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应具备的条件
  1、所处时代迫切需要。战争年代需要革命的理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核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历史性课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需要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这些重大实践课题。2、理论体系非常成熟。3、人民群众广为熟知。4、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都是在经受实践检验并证明其正确性后由全党作出的决定。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同样,“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也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了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5、执政党的高度自觉。
  (三)科学发展观已经具备成为指导思想的条件
  1、和平时代需要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适应和平时代需要的关于发展的理论,同时也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否定、扬弃。
  传统发展观具有五大弊端: ①在发展的道路上,单纯地强调工业化的经济增长,忽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的途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具体表现在重二产,轻三产;重发展速度,轻发展效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②在发展的目标上,单纯强调物质财富的积累,没有以人为中心,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具体表现在“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 “重有形资源,轻无形资源”。③在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味地强调“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不断向自然索取的反自然倾向,缺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自然倾向。具体表现在“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生产,轻生态”、“先污染,后治理”、“先温饱,后环保”。 ④在发展的方法上,注重片面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⑤在判断发展的指标上,强调单一指标,忽视综合指标,具体表现在重GDP,轻其他因素。GDP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不衡量社会成本,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衡量价值的判断,不衡量分配。它只是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计量,没能反映经济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遵循传统发展观只会导致“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列举了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一是“无工作的增长”:增长没有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失业群体不断扩大;二是“无声的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但人的民主与自由权利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展;三是“无情的增长”:胡锦涛同志指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所有重要理论创新,都是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都极大地深化了发展这个当代中国的主题,回答了科学发展这个当代中国最紧迫的课题。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探索中,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要实现的是:有工作的增长,也就是十八大讲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有声的增长,也就是十八大讲的“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有情的增长,也就是十八大讲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有根的增长,也就是十八大讲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未来的增长,也就是十八大讲的“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科学发展观既有对传统发展观旗帜鲜明的摒弃,也有对当今世界众多发展理论精华的汲取,契合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和平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富民强国的需要,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论。
  2、构建的理论体系十分完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了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面临的各种矛盾, 面对由来已久和新阶段产生的大量问题,中央领导集体不回避、不掩饰,以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课题的答案,并形成理论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发展中长期存在重视经济数量增长、经济发展方式陈旧和质量效益较低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针对国际上以物为本的片面发展观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和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重物轻人的倾向,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够全面、不够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党中央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拉大、 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 人与自然发展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各种矛盾,党中央提出,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通过学习实践已广为人知。(实践也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高度认同,已经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4、理论指导取得丰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的路很不平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平凡。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实践成果。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精彩答卷。一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合称为中等收入国家。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GDP401202亿元,相当于人均GDP为4277美元(按13.4亿人口和1比7的汇率计算)。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5083元,折合5432美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中国已被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表1)。二是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11年GDP为471564万 亿元 ;中国2012年全年GDP519322亿元,同比增长7.8%。
  美国政坛要人布热津斯基(著名的波兰裔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战略家、国务活动家、外交家。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7—1981),目前美国重量级智囊之一)说:“我认真阅读了可以得到的大量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前景的文献,又与中国人打了将近1/4世纪的交道,我相信一个显见的事实:即中国国土广袤,不容忽视;中国历史悠久,不容藐视;中国雄心勃勃,不容我们对其想当然。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赢家,避开了当前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有可能取代美国担当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是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变化。
  5、我们党顺应时势自觉提升。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在第三部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题,用约3200余字的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但是当时科学发展观提出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因此没有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高度评价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意义重大
  1、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多次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而西欧的革命是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列宁全集》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一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跨世纪的历史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逐渐成熟。曾经,中国共产党凭借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打破了一个旧世界”。而今,科学发展观必将为中国共产党“建设好一个新世界”提供理论指导。
  3、进一步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 。“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发展中出现的尖锐矛盾和问题:(1)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城乡差距、区域、贫富差距持续扩大;(3)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劳动就业矛盾加剧;(4)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5)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后因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带来的压力。科学发展观提出十年以来,实践证明,中国社会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我们就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就会导致尖锐矛盾和问题,我们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就会面临诸多的掣肘。
  4、进一步指明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改革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对策,指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全面推向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思想指导地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地位与价值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义。这是立足于基本国情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无论改善民生还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发展这个基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十八大报告)
