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需要了解课堂中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以530名师范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我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结果显示,在提供的8个选项中,师范生对课堂特征的喜好度依次是: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知识性、个性化、形象性、纪律性、连贯性。即趣味性是师范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吻合的。本次调查的教学建议是:教学应在趣味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轻松地学有所得。
   [关键词] 师范生;课堂特征;情感态度;趣味性;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102-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如何有效实施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2]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需了解课堂中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
  师范生是指大中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和毕业生,所修专业属于教育方向,将来的就业目标是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师范生在校期间,属于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岗前培训环节,随着应试压力的改变,师范生对课堂特征的关注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基于于上述问题,为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三维目标”和优化师范生的课堂学习,笔者结合所在工作单位(师范院校)的优势,围绕师范生“我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展开调查。
  一 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4月对湖南某师范院校的在校师范生进行调查。
  2 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在研究者查阅大量文献后,初测、师生访谈并经有关专家审阅后反复修改等基礎上设计完成。最终确定八个课堂特征:趣味、知识、实用、纪律、互动、个性、形象、连贯。
  (2)数据收集。问卷有漏填或序号选项重复等均为无效问卷。共发放问卷536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98.8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随机抽取12个班级,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总人数536人;工作人员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填写流程等,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及支持后,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对象匿名填写问卷;调查对象填完后,工作人员现场回收问卷。
  (3)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2007和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比(%)表示。
  3 调查结果
  为了解师范生“我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本次调查选取“排序均值”和“排序百分比”为考察指标。“排序均值”越低代表该特征排名越靠前,学生越喜欢;“排序百分比”反映某课堂特征在各排序中的人数分布,便于深入分析。
  表1显示学生对课堂特征喜好顺序(“排序均值”)依次为:趣味性(1.84)、实用性(4.02)、互动性(4.09)、知识性(4.40)、个性化(4.49)、形象性(5.15)、纪律性(5.57)、连贯性(6.45),趣味性是师范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
  二 讨论与分析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趣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趣味”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反映出学生对课堂趣味的强烈需求,这与当前“快乐课堂”倡导的理念一致。[3]在事后的跟踪访谈和文献查阅等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趣味”优先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趣味自身的价值,韩维东等人(2010)认为课堂趣味具有四大特点:体验性、愉悦性、持续性和创造性,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4]二是大学生学业的特殊性,进入高校,应试压力的缓解,直接兴趣在学业中的影响大于间接兴趣(学习的意义如高考等)。另外,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大了,更容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新课程改革中的情感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积极情绪情感有助于人的认知、意志和个性品质的形成。[5]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趣味性”不仅均值第一,而且序号“1”中的人数百分比也最高(59.06%),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目标,让课堂充满趣味,努力打造“快乐课堂”。
  2 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用”“知识”
  师范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一种,而职业教育在历史上有不同称呼,如“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培训”等,[6]这说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技能。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技能课的喜欢超过文化课,[7]本次调查结果支持前人研究,即“实用”排在“知识”前面。“知识”总体靠前(排第四),但百分比分布较均匀,主要集中在2至7的顺序。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重视,但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性。“知识”和“实用”这两特征,对应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本次调查显示二者均在靠前的位置,说明师范生希望在课堂中能学有所得,教学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
  3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动”“个性”“形象”“纪律”“连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互动”“个性”“形象”“纪律”“连贯”的排序均值依次为3、5、6、7、8,这五者主要对应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互动”排第三,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反映师范生希望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8]“个性”代表课堂教学新颖、与众不同,排第五,可见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有必要的;“形象”的价值在于让学习内容简洁易懂,让学生学得轻松,[9]本次调查显示“形象”排在“实用”和“知识”等特征之后是正常的,即想学是前提,易学是助力,课堂教学简洁、易懂更符合学生的需要。“纪律”是学生对教学秩序管理的认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课堂开展的前提,但总体而言,师范生课堂纪律已养成一定的习惯,过多强调,只会适得其反;“连贯”反映出教师对整个教学實施过程的驾驭及语言能力的表达,本次调查排名最后,事后访谈得知“连贯性”这一特征,教师关注,学生对其关注度不高。
  三 结论
  本研究以530名师范生为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师范生“我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在提供的8个选项中,师范生对课堂特征的喜欢顺序依次是: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知识性、个性化、形象性、纪律性、连贯性,“趣味性”是师范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其次,“实用”“知识”分别排序为2、4,反映出学生希望在课堂中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
  最后,“互动”“个性”“形象”“纪律”“连贯”的排序均值依次为3、5、6、7、8,总体排名靠后,侧面反映出师范生的部分需求,如希望主体性的调动(“互动”排第三,反之,“纪律”排第七、主体不太关注的“连贯性”排最后)、课堂新颖、教学通俗易懂等,因此,教学方法、方式上要多考虑上述因素,才能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之,本次研究的教学建议是:教学应在趣味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轻松地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黄伟.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J].教育研究,2007(10):56-57.
  [2]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129-138.
  [3]王艳.技工院校快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韩维东.课堂趣味研究[D].河南大学,2010.
  [5]刘吉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6):136.
  [6]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大学,2012.
  [7]尹红.幼师生文化课学习动机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8]林静.基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99-200.
  [9]张柳.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6(8):49-50.
  (责任编辑: 姜海晶)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是高等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其作用是培养大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去指导社会实践。探索“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探析“基础”课程教学技巧,既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全面落实了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更好地发挥思政
期刊
[摘 要] 加强师生科研互动、强化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学风建设模式的新形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现状、科研互动对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基于实例的师生科研互动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从师生科研互动服务平台、师生互动科研制度、转化科研技术成果等方面构建师生互动科研平台机制,以期长效推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 师生互动;科研平台;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
期刊
[摘 要] 为推进“四个回归”,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较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应积极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论文以H学院为例,就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成果导向理念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适用性,以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提出了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成果导向原则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果进行了设定,并研究了支撑成果达成的相关平台建设及成果评估机制建设。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OBE成果导向理念;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集中出台了一批科技创新政策,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在科研管理方面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结合科技创新政策,从科研管理、经费管理、人才管理及科研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全面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水平,从而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关键词] 科技创新;科研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 对于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现实局面,深入研究借助研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具体措施。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为“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专题研讨”四级研讨模式,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实验—专题研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
期刊
[摘 要]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与教材体系能否有效地向教学体系转化密切相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由教材体系自身特征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承担的任务决定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设计应从语言体系、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构建,而“翻转课堂”在推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翻
期刊
[摘 要] 在“以本为本”理念引领下,探讨河南城建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提出加快校内多维实验室集群建设,打造多维一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结合项目教学,提升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和就业能力;采用动态考核机制,提升师生工程实践能力等多种举措,旨在不断提升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应用物理专业;以本为本;协同育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困境,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供给侧着手,增加有效供给,即通过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
期刊
[摘 要] 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更能为社区治理、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到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发展现状,以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为例分析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思考,希望为新时代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