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六方会谈:延滞有因  期待有理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三个月前第三轮六方会谈召开之际,有人曾预言这可能是美国大选前最后一次会谈。这个预言不幸被言中,第四轮六方会谈最终未能如期召开。美国和朝鲜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会谈进程,双方矛盾重趋激化,第三轮六方会谈曾现的一缕曙光又被阴云笼罩,朝核危机再呈恶化趋势。人们不免为朝核问题的解决与六方会谈前景担忧,也再一次感受到朝核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进程的艰巨性。
  
  阶段性目标的碰撞
  
  第三轮六方会谈中,美国提出了自称“转向性”的提案,即给朝鲜以弃核前的“三个月”冻结期限,并在此期间采取几项“相应措施”,包括由韩、中、日、俄每月向朝鲜提供几万吨重油;提供暂时的安全保障;协商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协商将朝鲜从“恐怖国家”名单删除等。朝鲜也提出了从“冻结换补偿”的第一阶段日标到弃核的具体力案。
  应该说,美朝各自的第一阶段目标虽有很大差距,但毕竟提供了磋商的空间和余地。舆沦也普遍认为会谈有了进展。然而会谈一结束,朝鲜对美国的提案就由最初表示关注,转为提出质疑,最后干脆拒绝接受。朝认为美国的提议只是把“利比亚模式”强加给朝鲜,是“先弃核”主张的翻版。朝指责美国提出的“三个月”准备期“不科学”、“不现实”,且美不同意参加第一阶段补偿能源的行动,其“相应措施”只是空头支票,美国的目的还是要迫使朝鲜先放下武器。
  美国一面继续表示希望新一轮会谈举行,一面又毫不掩饰地强调美不会对朝补偿,不能接受一个“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案”。随后,布什又在竞选中对朝最高领导人出言不逊;之后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美在日本海部署“宙斯盾”舰,以及众参两院先后通过“对北朝鲜人权法案”,无一不大大激怒朝鲜。
  目前,美朝双方都把第四次六方会谈未能如期举行的责任推给对方。美指责朝观望美总统选举结果,故意拖延会谈;朝指责美口称希望会谈,实际却加紧破坏会谈基础,为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做准备。事实上,第四次六方会谈未能如期举行的直接原因,是双方阶段性目标的相冲。
  对布什来讲,赢得大选即是最大的政治,是当前重中之重。现政府已经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焦头烂额,再也承受不起朝核问题上出乱子。朝核问题如在当前脱出会谈轨道出现突变,无异于宣告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的失败,这将严重打击其竞选连任。在不能使朝作出弃核让步、第四次六方会谈又无望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布什对第三次六方会谈后至大选前的阶段性目标只能设定为一面维持会谈框架防朝生事,一面迎合国内保守势力继续对朝保持压力。
  对朝来说,尽管一再声明“不关心美国大选”,但克里明确承诺如当选将同朝进行双边对话,不可能对其没有吸引力。加上布什政府在选前无暇认真关注朝核问题的态度也大大激怒了朝鲜,因此朝强调是美对朝政策迫使朝不得不加强核遏制力,力图造成布什核问题政策失败印象,给布什竞选减分。而此时曝光的韩核疑问,也使朝有足够理由要求美首先放弃双重标准、彻底查清韩核活动后再谈朝核问题。
  
