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hez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于在农业国“工业化”,农村社会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质量低下,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政策、体制、方法、保障措施都还不完善,农民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还很弱,全社会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问题
  1.政策原因
  由于历史上我国曾执行过错误的人口政策,使得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以前人们认为“人多力量大、人多财旺”,对公民的生育行为没有采取正确引导,却是鼓励多生、早生,导致突出的人地矛盾。马寅初先生在1957年曾发表著作《新人口论》,文章分析了建国死亡率下降而生育率却依然保持着过去的高水平,结果人口增长过快,分析了人口与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的建议。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社会舆论影响,最重要的是当初人们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他的建议并未在最佳时机采用。所以造成从1949年至1972年我国人口从5, 42亿快速增长到8,工到乙增加3亿多人口,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过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到了1973年中央在深刻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向全国发出“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农村保持着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当然在控制数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人口质量的提升工作。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工作无从着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一整套计划和组织体系。有些地区实施培训似乎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少地方的党委、政府没有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应有位置,年初无计划,年终无考核,政府调控处于“空档”状态。各条线各自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连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盲目性、无序性非常突出,内容雷同和空白点大的情形同时存在。还有没有将有限的农村培训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由于教育培训工作的选项、资金、师资、教材、场地、证书等要素无法统筹安排,共享利用,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整体效果不佳。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受到不公平待遇。诸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分配制度等等都是带有歧视性的,对农民不利。虽然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民权益问题,但由于惯性作用、执行力度及地区差异等,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必然是长期的、艰难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程也随着问题的解决不断得到推进。
  2.教育原因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人均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而农村地区由于自然历史、地理交通等因素更是缺少教育资源,造成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发展过程体现出来,低素质的劳动者由于知识的缺乏更加短视,让下一代过早的进入工作状态。虽然我国通过实施“两免一补”等政策,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但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很薄弱,就业人口当中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差距很大。“据资料表明,调查前一年内参加过培训的比例,芬兰为46%(1990年),美国为38%(1991年),瑞士为38%(1993年),挪威为37%(1991年),瑞典为36%(1993年),加拿大为30%(1991年),法国为27%(1992年),德国为27%(1991年)。韩国从70年代起,实行在职技术培训制度,规定拥有2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立职业培训班,15%的职工进行强制性职业再培训。”①而我国的情况是,许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据统计,全国约半数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20%左右。在农村,人才培训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可见,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我国农村长远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农村教育的体系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始终没有突破升学模式,实际是在“为城市培养人才”,而不是“为农村培养人才”,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说过“中国的农村教育走错了路,他叫人离开农村。”农村的人才通过中高考这根吸管到了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而不会再回到农村。农村基础教育属于城市教育的附属,农村的智力开发成了自我牺牲的过程,农村人力资源投资越大,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
  3.农民自身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有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真正成规模的不到200。而美国为80%至85%,英、法、德为50%至60%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平均只需2年时间,而在中国需要6年左右。②这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对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加之近几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他们认为花了钱读了书一样找不到工作,也只能回乡种田,新的“读书无用论”出现,因此导致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全体农村劳动力80%左右,农民掌握的知识,大多是传统增产实用技术,对农业进入新阶段所需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较少,对非农产业职业技术掌握更少,影响农民在农村的创业。二是农民的社会心理素质较差。一些农民仍然存在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观念,他们不愿意冒风险去接受新事物,缺乏进取心,而且自强自立的心理素质也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甘于贫困和碌碌无为的精神贫困现象。三是农民的卫生习惯差,由于农村硬件环境的制约,卫生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家院落厕所禽圈都是疾病传播源,加之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民的收入较少,以及饮食营养欠缺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
  4.市场原因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少,接受现代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欲望不高。导致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在寻找就业岗位时,效果就差,只能在低层次、低水平、低收入的层次就业。同时关于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都不适应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需要。
  我国经济学家张克云(2001)认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表现在: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大,文化程度低;二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三是农村科技人员少,农民接受再教育机会少,素质低;四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计划和组织体系。学者张吉说由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原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并不乐观,仍面临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与城镇化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匹配;二是农民教育经费投入与人力开发成本需求不匹配;三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方法与发展的需求不匹配;四是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农村问题研究者邓涛认为:我国农民受教育和培训程度低;农民身体素质差;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农村人力资源缺乏系统的开发计划和组织体系。朱炎洁、王志毅(2004)指出我国农民的各方面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农村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梯队,加大力度多培养农村科技人员。
  【参考文献】
  [1]韩名漠.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学勇等.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能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换句话说,民营企业可以将以下几种行政行为告上公堂。 1 对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
【摘 要】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证林业经济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变得格外重要。贵州省思南县在林业科技推广模式上加大工作力度,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林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新上,试图通过这种创新研究寻找出林业科技推广的突破口,从而保障林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济;林业科技;推广模式  0.前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形式的经济体系不断
【摘 要】沙棘木蠹蛾是一种对沙棘、沙柳、沙枣等树木危害严重的昆虫,本文通过剖析沙棘木蠹蛾的生活规律,对防控沙棘木蠹蛾提出了防控思路和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办法。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危害;防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森林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为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必须对严重危害沙棘、沙柳、沙枣等树木的沙棘木蠹蛾进行有效防控。因此,加强对沙棘木蠹蛾进行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花生种植效益,应优化优质花生品种布局。我省作为我国花生主要产区之一,花生种植总面积稳定。为了更好提高花生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在现有品种布局基础上,加强优质品种布局。在本文中,笔者从花生品种利用现状及趋势、优化花生优质品种布局等两个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优质品种;花生;种植效益;产业化  当前,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且国内外市场出现了深刻的
【摘 要】分析潜山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潜山县属安徽省蚕桑生产重点县,由于历届地方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蚕桑产业得以稳定积极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全县现有桑园面积6.8万亩,养蚕农户1.5万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科技示范户80户。去年发种5万盒,蚕茧产量2500吨,产业总产值近2亿元,为地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 要】在林业育苗工作发展过程中,良好的育苗技术管理工作是培养高质量的树苗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林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主要从林业育苗技术出发,简单地分析了在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育苗技术工作带来一定得帮助。  【关键词】浅析;林业;育苗技术;问题;措施  树苗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苗圃则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Q村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村民等方式,调查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现状,并分析了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形成原因,从政府、社会及村民自身等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
【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财力保障,是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反思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理论和体制障碍,并对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  公共产品供给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提供数量的多少和产品质量的高低,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学习农业,精准农业,建模技术和农业信息传播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将势必会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现代农业;应用  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这种大众
【摘 要】加快农村道路的建设,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脱离贫困,促进文明,增强法制观念等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村镇;道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观点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意识到道路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快农村道路的建设,可以打破农村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使得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利用开发,并使其蕴含的矿产,土地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