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在遗传性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观遗传学作为近几年兴起的遗传学分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表观遗传学指基因序列未改变,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等修饰作用使细胞功能发生改变,其中以DNA甲基化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现有大量关于眼部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的研究,除了筛选出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外,研究者也发现DNA甲基化在遗传性眼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笔者旨在对各种遗传性眼病发病机制中DNA甲基化的作用做一归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根据相关激素的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的预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78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动态监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体内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试验前,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所有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全甲状腺切除组(n=39)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组(n=39),术后采集患者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P)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OP)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老年胃癌患者行LAP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172例LAP与170例OP老年(年龄≥6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OP组相比,LAP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初治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P低剂量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伊马替尼联合VP低剂量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52.9
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为提高胸腺瘤的生存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是否伴随吸烟、是否伴随饮酒、手术方式、WHO组织学标准分类、肿瘤直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Latter/Bematz(L/B)组织学标准分类、Masaoka分期、侵犯程度,通过kaplan-meier检验确定相关影响因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今后麻醉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120例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每组60例,并观察T0、T1、T2、T3、T4,并在T0、T4时对患者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浆皮质醇。结果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非侵入或侵入性机械通气(MV)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 610例AMI患者,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非侵入性通气、侵入性通气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患者293例,其中侵入性通气158例,非侵入性通气135例。非MV、非侵入性MV、侵入性MV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0%、8.8%、39.5%(P<0.05)。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6、13、28 d (P
目的探讨采用胎头吸引和低位产钳助产对孕妇分娩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分娩产妇100例,采用胎头吸引进行助产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低位产钳进行助产的50例孕妇为观察组,对两组孕妇的术中情况和新生儿身体不良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大出血和严重的软产道损伤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产后不良症状方面,对照组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和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期刊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 mm透明角膜切口引起的术源性散光(SIA)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白内障一科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84例(105眼),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和角膜地形图数据。视力记录为logMAR视力,使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并从术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眼前节各参数(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4 mm范围角膜后表面最高值、瞳孔中心与角膜顶点距离)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接受飞秒制瓣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记录并分析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4 mm范围角膜后表面最高值、瞳孔中心与角膜顶点距离、明瞳孔大小、暗瞳孔大小,比较术前术后各参数的变化。瞳孔中心与角膜顶点距