  深层目标的抵牾
  
  美朝之间在核问题上的矛盾,表面上看是“防扩散”和“加强自卫性核遏制力”的对立,且已进入“先弃核”还是“冻结换补偿”的程序之争,但第四次六方会谈遇挫的现实再次提醒人们,问题的复杂主要源于冷战后美国的东北亚战略与朝鲜地缘战略的深刻冲突。
  冷战结束后,老布什宣称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急欲称霸全球。为此,打造一个美国主导下的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东北亚至关重要,美国也因此必须维持朝鲜半岛的冷战结构。与此相对,随着俄韩、中韩关系的改善,朝鲜半岛原来的冷战结构发生变化,势单力薄的朝鲜则希望摆脱失衡的冷战结构,与美日改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正常一员。一个要维持冷战结构,一个要摆脱冷战桎梏,朝核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演化为第一次半岛核危机(1993~1994年),它成为双方为维护或打破冷战框架较劲的“媒介”。
  对美国来讲,朝核问题可以用来阻挠朝韩、朝日关系的改善,维持美日韩同盟关系;对朝鲜来讲,核问题引起的紧张势必重新唤起中俄对其关注,同时更可以借此实现朝美直接对话。通过第一次核危机处理,朝美两家不同程度达到了目的。
  如同第一次核危机发生在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出现缓和、朝日关系有解冻迹象之际,第二次核危机爆发,也正值首次朝韩高峰会谈和朝日高峰会谈前后。但美国极不愿意朝韩、朝日关系在美国设定的框架外得到改善。美国要关起与朝鲜改善关系的大门解决朝核问题。从最近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的行动也可以看出其在东北亚的战略目标并未根本改变。美国的行动虽有针对恐怖主义和地区热点的一面,但重心仍在遏制和防止新崛起的大国与它争夺主导权。美国在东北亚重新部署和缩减驻韩美军,并以尖端武器武装韩国;大力加强美日同盟,并支持日本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执意要在东北亚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等,所有这些,与美国的对朝政策宗旨,是相辅相成的。
  但不幸的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已在为美朝分别利用的过程中,犹如一个灾难的雪球被越滚越大,已经牵动了本地区所有国家的神经,威胁着半岛及邻国的安危,处理不当也会危及美国的利益及其在本地区的现有地位。六方会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但又与美朝初衷有所背离。美希望借助参会其他各方力量加大对朝施压,即借多边框架行单边主义之实。然而会谈实践却使美感到难以得心应手,不仅受到中俄牵制,韩日也反对一味用强。朝虽意欲打破冷战结构,但因坚信只有实现对美关系突破,才能最终解决对韩对日关系正常化,从而对双边对话的兴趣远大于对六方会谈。看来,在美真正从多边角度看待六方会谈、朝真心愿借六方会谈摆脱冷战桎梏之前,六方会谈进展坎坷在所难免。
  
  东北亚最重要的课题
  
  六方会谈何时重开,前景如何,美国大选后朝核问题将走向何方、到底有无解决可能,对这些问题有多种预测,见仁见智,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
  依笔者之见,朝核问题既然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防扩散”与“加强自卫性核遏制力”之争,而有关各方对六方会谈的参与又加入了对东北亚新秩序中自身利益的追求,作为新秩序重构的必要准备与基础工程,六方会谈不能不经历漫长痛苦的磨合。
  纵观东北亚国际政治秩序的演变,自近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换。第一次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为二战结束至朝鲜战争结束;第三次便是冷战结束至今的后冷战时期。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朝鲜战争先后以半岛问题为起因或以半岛为舞台完成了前两次东北亚秩序嬗变。而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次东北亚秩序重构似又以解决朝核问题为契机拉开了序幕。如何防止战争,和平地重构东北亚新秩序,成为当前东北亚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课题。而这正是六方会谈更深远意义所在。
  中、美、俄、日及朝、韩坐在一起讨论互相关心的问题,六方会谈开了地区历史之先。在这里,朝核问题是“媒介”,动力则是各方利益关系的互动。今天的东北亚已非十年前,有关国家之间已经建立了相互交错、相互依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合作关系,亚洲金融危机便是明证。如果朝核危机在东北亚重新点燃战火,地区经济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区内各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将不同程度受到重创,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也不例外。应该说,东北亚各国利益关系的交汇,是朝核问题必须和平解决的基础所在,是防止美朝走极端导致事态恶化的最有力制动。
  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作用大小,反映了重构地区秩序中影响力的大小,自然关系到未来地区秩序中的实力对比。正因为此,尽管会谈迄今实质性进展甚微,而且朝美关系反有恶化趋势,但并没有哪个国家对会谈应否继续提出质疑,坚持六方会谈仍是包括中、俄、日、韩等在内的各国的共识。不仅如此,将这个协商对话发展成地区安全机制的呼声也正在加大。这些都反映了六方会谈不会因一次挫折而轻易退出东北亚历史舞台。
  