  2、 “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胡锦涛论以人为本之一(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论以人为本之二:“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胡锦涛2006年4月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不重视经济发展是错误的,但仅仅重视经济发展是不全面的。所谓“全面”,就是要既包括经济建设,又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过去的“三位一体”发展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所谓“协调”,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具体地说就是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4、“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是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三是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它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是社会有机体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方法论: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系统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坚持人民主体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以生产力为最终决定力量、以社会基本矛盾为内在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观,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与限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发展观。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列宁全集》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3、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1、确立新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会促使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深入人心。执政为民的政绩观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片面的政绩追求和保住官位的立场出发。坚持执政为民,在政绩的内容上,应该是实实在在、有利于建设和发展;在创造政绩的目的上,应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在创造政绩的途径上,应该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不是投机取巧、竭泽而渔。   2、促成新的体制机制。在新的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把破除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从而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制度具体渗透到日常工作层面。“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大报告)
  3、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会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校准思维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提升思维能力,用与科学发展观一致的以人为本、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科学观念支配思想活动。
  4、形成新的工作方式。 “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走了,我们都舍不得,多么希望当初他能悠着点,将一天的工作分成两天来做,一个人的事安排两个人来共同承担……现实情况是经常有各种压力、许多期盼迫使我们连轴转,催着我们通宵达旦、熬夜地工作。为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设法排解、克服这种“超时、超速、超载”的超负荷局面。
  5、形成新的生活方式。(人长养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自然须应时而动,方能生生不息。“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不再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不再好酒贪杯、吞云吐雾,而是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每天运动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6、追求新的奋斗目标。追求公平正义,追求健康、幸福生活,共创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三、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途径
  (一)基本要求
  1、增强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与自觉性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指向、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的战略取舍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取得了科学的成果,赢得了科学的地位。然而,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曾经面临不少挫折和困难,积累了深层的社会矛盾,以致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一些地方迟迟不能从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法中解放出来,现实中还存在一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
  (1)我们应当从中认真总结历史教训。这些教训具体表现在:
  第一,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经济偏热存隐患。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和地方政府贡献的GDP有密切关系。尽管GDP已经不是地方政府考核的唯一标准,但是从公开的资料显示,许多地方还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得很高,类似“翻一番”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五年规划“翻一番”,这都难免没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之嫌。(因为中央层面,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是计划用十年时间去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第二,城乡、地域、行业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一是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明显;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行业收入差距明显。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我们的政策(改革开放)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贫富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中,感到沉重的压力。
  第三,经济转折点形势严峻,社会公正受到损害。2008年,中国突破了被视为国家成长阶段经济转折点的“人均GDP3000美元”这一指标,人均GDP超过了3260美元。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缺乏社会公正将导致效率的降低。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极其严峻,其突出表现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国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国家;是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拥有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国家。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但是,我国在突破人均3000美元大关的转折点时,社会公正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损害。可以说,以权力对资源配置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改革所引发的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严重地破坏了社会公正,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难以一时消除等问题,不但严重地扭曲了公平原则,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第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垄断行业、社会公共事业、居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并未彻底实现。而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便是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并未充分界定,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待提高和深化,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行为时常发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面对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出现了僵化的局面。因此,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放缓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
  以上这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问题,正是改革所面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觉坚定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前提,我们必须坚信:只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难题必将逐一破解。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认真研究所面对的各种障碍,努力排除制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障碍,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思想懒堕,不肯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一种观念在头脑里确立起来以后,要想把这种观念给改掉,还是很不容易的。多年来,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观念,都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理所当然的习惯和传统。不论习惯也好,传统也罢,都有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的力量,不是一言一语就能消掉的。有些同志不是不了解科学发展观,但总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原来那条老路上去。所以,我们首先要打破这个思想惯性。过去有一句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应该把这句话改成“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如果不把科学发展观灌输到党员干部头脑中去,那么过去的思想惯性就不可能消失掉。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但这个过程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第二,本领恐慌,不会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一种全新能力的培养和全新本领的要求。比如,我们不愿意做世界的打工阶层,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只是一字之差,但这一字背后却是路途迢迢。如果没有技术储备,没有素质的培养,哪来的创造?
