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2年12月8日至1983年3月8日,在内蒙古包头至乌拉特前旗之间一度出现了频度、强度均较高的震群活动,分别在12月8日、2月9日、2月12日发生了Ms=4.6、4.2、4.4级三次中等地震,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此之前,1982年1月至11月,阴山地震带出现了自唐山大震后未曾有过的长达11个月的平静。12月8日4.6级地震突然发生后,紧接着,12月10日北京马道峪发生4.5级地震,12月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12月8日至1983年3月8日,在内蒙古包头至乌拉特前旗之间一度出现了频度、强度均较高的震群活动,分别在12月8日、2月9日、2月12日发生了Ms=4.6、4.2、4.4级三次中等地震,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此之前,1982年1月至11月,阴山地震带出现了自唐山大震后未曾有过的长达11个月的平静。12月8日4.6级地震突然发生后,紧接着,12月10日北京马道峪发生4.5级地震,12月24日丰镇发生4.2级地震,1983年1月17日磴口发生5.2级地震,2月9日、2月12日又在上述地区
其他文献
Ⅰ.引言从陆地卫星影象中判读区域线性构造在地质研究中有重大用途。卫星影像可以反映出露在地表的断裂或断层的构造特征。它的使用还有助于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勘测的布署。线性构造通常位于高度纹理的影象背景中。某些线性构造相当明显,有些则模糊。靠目视解释往往是相当主观的。Podwysocki 等人研究了线性增强并用计算机辅助提取线性构造。
一、引言在过去二十年中,地球动力学的概念从缓慢、振荡、垂直运动的静态地球占优势变化到了比较迅速的和独立的大范围地壳水平运动。六十年代地壳上地幔计划的实施和七十年代地球动力学计划的执行,都大大地推动了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发展。随着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不断丰富,不同的观点、假说或模式蜂拥而出,为了解释这些观点和模式,就必然要寻找新的
地震构造规律表现为某些活动地质构造、破坏性的发震断裂和一定的地震现象之间有固定重复的对应关系;前者的变化必然引起后者相应的变化。对于大陆地壳构造地震(M≥5),正是这样确定出规律的(使用了笔者的中亚若干地区详细的地质测量资料,对25次破坏性地震野外研究的结果,以及一些参考文献得出的)。地震完全按照地质构造和断裂的构造发震
台湾岛是琉球—台湾—菲律滨岛弧体系的一部分,已知台湾附近的地震是与菲律滨海板块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有关的。这个区域的地震目前已用于划定板块的边界,确定板块沿边界线或表面的相对运动。本文根据台湾附近的菲律滨海板块水平弯曲、解释一组板内地震,这种弯曲是菲律滨海板块当它的前部与台湾岛相碰撞时向西北运动受阻挡的结
在我们的直剪粘滑实验中饱和岩石发生明显的电阻率变化和沿滑动面的水压变化。有两类电阻率变化。第一类,电阻率随着增加的剪应力而下降,随着突然的应力释放达到极小值,而后立即又回到一个较高的值。第二类,电阻率也随着增加的应力而下降,但和第一类变化相反,随着剪应力的突然释放进一步下降。粘滑时滑动表面上的水压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均匀的,这表明滑动面变形的局部变化。
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是振兴中华的伟大纲领。测绘战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讨论了地震序列中前震、主震和余震的烈度。在大震以后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震源区的岩层介质逐渐破碎,对地震波传播的吸收影响加大。同样震级的强余震的烈度,将由于发生的时间次序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前震与主震的烈度,因震源区和地表介质基本完整而看不出有此种影响。 文中还提出要注意和区分早期强余震烈度对主震烈度的影响。
几种常用的统计检验 在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四)里,已经介绍了正态性检验,下面再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检验。 U检验 正态分布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均值μ和
在水压破裂应力测量中,破裂面一般沿着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的平面传播,即水压破裂面的方向与岩石中的最大主应力方向相平行。 测定水压破裂面的方向,一般的做法是在岩石破裂后进行检验,例如,用橡胶印模器或井
准同生变形构造系指在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形成的变形构造。这种构造仅局限于未变形层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层中。本世纪初,地层学家和沉积岩石学家就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曾给予各种解释。如美国纽约中南部上泥盆统的威尔斯堡砂岩中、苏联二叠系的阿廷斯基相中,以及我国四川峨眉龙门洞下三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