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öbius综合征长期手术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öbiu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至201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确诊为Möbius综合征患者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初次就诊年龄平均(28.9±27.9)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和全身麻醉后被动牵拉试验。7例第一眼位内斜视患者早期接受内斜视矫正术,观察术前与术后眼位、斜视度数、眼球运动的变化。对手术前后斜视角度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所有患者头颅MRI均显示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和面神经缺如或发育不良。7例患儿首次手术均行超常量内直肌后徙术,每只眼平均(6.17±1.47)mm,术后6个月之内斜视度数回退。术前原在位内斜≥40°患者(3例)欠矫明显,需要二次手术。术前及末次随访原在位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为+35.00°±16.58°和+2.14°±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0,P<0.01)。眼球运动:患眼术前和术后均不能外转,内转术后较术前稍差。

结论

Möbius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颅神经支配异常性疾病的一种,由于外展神经先天缺如,因此手术方法首选内直肌减弱术,长期观察术后第一眼位情况良好。(中华眼科杂志,2017,53:897-90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药物相关标志物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OCCC患者60例,其中40例为初次手术患者,23例为复发后二次手术患者(其中3例患者的初次手术也在本院完成,故重复计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CCC组织中靶向治疗药物相关标志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目的探讨死胎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死胎1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高危因素、不同年份及妊娠时期死胎的高危因素。结果(1)死胎的总体发生率为0.178%(176/98 785),孕期中死胎发生的最高峰时期为孕28~28周+6(10.8%,19/176),第2个高峰时期为孕29~29周+6(10.2%,18/176),第3个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近17年间胎死宫内的诱因及相关预防方法。方法2000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总分娩量为65 621例,其中胎死宫内的孕妇105例;105例胎死宫内的孕妇中,单胎妊娠者82例,双胎妊娠者23例。对所有胎死宫内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单胎妊娠孕妇:单胎妊娠孕妇胎死宫内的主要诱因为母体并发症或合并症(51.2%,42/82),其中重度子痫前期者占39.0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患儿12例(16只眼),其中男性6例(9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年龄平均为(16.04±12.48)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角膜混浊,其中Peter异常Ⅰ型8例患者(11只眼);巩膜化角膜2例患者(3只眼);中央部角膜皮样瘤
微小RNA(miRNA)-184是一个长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蛋白的单链小分子RNA,且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极其保守,为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其功能涉及多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分化、功能维持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有关miRNA-184在眼部的生理作用及其与眼部疾病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miRNA-184在小鼠角膜和晶状体中呈特异性高表达;miRNA-184在眼部的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