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公路设计过程中,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这也是交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本文首先对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做了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公路设计;人性化理念;线形;避险车道;无障碍设计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概述
人性化设计是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相关设计的过程中,第一出发点就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并且在某些工程细微环节,将人各个方面的主观因素考虑到其中,充分的体现出人性化,不仅要对于公路本身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谐统一性加以重视,还必须要保障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安全实际上就是人性化设计公路设计的核心,而细节上的处理和设计,便是确保人性化设计得以实现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便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只有针对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认识,深入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的在设计过程中将大量的理念予以应用。而从交通事故的分析结果来看,导致交通事故出现的人为因素占了绝大部分,这其中的超速、车辆失控、疲劳驾驶等方面所引发的事故尤为严重。
二、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
(一)公路的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要考虑连续高速移动的汽车和汽车中驾驶人的感受,从驾驶人的心理、视觉、习惯等多方面考虑。驾驶人的心理总是期望公路线形保持一定的惯性,或者具有可重复的变化规律,在线形设计时,要注意保持线形的一致性。
由于在长直线段和视距良好的路段驾驶人难以控制车速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所以与长直线相连接的曲线最好不要采用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尽量要平滑过渡。如果由于地形地势所限不得不采用小半径,那么就要同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增设安全标识。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要自然过渡,避免夹短直线。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驾驶人以大于设计车速行驶,留足安全附加值。有些路段容易使驾驶人产生视觉错觉,这些路段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比如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路段上,驾驶人位于下坡段看对面的上坡段,就容易才生错觉,把上坡的坡度看的比实际坡度大,驾驶人就有可能加速冲坡,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平曲线,同时要防止出现反向平曲线的拐点,在设计中要尽量满足该处的视距要求。北方有积雪路段超高设计时应考虑车辆最低可能运行车速所对应的超高,防止冰雪天气车辆在弯道低速行驶或临时停车时侧滑。平曲线和竖曲线要对应,而且半径大小要平衡,一般认为平曲线半径大于竖曲线半径 10倍就能保持均衡,如果 1根竖曲线中包含 2根以上的平曲线,或 1根平曲线中包含2根以上的竖曲线,就会使线形失去视觉平衡,造成安全隐患。
线形优化以提供给驾驶人更加良好的视距,让驾驶人能够从容正确的判断公路的行车环境,从而决定自己的驾驶行为。在一些山区公路和一些低等级的公路,在公路两侧有许多遮挡视线的障碍物,给驾驶增加了危险,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其中潜在危险,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避险车道的设置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公路事业迎来了建设高潮,公路建设数量、施工规模持续增加,使得公路逐渐出现于山地、丘陵地带。在这些复杂地区建设公路,由于地形、地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施工成本的制约,常常会出现一些大纵坡、陡坡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车辆在这些纵坡上行驶的时候,必然会受到汽车重力、速度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故。在这个时候,设置避险车道十分关键,一般由避险车道引道、标志标线、制动路床、服务道路、路侧护栏、端部抗撞设施及施救设施七部分组成,其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车流中顺利分流,避免对主线行驶车辆造成干扰,危及第三方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安全,减轻失控车辆的损失。
(三)降温池的设置
车辆本身是通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产生动力的,那么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轮胎也就必然会出现发热现象,如果说轮胎长时间的行驶并且无法及时的对于轮胎进行降温处理,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制动失效、动毂发热、;轮胎自爆的情况出现,极大的威胁到了车辆自身的行驶安全以及驾驶安全,这类现象实际上在货车以及栽重车之上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避免这类情况出现,有相当一部分公路都设置了服务区、停车区,以及降温池等方面的措施来使得轮胎发热问题得以环节。但就目前来说,降温池的设计实际上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设计不一。而以人性化理念作为出发点,要达到有效的降温目的,那么就应当要保证降温池的长度至少在40米、高度为0.7米,前后位置的过渡段则应当设置为20米,其宽度应当要保持在容纳一辆载重车为标准,至少不低于4.5米的宽度。
(四)震动带的应用
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现象,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为了能够促使驾驶员的精力更好的集中,减少疲劳,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震动带,如此以来,便能够起到提升驾驶员警惕的效果。震动带主要是通过道路上的凹凸不平,使得车辆形式颠簸,让驾驶员感受到明显的震动,达到提神的效果。震动带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减速震动带及警示震动带两种,减速震动带通常设置在下坡路段小半径平曲线前部或连续下坡路段,沿道路横向布置,俗称减速路面,通过设置震动带使车辆产生颠簸,强制驾驶员减速,其目的在于告诫驾驶员前方属于特殊路段,需采取减速措施,该震动带的设置需与配套的预告标志配合使用。
