很“不自然”。琳琅满目的蔬菜摊位上,我们已经模糊了季节的概念。即便在数九寒冬,也可以买到春夏季节才有的韭菜、莴苣、黄瓜、西红柿、青蚕豆籽、花菜等等。有些蔬菜一年四季长年不缺。这都要归于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  如今的人们,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是可以在某一个方面违反自然的。因为某种特殊的需要,我们不妨使用一下反自然的科学技术,比如转基因产品等。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反自然技
期刊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母亲将五花大绑的儿子死命地拖向家门前的深水塘。那个深水塘很深很深,曾经淹死过不少人,他感觉寒刀一般的恐惧霎时从脚底升腾而起。  他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童年记忆中掩藏着一个深水塘。  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蒙冤入狱,几个月之后就凄惨地离开了人世。母亲为了营救狱中的父亲,四处奔走,吃尽了人间之苦,以致无暇顾及孩子。由于无人照料,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接连患了重病,不久相继死去。  他
期刊
最近,我去拜访一位商人,我和他谈话时,他一直在手上旋转一枚硬币。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把玩一枚硬币。  他说:“我在念大学时,一次我和室友穷得只剩下一枚硬币。我们靠奖学金和打工勉强凑够了学费。我们都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以我们为荣。我们的生活主要靠父母每月寄来的不多的钱维持,可是这个月我们的家里都没有汇钱来。他说他已经和家人谈过了,他们家也实在拿不出钱了。那是一个星期日,我们总共只剩下一
期刊
“山寨”是2008年流行的热词之一。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但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甚至有人已经在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发起了挑战。关于“山寨”文化,一时更是众说纷纭。  仅以文化的角度而言,“山寨”精神可谓源远流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中已经响彻两千多年,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流民草寇,占山
期刊
今生注定漂泊,在家和异乡之间。  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却要活在遥遥远远的异乡,人生还真是艰难。不愿离开,又不得不离开,人生的诸多况味,皆出于此。  在异乡的土地上洒下几滴思乡的热泪,谁都不知道,这样的泪光中,闪烁的是家乡的亲人,是家乡的白云,是家乡的炊烟,是家乡的星辰,是家乡的流水,是家乡的青山,甚至是家乡的一片瓦、一株草、一粒土。  给我一切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而我却要把生命消耗在异乡的来来往往
期刊
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单……  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没人再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  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要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了。  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上马后,产
期刊
“中国公民”意识的缺位,来自我们传统文化中沿袭千百年的既定观念。辛亥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从“子民”到“国民”的进步;然后又从“国民”改入“人民”的行列。“人民”与“群众”组成了“人民群众”这一具有鲜明“革命性”的中国特色词组,其含义从未在法律上作出界定。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从“国民”到“人民”,一圈圈转磨,却滋养出更多的顺民、愚民和“文革”暴民。虽然“公民”一词自建国始已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期刊
也只有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  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在不尽的思念中,人的感情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没有距离,便没有思念。当轮船的汽笛拉响,当火车汽笛长鸣,当汽车的轮子开始转动,当飞机冲出跑道腾空而起,思念便开始了。也正是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了久别重逢的欢畅,才有了意外邂逅的惊喜,才有了亲友相聚时的举杯庆贺。
期刊
纯白纱裙,清雅的淡妆,甜美的微笑,眼神中透着喜悦,自然恬淡的眼神和微微卷翘的齐耳短发,王珞丹是青春时尚的新新人类;游刃有余地在“米莱”“钱小样”和“杜拉拉”这些个性十足的角色之间游走,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王珞丹感染了无数有梦想的年轻人。但王珞丹身上,更让我们欣赏和佩服的,应该是她那乐观向上、藐视困难、直面命运、实现自我的乐观心态。  2011年4月5日,晚10点,王珞丹的一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