  能继续就是成果
  
  如前所述,朝美矛盾的复杂决定了核问题解决进程的艰苦,而上述各方在会谈进程中的利益和会谈向地区安全机制发展的可能方向,又决定了以核问题为载体的六方协商难以速战速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虽然会谈可能屡遇挫折,但能开下去就是成果。六方会谈本身就是一个磨合过程,是各国利益关系在互动中调整的过程,也是为新秩序相互定位的过程。
  本文刊出时,美国总统大选当已尘埃落定。朝核问题将是美新总统首要课题之一。此前有人预测,如布什当选可能在朝核问题上强硬反弹,克里上台则可能与朝进行双边对话。但不论谁入主白官,新政府都不会立即或完全放弃六方会谈。美国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东北亚秩序重构、将如何定位与东北亚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关系,都将在朝核问题解决过程和具体协商中有所体现。如果中美关系能走向合作,美能接受六方会谈多边框架的共赢要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只是作为小国的无奈选择。然一味强硬,也不利于其摆脱孤立,反而会给美保守势力坚守冷战残余、固化冷战思维以口实。因此,朝的政策策略正总体趋向务实、灵活。最近朝反复重申“朝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立场未变,关键是美转变对朝政策”,也是着眼于同美下届政府对话。
  东北亚新秩序的轮廓尚不清晰,折射在朝核问题上的国际关系也复杂多变,解决朝核问题的路还很长。与前两次东北亚秩序通过战争方式转换不同,用和平的方式建立起新秩序,需要时间,需要磨合,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北亚能建立起相互依存、平等互利、和平共存的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半岛核问题正是把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一个载体。
其他文献
今年1月27日,是纳粹德国设立的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盟军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犹太人悲惨的遭遇令人痛心。自然,逃出魔掌的是一些幸运人。在这些幸运人中,有一些人逃到了中国。  其实,早在上千年前,就有犹太人来到中国。近代以来,到中国来的犹太人更是不计其数。    开封犹太人与雅可布    在古代,开封是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中心。宋代帝王曾友善地对犹太人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期刊
我国目前的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32元,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0,也低于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如果这次海啸发生在我国,通过保险业获得的补偿只会是少之又少。  随着印度洋海啸救援工作的继续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此次海啸所暴露出来的保险方面的问题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根据瑞士再保险的数据,2004年美国和日本遭遇飓风灾害的赔付数量为270亿美元,仅“查
期刊
为更加有效地应对领事保护突发事件,外交部建立了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主要是:组成应急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联络方案,保障信息畅通;开设热线电话,收集各方资讯;协调国内外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工作。  八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劫持事件,使人们再次关注中国人的海外安全状况和中国外交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聚焦海外中国公民安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
期刊
温总理的“妙语引言”    温家宝总理熟读中外诗文典籍。如果说他上任伊始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文感怀让人记忆犹新的话,那么,3月14日上午他在人民大会堂中外记者提问中的讲话就让人击节叫好———  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语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讲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在
期刊
欧美价值观究竟是同,还是不同?有人说,欧美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发生了分歧。又有人说,欧美关系不会出大的问题,因为维系它们关系的价值观没有发生变化。许多人被搞糊涂了。笔者最近偶读赖斯2001年6月11日在《华盛顿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她在文中对人们广泛谈论的美国和欧洲间的“价值观差距”表示难以理解。看来这位布什总统的高参也被搞糊涂了。  弄清楚这一问题很有必要。首先它直接关系
期刊
布什跳舞,怎一个“快”字了得    布什连任就职典礼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就在1月20日就职当晚,布什又打破了一项新的“历史纪录”———布什夫妇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十场舞会,在其中九场官方舞会上,布什都要先发表一个简短演讲,然后和夫人共舞。所有这一切,竟在短短2小时50分钟时间内完成,从而一举打破历任美国总统出席就职舞会的“最快速纪录”。  布什夫妇于当晚7点13分离开白宫,开始他们的跳舞之旅。布什被事
期刊
法国“新浪潮”上海热展    展览时间:2005年1月17日-2月25日  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  由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法国当代艺术品正在上海热展。参展的作品包括电影、录像、绘画、照片等多种形式。艺术家们用别出新裁、不拘一格的手法向参观者介绍了法国当代艺术。  法国当代艺术品展,是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作品“新浪潮”代表作中挑选出的。“新浪潮”艺术作品手法不拘一格,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形式由
期刊
一心放手大干,最终可能处处碰壁,因为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    两个重要宣示    2005年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第二任期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就职演说反映过去四年的政策”,“树立了大胆的、新的未来目标”。在2月2日的国情咨文中,他又表明将在第二任期继承第一任期的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运用军事力量优势,建立美国一家主宰、遏制所有竞争对手、把美国价值观强加于全世界的单极世界。布什重申将继续实
期刊
对外投资 千帆竞渡    跨国投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居于首位的原因是公司本身存在管理缺陷和漏洞。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就是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到2003年年底,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我国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45%,境外企业资产总额1442亿美元,就业人数19.5万人(中方9.4万人),境外企业利润122亿美元。其中,1999年~20
期刊
SBC160亿美元终结AT&T百年传奇    美国西南贝尔通信公司(SBC)于1月31日宣布,同意以1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从而缔造出了全美最大的通信公司。  根据收购协议,SBC将以150亿美元股票和10亿美元现金的方式收购AT&T公司,SBC设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总部将作为公司的新总部。SB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德·惠特克将执掌新公司。  如果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批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