(五)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是最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其主要的建设形式包括盲道、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的无障碍出入口等,这主要表现的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对于残疾人的关怀,是社会以及城市进步的体现。但这样一种良好的设计在城市中的建设状况还有待改进,包括设置位置的不合理、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施工质量的不达标等。
除此之外,人们本身的意识不到位也影响到了无障碍设计作用的正常发挥,包括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的相互错位、盲道上砖块的松动以及在盲道上的乱停车现象等。而为了让城市道路建设中所设计出来的无障碍设计能够真正的起到满足残疾人出行要求的目的,就需要做好将相关方面的工作,除了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良好的合理性以外,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把握好质量关,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城市的大型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良好的衔接,这一点在整体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六)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道路的附属设施,其设计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保证安全为前提,然后考虑不同路段的景观和生态功能的不同要求。城市道路是一种网状结构体系,由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小巷交织而成。因此设计时应该对道路的位置、交通、现状及其周围用地的性质等情况加以分析,根据主次关系,提出设计的具体方案。
对于以行车为主的道路,应优先考虑分隔绿带和交通岛的合理设计,以防止车辆排出的废气、扬起的尘土和发出的噪声对两侧居民和行人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商业或文化设施集中的繁华街区,由于人口密度较高,过多的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计步行街,并进行良好的绿化。
结语
综上,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实现,要求设计人员不能脱离规范要求进行主观臆想,而是要坚持从驾乘者的角度出发,深入贯彻“动态、协调、安全、容错”的设计原则,灵活地选择各项设计参数和参照指标,最大程度地为驾乘者考虑、为道路行车安全进行设身处地的考虑,只有这样设计出的道路才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公路行车安全并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穆爱芳.关于城市道路中人行道的思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6.
[2]卢忠仁,曲丽敏.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J].交通标准化,2010.23.
[3]史岩.浅析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关键词:公路设计;人性化理念;线形;避险车道;无障碍设计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概述
人性化设计是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相关设计的过程中,第一出发点就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并且在某些工程细微环节,将人各个方面的主观因素考虑到其中,充分的体现出人性化,不仅要对于公路本身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谐统一性加以重视,还必须要保障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安全实际上就是人性化设计公路设计的核心,而细节上的处理和设计,便是确保人性化设计得以实现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便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只有针对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认识,深入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的在设计过程中将大量的理念予以应用。而从交通事故的分析结果来看,导致交通事故出现的人为因素占了绝大部分,这其中的超速、车辆失控、疲劳驾驶等方面所引发的事故尤为严重。
二、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
(一)公路的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要考虑连续高速移动的汽车和汽车中驾驶人的感受,从驾驶人的心理、视觉、习惯等多方面考虑。驾驶人的心理总是期望公路线形保持一定的惯性,或者具有可重复的变化规律,在线形设计时,要注意保持线形的一致性。
由于在长直线段和视距良好的路段驾驶人难以控制车速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所以与长直线相连接的曲线最好不要采用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尽量要平滑过渡。如果由于地形地势所限不得不采用小半径,那么就要同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增设安全标识。同向曲线和反向曲线要自然过渡,避免夹短直线。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驾驶人以大于设计车速行驶,留足安全附加值。有些路段容易使驾驶人产生视觉错觉,这些路段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比如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路段上,驾驶人位于下坡段看对面的上坡段,就容易才生错觉,把上坡的坡度看的比实际坡度大,驾驶人就有可能加速冲坡,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平曲线,同时要防止出现反向平曲线的拐点,在设计中要尽量满足该处的视距要求。北方有积雪路段超高设计时应考虑车辆最低可能运行车速所对应的超高,防止冰雪天气车辆在弯道低速行驶或临时停车时侧滑。平曲线和竖曲线要对应,而且半径大小要平衡,一般认为平曲线半径大于竖曲线半径 10倍就能保持均衡,如果 1根竖曲线中包含 2根以上的平曲线,或 1根平曲线中包含2根以上的竖曲线,就会使线形失去视觉平衡,造成安全隐患。