  第三,利益驱使,不愿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更值得关注、更应该给予高度警觉的障碍。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描述四种经济模式。前两种模式说的恰好是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花别人的钱,花多少都无所谓;办别人的事,办得好坏无所谓。过去一些发展不就是这种模式吗?花国家的钱、银行的钱,用国家的土地、资源,给老百姓修堤、坝、公路,经常成豆腐渣工程,因为反正这条路又不是我用,这条江堤又不是我用。第二种模式,“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有一些党员干部也想把事情办好,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政绩,但由于花的是别人的钱,所以花起钱来没谱。有一位(市)党委书记为了政绩,花了2500万,修了一条农村的高等级公路,美其名曰“为农民办事,就要舍得花大钱”。本来,2500万是可以修5条农村公路的。而5条普通公路,无法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而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要求体现的发展模式,是另外两种模式。一种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领导干部搞发展,不但要考核GDP增长了多少,还要考核为了GDP花了多少钱(财政的钱就是人民的钱,就是我们衣食父母的血汗钱),消耗了多少资源、破坏了多少环境,有没有剥削劳动,有没有留什么隐患、后遗症。另一种模式,“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党员干部要把政府机关、部门这些年来收的钱拿出来,投到民生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钱本来可以花到改善自己的办公条件,增加自己的福利待遇上,但科学发展观要求拿出来给群众,这就有点难,很多人舍不得。所以,利益驱使让很多党员干部不愿意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不明白,不是不会,而是他很清楚,如果那样做了,过去的好日子就没有了,过去赚大钱的地方就没有了。
  通过排除以上障碍,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白,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所取得的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十八大报告)
  2、完善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大报告)
  3、明确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现实途径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区位条件独特,交通优势明显。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现辖10县1市2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工业园,面积2.76万平方公里,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户籍人口509.2万人。
  今后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怀化,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宏观环境将发生新的变化,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有利条件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合作日益加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我们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为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将财政资金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领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特别是国家作出了加快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将我市10个县纳入了武陵山国家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快建设五省(市、区)接边地区中心城市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怀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人民谋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为我们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两到三年,随着沪昆高铁和怀通、娄怀高速建成通车,芷江机场扩建,怀化将全面进入“高速时代”,加快发展的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1、破除思想障碍,创新发展理念
  中国共产党怀化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开宗明义地亮出了鲜明主题——科学跨越、再创辉煌,为建设文明幸福新怀化而努力奋斗。“科学跨越”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再创辉煌”则体现继承与开拓。怀化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建设文明幸福新怀化,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如果没有超常规的跨越,还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文明幸福新怀化也无从谈起。但跨越式发展不等于盲目发展、畸形发展,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发展。《报告》提出“科学跨越、再创辉煌”,充分体现了市委科学理性的执政理念。   2、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要按照省委“四化两型”建设要求,紧紧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坚持以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继续实施“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战略;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五城同创”工作;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创新管理、激发活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3、明确发展目的,实现发展目标
  力争全市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努力建设“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丽怀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归根结底是“为怀化人的发展而发展”,使每位怀化人都能尊严地生活、体面地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4、落实具体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科学发展观要真正发挥指导思想的威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筹划上,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1)坚持夯实基础,壮大经济实力。十二五期间,怀化全市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0 亿元。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0 亿元以上。
  (2)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把过去发展依靠要素投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0%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由5% 提高到10% 以上。
  (3)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城乡一体。 2016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80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 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 以上。
  (4)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可持续发展。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9%,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5)坚持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 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切实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 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6)坚持包容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诚如老子所言:“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这句话得意思是:有了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长生久视的道理。在这里,老子的话启示我们,有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就能实现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就是中华民众生生不息、美丽中国繁荣富强的道理。
  (作者单位: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怀化市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会计信息化是新时期会计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充分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的特征,是未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突破口。本文重点介绍了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并对阐述其未来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自己难忘的经典,不止是荧屏上的光影印记,还有那些美妙的歌声和旋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经典的老歌萦绕难忘,都有至少一位歌星当作偶像.今天我们说
期刊
很多观众对电视剧《马大姐》中热心解决邻里纠纷的“马大姐”印象深刻.在温州市瓯海区也有一位热心的“马大姐”,她是梧田街道干部马明月,“马大姐消费维权服务站”中心主任,
摘 要:如何让学生爱数学:(一)加强情感交流,关爱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要生动、有趣,让学生听懂、爱听;(三)加强直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四)改进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 兴趣 爱好 艺术 教学手段 生活实际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教育界的俗话带有偏见性,但
《准则》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纲领,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遵循,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历史经验、存在问题、目标要求、
期刊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有限,究其根源在于社会权益关系结构严重失衡,财税体制作为链接社会各方权益关系的核心纽带,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理解社会权益关系、财税
幼时,做教师的父母工资微薄,不能常炖汤喝。母亲自创了一种“神仙汤”——几滴酱油冲开水,放点猪油,撒些葱花。看我喝得高兴,父母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小小的房子,因这汤而充满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轮滑运动是被男女学生都青睐的一个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恐惧心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善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一项本领。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轮滑兴趣小组,针对这一项目,我们实施探讨以轮滑为载体,如何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实践与研究。  恐惧是一种心理反应,它是由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原有动型遭到破坏引起皮质兴奋,并通过兴奋的扩散和诱导来改变皮下中枢的
史学界一直对商会经费问题关注不够。抗战胜利后商会普遍经费拮据,该问题却无人问津。聚焦此时的杭州市商会,其经费运筹呈现出吊诡现象: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商会运作正常,会
本文利用攀枝花市2000—2015年服务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攀枝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