线形优化以提供给驾驶人更加良好的视距,让驾驶人能够从容正确的判断公路的行车环境,从而决定自己的驾驶行为。在一些山区公路和一些低等级的公路,在公路两侧有许多遮挡视线的障碍物,给驾驶增加了危险,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其中潜在危险,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避险车道的设置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公路事业迎来了建设高潮,公路建设数量、施工规模持续增加,使得公路逐渐出现于山地、丘陵地带。在这些复杂地区建设公路,由于地形、地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施工成本的制约,常常会出现一些大纵坡、陡坡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车辆在这些纵坡上行驶的时候,必然会受到汽车重力、速度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故。在这个时候,设置避险车道十分关键,一般由避险车道引道、标志标线、制动路床、服务道路、路侧护栏、端部抗撞设施及施救设施七部分组成,其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车流中顺利分流,避免对主线行驶车辆造成干扰,危及第三方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安全,减轻失控车辆的损失。
(三)降温池的设置
车辆本身是通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产生动力的,那么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轮胎也就必然会出现发热现象,如果说轮胎长时间的行驶并且无法及时的对于轮胎进行降温处理,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制动失效、动毂发热、;轮胎自爆的情况出现,极大的威胁到了车辆自身的行驶安全以及驾驶安全,这类现象实际上在货车以及栽重车之上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避免这类情况出现,有相当一部分公路都设置了服务区、停车区,以及降温池等方面的措施来使得轮胎发热问题得以环节。但就目前来说,降温池的设计实际上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设计不一。而以人性化理念作为出发点,要达到有效的降温目的,那么就应当要保证降温池的长度至少在40米、高度为0.7米,前后位置的过渡段则应当设置为20米,其宽度应当要保持在容纳一辆载重车为标准,至少不低于4.5米的宽度。
(四)震动带的应用
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现象,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为了能够促使驾驶员的精力更好的集中,减少疲劳,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震动带,如此以来,便能够起到提升驾驶员警惕的效果。震动带主要是通过道路上的凹凸不平,使得车辆形式颠簸,让驾驶员感受到明显的震动,达到提神的效果。震动带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减速震动带及警示震动带两种,减速震动带通常设置在下坡路段小半径平曲线前部或连续下坡路段,沿道路横向布置,俗称减速路面,通过设置震动带使车辆产生颠簸,强制驾驶员减速,其目的在于告诫驾驶员前方属于特殊路段,需采取减速措施,该震动带的设置需与配套的预告标志配合使用。
(五)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是最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其主要的建设形式包括盲道、缘石、坡道型式以及公共建筑的无障碍出入口等,这主要表现的是城市设计过程中对于残疾人的关怀,是社会以及城市进步的体现。但这样一种良好的设计在城市中的建设状况还有待改进,包括设置位置的不合理、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施工质量的不达标等。
除此之外,人们本身的意识不到位也影响到了无障碍设计作用的正常发挥,包括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的相互错位、盲道上砖块的松动以及在盲道上的乱停车现象等。而为了让城市道路建设中所设计出来的无障碍设计能够真正的起到满足残疾人出行要求的目的,就需要做好将相关方面的工作,除了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良好的合理性以外,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把握好质量关,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城市的大型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与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良好的衔接,这一点在整体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六)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道路的附属设施,其设计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保证安全为前提,然后考虑不同路段的景观和生态功能的不同要求。城市道路是一种网状结构体系,由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小巷交织而成。因此设计时应该对道路的位置、交通、现状及其周围用地的性质等情况加以分析,根据主次关系,提出设计的具体方案。
对于以行车为主的道路,应优先考虑分隔绿带和交通岛的合理设计,以防止车辆排出的废气、扬起的尘土和发出的噪声对两侧居民和行人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商业或文化设施集中的繁华街区,由于人口密度较高,过多的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计步行街,并进行良好的绿化。
结语
综上,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实现,要求设计人员不能脱离规范要求进行主观臆想,而是要坚持从驾乘者的角度出发,深入贯彻“动态、协调、安全、容错”的设计原则,灵活地选择各项设计参数和参照指标,最大程度地为驾乘者考虑、为道路行车安全进行设身处地的考虑,只有这样设计出的道路才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公路行车安全并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穆爱芳.关于城市道路中人行道的思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6.
[2]卢忠仁,曲丽敏.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J].交通标准化,2010.23.
[3]史岩.浅析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